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
摘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跨越式發展的任務迫切。新工業革命下,機電技術正是這場新技術革命中產生的新興領域,機電產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動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動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實現自適應、自控制、自組織、自管理,向智能化過渡。所以職業院校開設機電技術專業群勢在必行。本文通過現階段企業對機電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提出一些職業院校機電專業群建設的建議和做法。
關鍵詞:機電;職業院校;建設
隨著世界機電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也提出了《中國智能制造2025》,國內很多企業也都在進行智能化改造,對于機電相關的復合型人才需求量也不斷增大。職業院校有責任培養更多機電方面的技能人才,所以必須把機電專業群建立起來,專業群要以機電業為統領,以數控、智能制造和工業機器人專業為基礎,依照技術領域銜接的原則組群,群內專業間分工合作、協同配合服務,為機電制造業培養高技能人才。
一、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1.構建“技能報國,匠心筑夢”全過程育人平臺
將“思政元素”、“工匠精神”、“創新理念”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探索“專業思政”。聘請德高望重的專家、教授、大國工匠、優秀畢業生等通過“大講堂”的形式,做到育人于言傳和身教;將專業技術活動和校園文化緊密結合,將學生黨(團)員培養和黨(團)支部活動緊密結合,將專業教育和專業特色緊密結合,做到育人于全方位。
2.產教融合共建機電產教聯盟
依托校企、校校合作平臺,共建機電產教聯盟,進行深度企業合作,構建機電技術服務產業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能力體系,共建人才培養墓地,共同開展技術升級改造及應用技術研發,共建共享導師團隊與教學資源,共同搭建人才供需平臺。
二、專業群課程教學資源建設打造
采用“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高層互選”模塊化課程體系,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課程思政、創新創業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通過人才需求分析、崗位群工作任務分析,構建“底層可共享、中層可融合、高層可互選”的模塊化課程體系。整個體系在完成機電、工業機器人、智能制造等方向人才培養的基礎上,深化專業融合,滿足綠色機電產業的發展和畢業生職業交叉與遷移的需要。
邀請企業技術骨干、教育界專家與專業骨干教師共同對專業群對應的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務體系和職業崗位能力需求進行分析,確定專業核心課程,并對課程內容進行重新整合、優化和序化。開發《維修電工實訓》、《單片機技術應用》、《電氣系統安裝與控制》等5門項目化專業核心線上課程,編寫教材三本。突出職業能力培養,體現工學結合的鮮明特色,具有示范、輻射作用,并且以優質核心課程建設帶動教學團隊建設工作。
三、專業群教材與教法改革
教材與教法的改革其落腳點就是培養適應行業企業需求的復合型、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這也是“雙高”建設中“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的首要任務。
1.教材改革
“教材”的改革,要按照更新教學內容、完善教學大綱、編寫或開發教材的順序進行,一是在教材內容上打破學科體系、知識本位的束縛,加強與生產生活的聯系,突出應用性與實踐性,關注技術發展帶來的學習內容與方式的變化;二是完善教材形態,對經典的紙質教材,通過配套數字化教學資源,形成“紙質教材﹢多媒體平臺”的新形態一體化教材體系;三是推廣以在線開放課程為代表的數字課程,滿足“互聯網﹢職業教育”的新需求。
2.教法創新
“教法”的創新,要以“行動導向教學法”為主,在真實或仿真的環境中進行教學,實現“做中學、學中做、邊做邊學、邊學邊做”。發揮教學督導作用,為一體化教學模式創新提供教學決策與咨詢服務,引導廣大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推動職業教育課堂革命。在核心課程中選出1~2門實施一體化項目教學法,進一步完善教學場景及輔助設施,使項目建設落到實處。針對教學方法改革,結合學院和學生實際現狀,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完成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改革等方面的科研課題至少1項。
四、專業群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教師”的改革,應以“雙向雙融通”為主要途徑,校企雙方師資互兼互聘;加大培訓和引進力度,培養教師的專業能力、實踐教學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建立結構化師資團隊,構建“功能整合、結構合理、任務明確”的結構化的師資團隊。
1.“大師+名師+勞模”引領師資隊伍
專業群要以“大師+名師+勞模”引領師資隊伍,加快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以服務教學、科研和生產為原則,秉承“大師引領,工匠傳承”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團隊成員在技藝傳承、技術攻關、科技創新、技能推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的名師團隊。
2.實施分類培養計劃,構建雙師型結構教師團隊
以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為目標,持續加強教師隊伍師德師風建設,全面提升教師雙師素質。構建雙師隊伍建設質量標準,建立教師分類分層培養體系,完善優績優酬評價激勵機制和多元化薪酬分配制度。
3.打造“三層架構”的專業群教學創新團隊
按照專業群崗位模塊化能力培養的教學需要,創建以教學名師為核心,骨干教師為中堅,青年教師為后備的三層架構式的教學創新團隊,承擔模塊化的課程教學任務。構建全程化、進階式教師職業發展培養體系,充分發揮教師的優長, 建立專業逐級人才梯度培養機制。
五、小結
我院在機電專業群建設方面,也進行了一些嘗試,在實施過程中也總結了一些經驗和做法。機電相關專業人才培養要與機電制造企業生產相對接,將機電制造企業生產的典型工作任務引入實訓教學,形成了“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既做到了與企業無縫銜接,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教師的實際操作能力。采用以上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機電專業群建設進度。
參考文獻:
[1] 陳飛.“機器人及智能制造”專業群的工程實踐創新實驗室建設探索[J].高教學刊,2017.
[2] 段向軍.高職教育教學先進制造裝備技術類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8.
[3]王青剛.社會需求導向下的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學改革探索.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
[4]機電一體化在工程機械上的應用與開展.黑龍江科技信息,2021.
[5]馮挺.現代工程機械中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情況探究.科技創新與應用,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