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冠男
摘要:幼兒園階段活動的開展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幼兒需要在活動中學會交流、合作與表達,進而達到教育目的。但作為幼兒教師除了教學以外,也應當積極為幼兒提供良好活動環境,使得幼兒在環境中能夠實現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實現區域活動的目標。除了創設區域活動環境以外,也應當合理投放材料,保障幼兒區域活動的有序進行。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環境創設策略以及材料投放策略,以此實現區域活動的有序開展,為幼兒打造良好的生活環境與學習環境,實現對幼兒綜合素質的培養。
關鍵詞: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材料投放
幼兒園區域活動開展的目的是為幼兒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得每一位幼兒在幼兒園中都能夠實現健康成長,隨著近年來幼兒園教育活動的不斷完善,對幼兒園活動環境創設以及材料投放提出了新的要求。活動環境創設與材料投放是保障教育活動開展的主體,在幼兒園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但材料投放并不是越多越好,活動環境創設也不是隨意的,幼兒園需要根據具體教學需求以及幼兒的特點,突出互動性原則,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使得區域活動效果能夠展現出來。
一、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優化策略
(一)充分應用室內外墻面與地面
在創設幼兒園區域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室內室外的墻面與地面,通過空間的合理應用,為學生提供相應的信息,在空間的推動下,使得幼兒能夠被環境所吸引,進而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而在設計空間時也應當突出不同墻面地面空間的合作性,比如在室內外的地面上可以畫一些字母或者格子,在游戲過程中,幼兒可以結合地面與墻面上的圖形,與同伴共同開展游戲活動,這樣既能夠為幼兒提供合同的工具,也能夠實現對幼兒思維能力的有效拓展。
除此之外,也要凸顯出墻面與地面空間設計的教育性,結合教育目標,完善環境的設計[1]。比如在中秋節來臨之際,幼兒教師就可以在墻面上繪制一些具有中秋氛圍的畫,或者張貼一些與月餅中秋氛圍相關的裝飾,在開展教學活動中,可以組織幼兒共同制作月餅盒,繪制關于中秋的畫作,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節日的氛圍。在設計區域活動時,幼兒教師要充分體現出不同的特點,通過懸掛物品增強教學氛圍。比如在圣誕節或者元旦來臨之際,幼兒教師就可以鼓勵幼兒自行制作雪花,并在雪花上印上自己的名字,隨后教師輔助幼兒將其懸掛在班級中,打造出冬天以及節日的氛圍,并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
在鋪設墻面或者地面裝飾時,也應當充分體現出其趣味性,教師要鼓勵幼兒積極參與的活動中,充分激發幼兒的主動性,讓幼兒在環境活動中不斷成長。比如幼兒教師可以開展“我長大啦”的游戲活動,在墻面上幼兒教師可以做出一個成長樹,并給予每一個幼兒空間,讓幼兒寫下自己的身高、年齡及體重,并制作成小葉子的形狀,張貼在成長樹上,在美化班級環境的同時,也能夠鍛煉幼兒的表達能力,讓幼兒逐步描述自己的外部特征,在裝飾過程中也能夠實現對幼兒美術創造能力的培養。
(二)根據功能合理布設活動區域
在創設幼兒園區環境時,幼兒教師要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創新能力,同時也要充分考慮活動區域的功能,加強教育管理[2]。比如在閱讀區域就應當結合閱讀的特點保持安靜,所以在設計閱讀區域時,應當將其放置在安靜的角落中,同時也可以擺放綠植,打造閱讀氛圍,讓幼兒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在環境的推動下,積極投入到閱讀之中。而在戶外幼兒教師也要合理布置環境,引導幼兒參與到環境布置之中,增加幼兒的參與感。比如在園區內大樹下,幼兒教師就可以鼓勵幼兒大膽發言,表達自己想如何布置環境。比如有的幼兒看見陽光透過樹葉,十分適合休息,所以幼兒就建議在大樹下可以設計蒙古包、帳篷等裝飾。也有部分幼兒認為可以在樹下放一些小桌子、地毯以及樂器,在開展活動過程中,幼兒們可以在樹下歡快的唱歌、討論與彈奏樂器。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在區內放置合適的物品,并在舒適的環境中與伙伴共同游戲。而在幼兒園度假區內則可以為幼兒提供不同的板塊,在墻面或地面等位置為幼兒提供繪畫、涂鴉空間,讓幼兒能夠在區域內充分放松,自由自在的繪畫,激發幼兒的想象能力。
二、優化材料投放策略
(一)結合幼兒年齡優化材料投放
在幼兒園內幼兒之間的年齡不同、思想不同,如果在開展游戲活動時采取一刀切的方式,難以滿足不同幼兒的成長需求。因此在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時,要合理投放游戲材料,并結合不同班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最為恰當的材料,并體現出材料的層次性與多樣性[3]。比如對于小班幼兒而言,年齡較小,所以在投放材料時要注重對材料形狀以及顏色的選擇,盡量為幼兒提供一些色彩鮮明,形狀各異的材料,讓幼兒愿意通過材料改成游戲活動。對于中班幼兒而言,在為其投放主題材料以外,也要充分激發幼兒的智力,這時幼兒教師就可以結合幼兒的學習特點,為幼兒提供一些趣味性強以及具有益智效果的材料,比如拼圖或者積木等等,讓幼兒在游戲中既能夠實現動手能力的強化,也能夠達到益智的目的。對于大班幼兒而言,幼兒教師可以增加游戲材料的種類,并適當增強游戲活動的挑戰性,活動既要鍛煉幼兒的體能,也要促進幼兒智力的進一步發育。比如在科學區域開展活動時,幼兒教師可以提前準備材料,并設計好表格,小班幼兒自主記錄科學特點。而大班幼兒與中班幼兒,需要自主設計表格,并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法去觀察科學記錄。
(二)根據活動主題優化材料投放
在投放材料時,幼兒教師應當結合區域活動主題,恰當投放材料。比如在開展“認識種子”的活動時,幼兒教師就可以引導幼兒準備好各種樣式的種子,激發幼兒的積極性,激發幼兒對區域活動的關注。幼兒教師也要結合相關主題為幼兒提供充足的種子,并將其放置在美工區域。在開展活動時,幼兒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將自己準備好的種子在課堂中展現出來,并一一介紹,幼兒教師也可以為幼兒播放或者描述有關于種子的故事,比如豌豆公主等等。在開展美工區域活動是幼兒教師可以將提前準備的種子展示給幼兒,并讓幼兒制作出一幅種子粘貼畫,激發幼兒的美術創造能力。而在生活區域中,幼兒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筷子、勺等活動器具,讓幼兒抽簽選擇相應工具,并將種子利用工具護送至指定區域,增強幼兒的動手能力,使得主題活動能夠實現有序開展。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開展幼兒園區活動中,環境創設與材料投放決定著活動開展的質量,在創設環境時,幼兒教師要充分結合幼兒的年齡、喜好,合理安排活動區域,而在投放材料時,既要突出趣味性,也要增強其教育性,使得活動能夠充分調動幼兒的觀察力與動手能力,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冬梅.探究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與材料投放的優化策略[J].考試周刊,2021(67):160-162.
[2]張蓮花.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與材料投放的優化策略[J].教育藝術,2021(4):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