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雨

你知道藝術品價格若想翻至數千倍,需要多長時間?
過去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但在NFT領域只需一分鐘。
你知道如何把藝術品變成世界上獨一無二?
答案是在眾人面前“毀掉它”。
2021年3月8日,著名外國街頭藝術家班克斯將自己的藝術作品《Mornos》在直播間和眾人面前燒毀,但在作品毀掉前,將其電子版本經區塊鏈技術處理后具有獨一無二的標識,使其擁有該不可替代代碼(NFT),相當于它的所有權。最終該NFT作品以約合人民幣247萬元的高價被賣出。
緊接著不到3天的時間,數碼藝術家Beeple(原名邁克·溫克爾曼MikeWinkelmann)的NFT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經過353口競價,最終以6900萬美金落槌,約合人民幣4.49億元。
在此之后NFT成為了2021年營銷圈最火熱的數字藝術的代名詞:
球星庫里花費上百萬元購買一個平平無奇的像素頭像;
網絡熱門動圖“彩虹貓NyanCat”的NFT版本以超過50萬美元的價格賣出;
林俊杰、余文樂、吳建豪、HigherBrothers都曾在社交媒體上秀出自己購買的數字資產;
Twtter創始人Jack通過NFT拍賣了自己2006年第一條推文“Justsettingupmytwitter”僅僅5個詞,賣出了290萬美元,堪稱“一字萬金”。在該拍賣網站的說明顯示,如果你買下了一條推特,這意味著你擁有了這條推特的“數字證書”,發布這條推特的人在該證書上簽名,使其具有獨特的價值。像極了參與作者的書籍簽售會,作者會為你買的書簽上名,而這本書就成了你獨有的寶藏……
在NTF的加持下,似乎萬物皆可成為藝術品、商品,甚至連代碼“漏洞”也可被做成NFT高價售賣。
被品牌和營銷推上風口浪尖的NFT,究竟是什么?
NFT全稱Non-FungibleToken,譯為非同質化代幣,最早誕生于2017年區塊鏈游戲“加密貓”,本質上是基于以太坊的智能合約(一些可以運行在區塊鏈上的代碼,或者說是計算機邏輯運算)。
其通過區塊鏈標記了用戶對于特定資產的所有權,使得NFT成為該特定資產公認的可交易性實體。在區款鏈的技術和相關協議下,NFT具有獨一無二的代幣價值,其擁有唯一編碼,在與藝術作品相結合期間,使之具備“藝術性”和“交易價值”。
說到NFT,不得不想到元宇宙,其之間的關系就像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
如果將元宇宙看成虛擬數字化世界,那么這個世界中的所有東西都可以被定義為你的資產,一輛車、一套房、一塊地、一件衣服甚至說過的一句話,都可以成為虛擬世界的成就,這一件件成就就是一件件NFT。
通過相應的區塊鏈加密技術和分布式儲藏技術,確定你對這些虛擬物品的所有權和唯一性,同時NFT自帶可溯源性、永續權益和全新的交互方式。只要能“上鏈”,就具有一定的價值。而作為虛擬物品的主人,它能成為你的資產,同時也可以被交易。
目前,人們普遍每天在虛擬世界中花費至少數小時,且時長還在不斷增加,很多品牌看到了元宇宙營銷的潛力,選擇入局元宇宙,加入NFT賽道,玩起新花樣。
最典型的案例是“NFT+盲盒”。盲盒的不確定性、驚喜感、收藏價值等元素,讓其擁有獨特的魅力,這一“魔力”在NFT市場也得到應驗。
去年9月,致敬KAWS系列盲盒在Gate.ioNFT魔盒平臺(一家全球區塊鏈資產交易平臺)正式上線,短時間內便引起了業內的大量關注和討論。
這批盲盒共分為4個等級:N級、R級、SR級和SSR級,共分兩個階段進行售賣。第一階段為9月15日至9月22日,期間盲盒會于每日14時上架并解鎖75個,共計600個;第二階段為9月23日至9月26日,共上架了369個盲盒。這批共969個盲盒的統一售價為50USDT(泰達幣,是一種虛擬貨幣),其余31個盲盒則以公開競價形式進行出售。
數據顯示,盲盒上線后,二級市場的最高成交價短時間內便達到了1888USDT,溢價3676%。同時也成為Gate.ioNFT魔盒熱門盲盒第一。
直到今天,致敬KAWS系列盲盒仍是“一盒難求”。造成這種盛況的原因,離不開“NFT+盲盒”玩法的出現,稀缺性與趣味性相結合,讓這個NFT市場注入了新鮮血液。
這不禁讓人聯想,為什么消費者會選擇虛擬世界的盲盒,而不是實物盲盒呢?
NFT系列的盲盒區別于現實生活中的盲盒,其并不是制造好再放入盲盒銷售,而是先通過區塊鏈的代碼限制產量,生產后再開始售賣,這樣就能很大程度避免盲盒作弊的行為。
另外,上鏈后的盲盒都有唯一的身份編碼,擁有這個編號的盲盒控制權就擁有了這個盲盒所有權。無需與現實中的任何實體掛鉤,也無需為保存盲盒準備存放空間,只需要掌握好自己的私鑰,就可以保管好這一數字資產。
“NFT+盲盒”玩法的成功,再一次肯定了區塊鏈與文娛、新消費市場連接做法的正確性。兩者的結合,將為NFT行業帶來更多新的發展活力和更大的可能性,實現一加一大于二。
NFT已經滲透到普通人的生活。
過去,一幅作品、一張照片、一個視頻往往需要經過非常多的人和時間的考驗才能最終獲得認可,而且絕大多數的展示平臺都有非常高的門檻。而一個作品只能售賣一次,被買家買走后進行的二次、三次甚至多次的交易都與創作者無關,最多只是增加名氣。
但在NFT市場售賣的作品,可以根據創作者的需求,自定義作品的數量,從而達到多次獲利。同時每個創作者的作品都將被暴露在數以億計的流量下,哪怕只打動一小部分人,也將獲得非常可觀的展示量。
如果你是一名創作者的話,無論你創作的是文字、音樂、視頻、圖片還是繪畫,都可以通過NFT平臺進行鑄造交易。鑄造就是把自己的作品進行代碼編譯,在里面進行區塊鏈加密,這樣一來作品就是獨一無二的。要想自己的作品賣出去,還是要看作品本身是否具備藝術價值,或是擁有自己的粉絲群體,才可能將作品交易。
目前,國內有很多NFT平臺:PC端NFT中國,里面有很多“草根”畫家上傳了自己的作品,售價在幾十元到幾萬元不等,且售賣價格可由賣家隨意修改,浮動較大;小紅書則開設數字潮流空間,取名為R-space,里面包含戒指、水母畫、時裝等多種產品,售價在39~599元不等。
記者在小紅書搜索NFT的相關帖子,里面有很多除官方渠道外,自營的NFT的博主,售賣自己拍得圖片、畫得插畫、甚至是一些情感文字。首次購買后,平臺會進行買家實名認證,從而開通數字藏品展示頁面,同時賣家鏈接下會出現擁有者的賬號和資料(隱私信息除外)。此外,淘寶、京東、騰訊等多家國內知名企業都加入NFT賽道,“玩弄”著特有的產品。
對消費者來說,不僅可以欣賞更多的作品,又能用比購買傳統藝術作品更低的成本,購買一件完全屬于自己的藏品。調查發現,很多消費者都從試試看的心態逐漸上癮,成為一名NFT收藏家。
一名收藏家表示,在NFT平臺上購買數字藏品,不僅有一定的數字資產,還具備觀賞性。在買NFT產品的過程中,注重的不是價格,而是符不符合自己的審美,覺得好看的,一般情況下就買下來了。但這也是要看自己的資產能不能承受得住,如果沒有過多閑錢交易還是量力而行,畢竟NFT藏品的交易周期是比較漫長的,單靠這些來養活自己,不現實。
NFT已成為一種新的社會規范。除了普通人、藝術家外,各個品牌都在瘋狂追趕這股浪潮,并與數字藝術家、平臺合作創建自己的NFT,蓄謀著從數字商品中獲利。從時裝到眼鏡,從鐘表到烈酒……
阿迪達斯和普拉達合作創建了普拉達再生尼龍系列,其NFT系列名為AdidasforPradaRe-source項目,邀請來自全球的普通人提交自己的照片,以便有機會變成更大的NFT,最終以97559.1美元售出。
古馳與潮玩品牌Superplastic創建名為SuperGucci的NFT系列,該系列分為3部分,每個NFT都有自己的陶瓷雕塑雕像,由古馳的陶藝家制作;路易威登采用游戲的形式,該游戲有30個NFT,玩家可收集NFT,但不能轉售,這款游戲能在所有移動設備上訪問GooglePlay商店或Apple應用商店。
此外,寶格麗、紀梵希、雷朋、奈雪的茶、紅星美凱龍甚至小米等互聯網公司紛紛入局NFT。品牌們加入賽道的原因很簡單,想通過NFT的形式,贈送一些創意禮品,讓消費者感受新事物,而消費者也會沉浸在“新”獎勵玩法中,促動消費者多次消費。
換句話說,流量賦予了NFT商業價值與營銷意義,品牌肯為NFT花錢的最重要原因是數字世界代表著未來趨勢,NFT的流量足以讓其從中獲利。
NFT的應用場景很多,除了上文提到的數字藝術作品、收藏品、時尚娛樂、游戲內物品,還有體育競技、身份驗證、保險、電子門票等。但最具代表的還是數字藝術和游戲。
每件藝術品都可以通過NFT的形式呈現,藝術家可以確保自己對作品的版權,買家可以驗證購買藝術品的真實性,另外不再需要中間商的介入,從而獲得更多收入。
游戲在各大公鏈的崛起之下,區塊鏈游戲、元宇宙概念迎來爆發。基于區塊鏈技術的NFT能夠記錄玩家在游戲內的狀態和成就,游戲內物品如武器,裝備,角色等都可成為NFT,NFT可以確保游戲物品的所有權驗證和真實性。
市場火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會逐一暴露。主流品牌紛紛跑步進場的同時,別有用心的人可能利用NFT的火爆賺一筆黑錢。NFT具有虛擬性質,欺詐風險很高,許多購買NFT的人都遭遇過騙局,所以消費者接觸NFT時要謹慎。
在購買NFT前,消費者需做好研究,了解NFT的效用和加密貨幣的常識,確保賣家(個人或品牌)不是騙子,同時明確賣給你NFT的人的確具備該資產的所有權。
目前,NFT不再是一個投機行業,而是能創造出更多商業價值的賽道。在這個過程中,與NFT相關的知識產權問題正在得到進一步規范,但NFT平臺還未建立完善的監管核查機制,交易風險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