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海英
摘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數學對于大多數中職學生而言都是多年的失敗者,就是這一次次的失敗,使他們對于數學的學習產生了強烈的厭惡情緒。因此培養和提高學生,特別是中職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是擺在我們職業學校數學教師面前的一項既艱巨有重要的任務。而課堂是數學教學的主陣地,改革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對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培養良好的數學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中職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培養
隨著初中畢業生相對減少,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文化成績普遍較差,尤其是數學成績,主要表現在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差。究其原因主要有:中職學校的生源不足,學生素質普遍不高,尤其是學習成績不夠理想,作為要動腦子的數學就更是突出了。這一方面影響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學習,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就成了有效提升學生數學成績的重點。下面我根據自己多年的數學教學實踐,從六個方面闡述如何培養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愛學數學
1、導入新課貼近生活實際,讓學生學身邊的數學。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階段正處在一堂課的起始階段,處理的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情緒,以及思維的活躍程度,結合學生身邊的實例導入新課,不但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的內驅力,而且可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例如在教學“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時,可通過一問:老師站在講臺上的必經之路(必要的條件)是先進大門,對嗎?(太顯然了)——進大門是站在講臺上的必要條件(后件推出前件);再問:老師一旦站在講臺上,充分說明已進教師大門——站在講臺上是進大門的充分條件(前件推出后件)來導入。再如介紹正四面體時,可以用問題“如何用6根火柴棒搭出4個全等的正三角形”來導入。
2、加強對數學教材的藝術加工和處理,讓學生體驗數學之用。數學教學的真諦在于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受學習數學是一種社會需要。社會生產和人的需要是產生興趣的源泉。因此教師要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對教材的藝術加工和處理上,有意識地講述數學在生產中的價值和廣泛應用,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轉化為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在教學過程中活用教材中的例題,使其更貼近生活。例如在講解指數增長一節時,我讓學生當銀行業務員:老王有5000元人民幣,按整存整取的方式存入銀行 ,一年期的年利率是2.25﹪,每過一年連本帶息轉存;二年期的年利率是2.43﹪, 每過二年連本帶息轉存。利息的稅率是20﹪。他想存六年,請你幫他計算一下,哪種存款利息較高?由于此題解題之前的鋪墊極大的激發了同學的解題熱情。所有同學都積極參與其中,急切尋求答案,在這樣的學習氣氛下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指數函數的知識解答并給出縝密的解題過程,讓學生感受數學魅力。
當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法還有很多,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不同教師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可采取不同的方法來消除或減弱學生的消極厭倦心理,使學生愛學數學。
二、對學生進行數學史的教育,有利于增添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回顧我國歷史上數學家對世界數學發展的貢獻,是不乏其人的:像古代的祖沖之的圓周率,秦九韶的大衍求一術以及劉徽的割圓術、楊輝三角等都對世界數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近代的華羅庚、蘇步青、陳景潤等知名數學家,曾影響了整整幾代數學人。因此,在教學中,要把這些偉人的數學業績引進到課堂來,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為繁榮我國的數學事業,推廣我國的數學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從心理學角度和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規律看,人們對事物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因此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利用實例,加強知識的聯系和遷移,融趣味性和實踐性于一體,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保護他們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變“懼學”為“好學”。
三、創設數學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奧蘇伯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認為,創設一定的數學情境,能夠使學生對知識本身發生興趣,進而產生認識需要,產生一種要學習的傾向,從而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當然,數學情境的創設,取決于數學教師的素質,教師素質的高低決定了情境創設的好壞。第一,需要教師熟悉教學內容,把握教學的具體要求和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第二,需要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智力發展和認知結構狀況。并在此基礎上,按照數學知識本身的內在邏輯和思維規律,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地安排學習內容。第三,在探究性教學的每一節課中,教師要根據課堂內容,尋找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的數學材料,創設出若干數學問題情境,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生動活潑、富有趣味性的語言講出來,讓學生發現問題并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參與其中。如果數學情境創設得好,可以吸引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比如在講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時,可以給學生講大數學家高斯小時候巧解數學題的故事,并趁機提出“如果你是高斯,你將如何解題”的問題,學生們都會躍躍欲試,爭著回答問題。在這樣良好的氣氛下,很自然就開始了求和公式的推導,并且有了這個從特殊到一般的過渡,對于等比數列求和公式的推導過程學生也會更容易理解。又比如在講“向量的加法”這一節時,可以讓一個學生到講臺上示范,讓他“朝正前方前進五步,再朝正右方前進四步,問這個學生的位移是多少?”通過現場演示,學生就容易理解向量這個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四、重視與所學專業的關系,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中職學生學習的目的主要是學好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而數學的學習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提供智力支持。所以中職數學教師應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內容,不同專業應有不同的教學目標。同時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將所教的數學知識滲透到專業知識中,多講與專業相關的數學知識,讓學生知道,不是為了學數學而學數學,而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
五、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工具,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當今社會,課堂教學手段越來越現代化,多媒體、投影儀等現代化教學工具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已屢見不鮮。這些輔助教具的使用,特別是多媒體投影儀的應用,能將抽象的數學問題顯得更加直觀、具體。如二次曲線的軌跡、函數的圖象等通過多媒體儀器顯示就能直觀地、形象地展現在同學們的面前,使靜止的畫面動態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枯燥的理論具體化。充分使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是要發揮教學工具的優點,克服中職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的缺點。同時,可有效緩解甚至化解他們對數學內容枯燥無味的感覺。解決他們上課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壞毛病,同時可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讓學生全身心地、積極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就上來了。
六、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有利于鞏固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根據學生實際,給學生創造表現的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感受成功的機會,進而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成功和愉快總是聯系在一起的,特別是中職學生,由于他們數學功底薄弱,部分學生存在自卑心理,這就需要教師適時地關懷并給予鼓勵,從初中學習數學的陰影中解脫出來,重建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總之,中職學校數學教師要不斷更新數學教學理念,經常學習、積極實踐,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從學生實際和教材的內容出發,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采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激發中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從而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