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容容 張斌 李晶
摘要:近些年來,人口老齡化問題在我國日漸突出,尤其是欠發達的農村地區。由于財政收入不足和養老體系的不完善,養老問題正面臨著嚴峻地挑戰。鑒于此,建設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新型養老模式成為了目前最棘手的問題。本文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提出適當的舉措和預想辦法。
關鍵詞:農村養老辦法;新型養老模式;可持續養老
中圖分類號:D669.6 文獻標志碼:A
1 背景及技術概況
從1999年開始,我國便進入老齡化社會,直到 2021年,持續了近22年,人口老齡化問題愈發嚴重[1]。根據最新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2],老年人口占比再破新高,尤其是農村地區。農村老年人口眾多,經濟落后,基礎設施薄弱。因此,養老問題愈發成為社會和百姓所關注的問題[3],此次調查,鎖定在甘肅省隴南市的康縣。
康縣是甘肅省隴南市東南部的一個小山城,地處甘肅、陜西、四川三省交界地帶,古有“康州”之稱。據此次普查結果可知,康縣常住人口162418人,其中60歲以上占17.98%,65歲以上占13.31%。康縣人口占比相比于2000年有所下降,但60歲以上人口比例卻逐年升高。又由于城鄉二元結構下對農村地區的影響[4],讓剛實現脫貧的康縣,財政和居民發展水平明顯落后,整體養老模式嚴重松散,得不到有效而實際的解決。因此,建設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養老體系,解決越來越多老年人的養老問題迫在眉睫。
2當前養老存在的問題
2.1農村老人物質生活狀態
①特殊地理條件下,老人生活用品及藥物供應不足,基礎設施建設投放缺乏,生活水平低。②農村養老保障金額較少,發放去向未知。③城鄉養老差距較大,脫貧工作開展艱難。④飲食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威脅身體健康。
2.2 農村老人精神生活狀態
央視曾在紀錄頻道播放了《我們如何對抗抑郁》的紀錄片,該片中對老年抑郁癥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和探究。在我們團隊的調查走訪中,我們詢問了獨自居住的老人們關于日常生活中是否有人陪他們說話的問題。回答有的占64.5%,沒有的占35.5%。在這其中,女性老人的比例略高于男性,女性表肯定的占67.1%,男性占61.4%。可見,老人的精神生活狀態較差。
2.3 各種因素的影響
由于中國的傳統觀念,農村養老體系的不完善,設施差,待遇差等問題,使人不愿意去養老院養老。農村老人養老問題一直得不到實質性解決。
3 康縣現有的養老現狀
據走訪和調查,康縣養老模式大致分為兩種。第一種,縣城里享有各政策的退休老人。其中一部分屬于獨居老人,生活單調無聊。另一部分則是患病老人,需要人員的照顧,但缺少合格且正規的機構。第二種,縣城周邊及農村地區的老人。近幾年人員的大量流動,農村地區僅剩老人,再加上基礎設施的缺乏和醫療衛生的不足,老人生病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和救助。養老生活成為一種煎熬。
4 解決農村養老的措施
4.1互助式養老
互助互利,各取所需。縣城以小區為單位,每個小區內成立互助群。身體康健的老人或者社區工作者可以去行動受阻的老人家中看望或照顧。各群組安排不同的娛樂活動,由不同的患者提供場所。家人可以按不同項目給予費用。一來可以改善鄰里關系,二來還可以解決中老年失業,無業等問題。農村老人可以以村或住所為單位實施。農村老年人口數量少,照顧起來方便妥善,還能讓居家的無業中年老人領上“工資”補貼家用。
這種養老模式可以讓每個老人都參與其中,也給老人提供了交流和活動的場所。大家一起行動,讓日子變得有趣,不在難熬。
4.2引入式養老
有些老人向往農村生活,但農村基礎設施差,日常生活不便,沒有居住地等問題困擾著他們。但只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可以幫助他們實現。對此,我們結合農村的情況,提出了該種預想辦法。我們利用農村的閑置房屋,在房間里設置獨立衛生間,廚房用水,暖氣,空調等一系列基礎設施,提高房屋的使用性和舒適性,吸引城市老人來農村養老。再用他們的費用建立本村的養老院,雇傭專業護工,給予農村老人充足的生活供給和日常保障,讓他們可以安安心心的養老。
4.3“智能”養老
該種養老模式針對那些居住在偏遠山區,交通,通訊等不便進行其他養老方式地區的老人。借助智能通訊設備彌補人員不足,設施欠缺的問題。依據市、縣、鎮、村分別設立不同的服務站點,各站點負責對應地區的老人。家中可安裝攝像頭或監測體溫等有關的設備,該設備連接到服務中心和子女的通訊設備,以便隨時關注老人狀態。除此之外,家中安裝一鍵呼救中心按鈕,該設備連接就近的服務中心醫療站,一旦發生緊急情況或警報器報警,離該地最近的醫療隊就會立即出動,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給予救助,挽留珍貴的生命。除此之外還可以定期安排家庭醫生進行巡診,及時發現病痛,及時治療。隨著該種技術的引進,進一步加快實現農村城鎮化,讓地理位置不再成為老人享受權益的一大障礙。讓社會服務推廣至每家每戶。
5 結語
甘肅省幅員遼闊,許多地區存在多族人民混居的情況,開展和實施具體方案困難重重。我們需提前走訪調查,深入了解各地具體情況,結合方案進行調整研究。根據2013年國家財政部,民政部專門印發的通 知;由財政部安排中央專項彩票公益基金,支持農村幸福院開展設施修繕和設備用品配備工作[5],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資源,實現利人利己的養老模式,推動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養老項目,形成一種現實而有效的養老模式。
參考文獻:
[1]曹景慧.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中國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研究.” 河南科技 1X(2014):1.
[2]王曉霞.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布[J]. 中國新聞周刊, 2021(17):1.
[3]麗珍. 中國式養老:讓百姓老有所依——訪民政部部長李立國[J]. 紫光閣, 2012(5):7-9.
[4]何振一. 關于城鄉二元結構下農村財政困難的深層思考[J]. 地方財政研究, 2004(1):5.
[5]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老年人福利處. 推進幸福院建設 加強農村養老服務[J]. 社會福利, 2014(7):1.
基金項目:2020年度蘭州工業學院青年科技創新項目(2020KJ-09).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