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豪豪 顏薪酈 張水源 張靜
摘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最繁重最艱巨的任務依然在農村,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難點堵點所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要求更加聚焦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產業發展和振興則是實現鄉村振興重點、難點和必由之路。作者以實際返家鄉時調研的S村石榴園產業發展現狀作為突破口,深入了解鄉村產業振興現狀,對產業發展中的問題進行剖析并提出相應措施建議,以期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返家鄉;產業興旺;鄉村振興
一、石榴園現狀
作者到當地果農的石榴園中進行調研時發現這兩年石榴的市價并不可觀,傳統的銷售渠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礙,但是隨著互聯網和短視頻直播平臺的發展,許多果農自己化身為主播,通過直播銷售水果,另外也有一些果農與各地“網紅”合作在網絡平臺進行銷售。
在新興平臺興起的時代,需要果農們因時制宜,選擇最優最好的銷售渠道,促進產業振興。另外,作者向果農了解了他們的種植設備以及果園的管理方式,發現當地果農大多數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模式,這對果農的技術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作者針對這一問題對當地果農進行了農藥、新農業技術等知識的宣講和普及,讓產業振興取得更好的成果。
二、產業振興的主要問題
(一)人才不足村委會書記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表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先是人才,人才是基礎,需要引進懂農業、懂技術、懂市場的專業人才,來支持農村建設和農業發展,同時也要挖掘本地人才資源,不斷強化鄉村基礎教育、就業培訓、培智扶志等,充分發揮農民的創造性,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其次是科技,鄉村振興是長期性的任務,針對不同區域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引進高科技設施,夯實產業基礎,積極配合國家的科研工作,分類別推進鄉村振興。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不斷提高村民在產業發展中的參與度和受益面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保當地群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如何讓農村真正振興起來,釋放出農村自身大量的發展資源和優勢,展現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是村支書及其他干部目前正在研究的實質性問題。
(二)發展模式單一通過實地調研發現,S村的產業發展主要以石榴作為主要產業,但是該鎮的石榴品種較為單一,且和其他產業的結合并不是那么的緊密,按照大多數地區的發展模式來看,大多數的果農在發展地方產業的時候,是將實體產業和其他產業相結合,打造地方特色產業的發展模式。
傳統發展模式是將實體產業,諸如水果、蔬菜、藥材等實體產業和旅游、飲食、文化等相結合,打造地方特色的產業發展區,以點帶面,進而帶動地方發展,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而S村的發展模式,僅僅只是將S村打造成一個純實體產業批發區,這種方式有利有弊,利在于模式單一的情況下,其管理流程比較方便,程序不復雜;弊在于模式單一的情況,存在著發展閾限,以后期發展潛力而言,其發展后進力不足。
三、措施建議
(一)強化產業振興的人才支撐
農村經濟要獲得長足發展,農村居民想要滿足日益增長的各方面需求,只靠自身體力勞動與自然資源是不可能實現的,也無法提升競爭力,促進鄉村居民具備一定的科技素養是鄉村產業振興的必由之路。具體而言,應當在鄉村產業中強化科技支撐,大力培育鄉村科技人才,加強對于產業技術的升級換代,形成一批發揮地理優勢與人文特色的產業項目,提高科技服務意識,鼓勵并支持農村科技創新與科研實驗,加大對于高科技人才與創新人才的培養力度,創造良好條件吸引科研院所科技人員到鄉村創業;要推動構建農村產業科技孵化園區,提升本地區資源開發利用率,用高新科技替代體力勞動的同時,創造新的就業崗位與機會,推動鄉村企業產業轉型升級。
(二)政府加大資金扶持力度
在農村經濟扶持方面,加強對農村農民的金融基礎服務,政府應將財政支出多用于本地區的重點鄉鎮產業企業。首先,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尤其應當加大對于中小微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與金融支持,給予本地區創新行業與創造性技術突破的補助與獎勵,拓寬農民申請貸款范圍與信貸資格,適當放寬貸款和信貸申請條件,延長還貸期限,為農戶提供發展所需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各地方政府發行本地區專用債券以推動公益性項目的建設。其次,要在資金上幫扶鄉村中致富能手,針對其特有農業產業建立專家工作站,根據需求對其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助力區域農林人才的培養,尤其是從事具有帶動能力與輻射效應的行業農村致富帶頭人,幫助他們把企業做強、做大、做優,解決本地村民就業問題。
(三)信息化平臺建設加快鄉村振興步伐
互聯網時代催生了新的商業模式,電商平臺正在發揮鏈接產業+市場的重要作用。隨著5G和互聯網傳輸技術的不斷發展,農村及農業的信息化水平將不斷提高。“云計算”或“云平臺”等可為農村產業提供更有利的信息化支持。信息化平臺建設,可將政策、資金、人員在平臺上進行整合,解決產業發展的市場信息不對稱問題,從而提升服務農村產業發展的能力。
(四)豐富產品體系,發揮“品牌效應”
立足集聚效應,孕育強品牌、大產業的農業生態旅游產品及服務項目。優質的農業生態旅游產品及完善的旅游配套是滿足集聚化發展的核心要素,也是適應旅游消費業態迭代升級的關鍵路徑。為充分釋放農業生態旅游業消費潛力,要孕育優質旅游產品,完善基礎配套項目,有效帶動鄉村產業發展。要凸顯地域特色,突出品質優勢,孕育農業生態旅游龍頭產品;要延伸產業鏈條,突破產業邊界,構建農業生態旅游業的網狀價值鏈;要突出服務導向,完善配套項目,優化農業生態旅游發展業態。要結合區域服務規模與游客承載容量,合理配置公共交通、住宿飲食等多種配套服務,通過將文化創意、智慧營銷和娛樂休閑等理念注入農業生態旅游業集群化發展,持續保持鄉村產業經濟發展活力。
參考文獻:
[1]姜長云.新發展格局、共同富裕與鄉村產業振興[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2(01):1-11+22.
[2]袁銀傳,康蘭心.論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產業發展及人才支撐[J].西安財經大學學報,2022,35(01):98-107.
[3]張偉.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產業運營新模式優化提升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2022(02):9-12.92391A63-24D9-4CB8-991C-12C615E30B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