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輝
地球面臨著日益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破壞、環境污染成為當前威脅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首要問題。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碳中和的目標,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地球家園成為人類共同的責任。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由于人口增長過快,生活方式的改變,已經形成了生態赤字,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改善人們生活水平的一個瓶頸。隨著可持續發展觀和生態文明的相繼提出,我們越發清醒地認識到,解決生態問題不能只靠科學技術,不能再走先破壞后治理的老路,改變人們原有的發展觀點,樹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是解決當前生態問題的根本策略。
1、生態問題的解決最終離不開人的價值取向
生態價值觀教育不只是增強生態方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使人們樹立正確生態價值觀,培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情感。生態價值觀教育是“防范勝于救災”的最有效且最持久的生態保護手段,生態價值觀教育是解決人與自然關系不和諧所導致一系列矛盾的有效途徑。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必須通過價值觀教育解決環境問題,消除危機。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可持續發展教育的主要方面就是生態價值觀教育。
2、高中生物學課程為落實生態價值觀教育奠定重要基礎
中學是育人的重要時期,也正是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時期。高中學生思維活躍,易于接受新事物,對于今后生態環境問題的宣傳、落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加強對中學生的生態價值觀教育至關重要,不僅會提高中學生的素質,還為以后全民生態意識、全民素質的提高奠定基礎。因此,高中生物課程所承擔的生態價值觀教育的重要使命也越來越被認同,中學生的生態價值觀直接影響著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國家的生態問題能否有效的改善。
高考作為一項倍受社會關注的教育考試,在國家人才選拔、導向中學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課程改革和高考改革著力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如何將知識轉化為素養。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體現了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和細化。近幾年的理綜生物高考試題均把生態學知識和素養的的考查融入其中。高中生物學課堂教學落實生態價值觀教育正是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生態價值觀教育充分彰顯了生物學科的育人價值。
生物學這門課程是一種與生態環境知識密不可分的自然科學。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始終把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把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把對學生生命觀念、社會責任等素養的培養作為重要的教育目標之一。高中生物教材中如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生態環境的保護等教學內容既有理論學習,也有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實踐,這些教學內容既是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落實生態價值觀教育的最基本途徑。為了和諧社會的構建,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素養,在生態價值觀教育的落實中,高中生物學科具有很強的優越性。
高中生態價值觀教育從新課程標準出發,可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設計來落實。通過開發各種課程資源,如結合本地實際開發校本課程,開展生物社團和綜合實踐等活動,關注社會、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發揮學科優勢,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和生態行為,把生態價值觀教育落實在課堂上并延伸到課堂外,使學生不僅掌握到生態學知識,還會升華情感,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能動性,從而實現學科的育人價值。
3、高中生物學課程中生態價值觀教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編制調查問卷,調研我市高中學段師生在生態教育上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根據教師目前開展生態價值觀教育的情況統計來看,有60%的教師認為,現如今教材里的生態知識素材基本滿足目前生態價值觀教育的需要。針對“有必要在習題中體現生態價值觀教育嗎?”有一半老師認為有必要。對于“生態價值觀教育問題會在你的教學目標中體現嗎?”52%的老師選擇“會”,說明絕大多數生物學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會考慮到生態價值觀教育,并在授課過程中開展了有關生態價值觀教育。另外從調查結果還可以看出,一半教師只講授教材中涉及到的生態問題,只有少部分教師會補充相關的熱點內容。在“教學中進行生態價值觀教育時一般采用什么方法?”中,大多數老師采用課堂講授法,并以單純的講解為主,只有少部分的教師會用探究性教學,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當前我國的課堂教學主要在教室內完成,外出實踐的機會較少。而理論與實踐的相統一是課標的要求,在教學中同樣也要盡量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學生非常關注有關生態的社會熱點問題,愿意通過實踐活動增加生態方面的知識。因此,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方式更能有效增強學生的生態意識,形成正確的生態價值觀。
4、高中生物學課程落實生態價值觀教育的教學策略
綜合對師生調查統計結果的分析,加強生態價值觀教育首先要從教材中選擇、挖掘并適當拓展有關生態價值觀教育的內容,探索出合適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師教學理念和生態學素養,由點及面在生物課堂教學中逐步加強和提升生態價值觀教育,并建立相應校本課程體系,強化生物學教學中生態價值觀教育的滲透,夯實學生的生態學理論基礎。
其次,響應高考對生態學知識、原理及應用考查的側重,在對學生的學習評價中設置生態價值觀教育方面的考查內容,提高學生對生態價值觀教育的重視和認同。
此外,組織生態價值觀教育為主題的多樣化的社團和綜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關注、熱愛、保護生態環境。實踐活動需密切聯系本地實際,實現生態價值觀教育與本地實際及現實生活的融合,提高師生解決環境問題的興趣、意識和技能。從實踐活動的結果來看,學生參與社團和綜合實踐活動的熱情高,活動效果好,同學們把課本所學知識與課外實踐相融合,能夠學以致用,用所學知識解釋、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學們的環境意識有所增強,生態價值觀教育最終得到有效落實。
教師還可以通過向學生們推薦優質網絡資源如學習強國上的專欄上關于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優質短視頻等,或者推薦生態方面的優秀書籍、雜志,或者建立興趣小組微信群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生態價值觀教育的推廣和傳播中來。另外,家庭教育中家長的認知和行為也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學校在開展生態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時,也可以讓家長參與進來,讓家長理解活動的價值和意義,使生態價值觀教育普及傳播,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