摘要:本文介紹了筆者將中華文化融入初中思政課的課堂實際操作的部分經驗。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添磚加瓦。
關鍵詞:中華文化;初中思政課;教育
中華文化的內容涉及方方面面,文化典籍、思想理論、藝術造詣、風俗習慣……中國人的生產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處不是中華文化的影子。思政課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有責任大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堅定文化自信。讓我們的學生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不斷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包容力力,鑄就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一、中華文化融入思政課的教學實施
1.中華文化資源課堂展示
(1)用語言展示
演講展示的時候注意時間不要超過5分鐘,內容精湛;朗誦展示適合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文化典籍節選;朗讀展示時教師提前準備好傳統文化的文字資料,適用有文學鑒賞價值的文學內容;分角色展示適合情節中有多個人物出現的情節。由單純老師講變成由學生講、學生互相講。
(2)多媒體展示
利用多媒體技術呈現傳統文化。文字展示在PPT中字體要大一些,一般28號字以上,避免座位靠后排的學生看起來費勁。表述清楚的前提下,控制文字量,提高課堂效率、避免學生抓不住重點。圖片展示選擇畫面清晰,內容積極。使用音頻的時候提前到班級調試好設備避免播放效果不佳影響收聽。選擇音頻注意選擇標準的普通話版本。
2.中華文化引用探究問題
(1)課程內中華文化相關內容的問題
縱觀課程中涉及中華文化的內容都是我國教育部精選的內容。教育學生傳承弘揚中華文化,理解中華文化的深層意義,增強文化自信。教師授課過程中,力求做到夯實基礎知識,綜合運用中華文化相關知識認識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培養愛國主義情懷,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打通了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表達的血脈聯系。
(2)課程外中華文化相關問題的融入
引用中華文化內容再問題拋出引發學生的思考,促進學生探究。選用中華文化要與命題內容緊密相連,避免材料生搬硬套,確實做到對學科知識考察。選取更容易與學生產生共鳴的常見內容或者選取學生不熟知的能激發學生好奇心的內容,課堂效果都很好。問題材料涉及中華文化各個領域,引導學生熱愛中華文化。問題內容基于學生日常所學融入中華文化。
3.中華文化課堂活動演繹
(1)中華文化學生演繹
思政課設置各種各樣中華文化為題材的課堂活動,給學生充分的展示機會。如:有的學生會彈奏民族樂器,有的學生會剪紙、中國畫、書法等。教師講與學生演繹相結合,教師應注重發揮學生主體性,發動學生搜集中華文化素材,講述中華文化內容。組織中華文化主題活動,以討論會的形式,把中華文化講出來,或者以情境再現、小品表演、課堂話劇的形式,把中華文化演出來。更容易激發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2)中華文化教師演繹
教師課前制作一些課程中需要的帶有中華文化特色的教具,如手工制作的作品、書法書寫的課堂內容等。教師運用一些中華文化特色的文化藝術形式講解課程內容,如用東北二人轉、戲曲演繹教學相關內容。用快板的方式即使教師演繹不是很專業但是學生也會覺得新奇有趣。
4.推進中華文化課后實踐
(1)布置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作業
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作業非常受學生們歡迎。用對聯的格式寫宣傳標語,背誦基礎知識變成的順口溜。對應相應的時節學習與此相關的中華文化知識。根據課堂的內容布置學生查找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相應課堂資源。如:搜集中華傳統美德故事等
(2)鼓勵學生參與弘揚中華文化的行動
過年過節鼓勵學生參與具有民族特色的風俗習慣,如:元宵節吃湯圓,端午節和家人去看賽龍舟等。鼓勵學生參與社會中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活動。如:社區舉辦的傳統美食大賽,參觀民俗文化館等。鼓勵學生積極學習傳承中華文化特色的技能。如:學二胡、學中國刺繡等。
5.考試命題中傳承中華文化
(1)直接考察中華文化相關內容的命題
對中華文化的傳承有機地滲透在具體的考查內容中。答案中考察學生對中華文化相關知識的學習情況。這類試題適合國家教育部指定的教材內容。考察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掌握情況的同時直接使用中華文化相關的教材內容。處理好教材內的中華文化知識與中華文化材料的關系。
(2)引用中華文化作為相關材料的命題
試卷命題方面引用中華文化作為材料命題,傳承民族精神。在題干中引用中華文化命題以考查學生的學生素養為宗旨,處理好課程目標中三個維度的關系,體現課程目標的整體性和綜合性。中華文化命題選擇文質兼美的作品作為測試命題材料,注意材料思想內容的價值導向和語言表達的規范性,適當控制難度及篇幅,正確發揮考試的導向作用,有利于引導教師改進教學,引導學生傳承中華文化,推進素質教育。
二、聯動課外力量融入中華文化
1.與班主任聯動融入中華文化
做好與班級總體安排的銜接配合。及時與班主任研討講好中華文化課堂的探討,了解學情,獲得更好的課堂外部支持,完善中華文化融入課堂的方案。繪制相關中華文化內容的展板、黑板報粘貼在班級墻面上。定期制作一些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班級布景或裝飾。如:班級掛些國畫、書法作品等。
2.校內聯動融入中華文化
學校以同年級為主辦方政教處、教務處及各個學科一起在日常校園生活中融入中華文化。如:舉辦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校園活動,布置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校園文化布景等。促進整個學校形成弘揚中華文化的校風。組織中華文化的表演活動促進學生對學習傳承中華文化的熱情。
3.家校聯動傳承傳統文化
積極與家長溝通,進行家校互動。利用家長會,家長微信群等宣傳中華文化,提高家長對傳承中華文化的認同。開展家庭教育工作,努力爭取家長弘揚傳承中華文化的支持。
三、中華文化融入初中思政課反思
1.教師增加中華文化的儲備
中華文化融入課堂駕馭起來需要教師多才多藝;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分享課程與傳統文化融合的連接點;需要教師平時注意中華文化相關知識的積累和文化素養的提升。因此為了更好駕馭課堂,教師備課量急劇增加,才能有效將中華文化融入初中思政課。
2.避免形式主義的注意事項
從講好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課堂教學保證把主要時間和精力花在實現教學目標上,否則輕重不分費力不討好。全面細致的了解學生,做好突發情況的預案。把握好中華文化融入課堂的教學節奏。課堂活動步驟安排要合理有序,避免課堂混亂,保障課堂秩序。避免過于花哨,喧賓奪主。
結束語
中華文化融入思政課,給思政課增添了幾分文雅,增添了幾分魅力。這樣思政課備受學生歡迎,傳承中華文化,樹立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俞文靜.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小學思政課的路徑選擇[J]. 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 2021(1):3.
[2]陳勝.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引導學生如何做人[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20(12):1.
[3]孫硯強, 劉珊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研究[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 2019(12).
作者簡介:蘇丹(1984.02--)女,本科,中學一級教師,主要從事道德與法治教育,家庭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