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措卓瑪

諾央秀姆奶制品店的女主人卡毛吉
最初認識卡毛吉姐姐,是在結束一天工作走過八廓街的一條小巷時,被不到10平方米的小店里像白色哈達一樣掛滿了整個房間的拉拉驚艷。不大的門店如同畫框,畫中是一個一眼就能認出牧區氣質的姑娘,她的背后是像帷幔一樣垂落下來掛滿整個屋子、正在經歷風干環節的手工制作的拉拉。
看到我的駐足,姐姐從頭頂取了一塊剛做好的拉拉,一股濃郁的牛奶味道瞬間充斥整個口腔,拉拉由致密的條紋纖維組成,撕咬下的每一束纖維都能咀嚼許久。小時候第一次喝牦牛奶的記憶溶于口味了,那么強烈充滿個性的味道,卻能讓人回味許久。
八廓街以賣酥油、拉拉、酸奶為主的奶制品店大多是那曲人的經商門路,牧區對于牛奶游刃有余地轉化,可以將其變成任何一種形式。拉拉便是這樣一種西藏藏北的傳統乳制品,其加工工藝和品質與意大利,酸凝型Pastafilata干酪極為相似。
小店的名字叫諾央秀姆,在八朗學2巷42號,名字寓意著關于牦牛的緣分和幸福,如此恰如其分。酸奶、酥油、拉拉、牛奶,藏地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奶制品都能在這里找到。
酸奶在薩嘎達瓦素食月銷售得最好,恰好是夏天天氣溫暖的時候,清涼的牦牛酸奶吃下去后既能飽腹也能為人們提供基礎的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為了匹配游客市場,酸奶的吃法也十分新穎,從櫥柜里拿出一碗酸奶后,可以自行加上白糖、蕨麻等輔料來增加口感的豐富度。
本地人依然用最傳統的方式,購買上面滲出了厚厚一層乳脂,盛裝在淡黃色搪瓷大碗里的酸奶,店主會悉心用膠帶纏繞在碗上做出一個提手,帶回家供一家人共同享用。吃完酸奶后可以把搪瓷碗還回店里,還能拿回10元錢的回收費,如今高大上的環保可持續理念,在西藏的生活里一直都如影隨形。
她今年31歲了,卡毛吉身上有牧區女性溫柔與力量、隱忍與羞澀、熱情與勤勞等渾然天成的氣質,她最常穿的工作服是一件深藍色毛衣和外面的黑色羽絨背心,長長的秀發以最便捷的方式在后腦勺盤成一個球。“長發太不方便了,想過像你一樣剪成短發,但家里人都覺得不好看。”
她在離小店不到30米的一個院子里租了一間房,和丈夫住在一起,離開家鄉來拉薩經商,也是二人共同的決定。于是在出售了家中的幾十頭牦牛后,祖輩承襲了千年的游牧生活對二人而言告下了段落,但依然在當代都市街巷的商鋪中,雙手每天接觸著草原的味道,繼續著最傳統的制作。無論在哪里,故鄉已經成了他們的一部分。
丈夫主要負責送批發的乳制品到拉薩城內的各個餐館,或許也是長期與各路商人打交道的原因,他穿著印有花哨logo的時髦外套,頭發也梳成了城里流行的樣式。
卡毛吉大多時間都在店里負責制作和銷售,閑余最熱衷的就是給在牧區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孩子視頻,她說小兒子現在也上小學了,最近很喜歡玩玩具車,每年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回家看孩子們,今年的禮物已經給他們買好了。
這是她來拉薩的第三年,之前在木如寺后面有個小店,后來搬到了這里。早上九點,在簡單洗漱完吃完早餐后,她會走到店里,當然如果這一天從那曲運牛奶車來得比以往早,那她需要提前去開店。
牛奶都是冷鏈從當雄運輸到拉薩,裝奶桶的外面是一層致密的冰,需要先常溫融化后,再把冰冷的牛奶裝到大鍋里燒煮融化。早上,她的手一般也都是冰冷的。
酥油可以在機器里經過牛奶離心分離機械制成,不再需要手動的漫長制作過程,但是拉拉的工藝依然完全依賴手工。對卡毛吉而言,每天最累的正是從下午開始的拉拉制作。最多的時候,一天能做二三百斤,牦牛乳經凝乳、排出乳清、揉捏、拉伸、上架和干燥等工序最終制成形同腰帶狀的拉拉。
這些拉拉除了少數零售外都會批發到拉薩其他街頭巷尾的乳制品店里。拉拉有優劣之分,像店里的優質拉拉,就是用未經提煉酥油的奶酪制作而成的,故味道脆軟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