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法知識是語文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語法教學,要深入研究語文教學內容,并以相應的語文知識閱讀內容為基點,進行此部分內容的授課,真正讓學生學習文本內容,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知和理解,提升初中語文語法知識教學水平。本文注重從隨文閱讀角度入手,進行此部分語文語法知識的授課。
【關鍵詞】統編教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語法知識;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490(2022)07-077-03
【本文著錄格式】羅春會.淺談在統編教材閱讀教學中隨文學習語法知識的策略探究[J].課外語文,2022,21(07):77-79.
部分語文教師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為總教學方向,進行語法知識的教學,不注重調整相應的教學方法,不注重為學生搭建學習空間,導致部分學生在語法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存在較為嚴重的死記硬背的狀況,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法知識掌握能力,如同“水中撈月”的空談了。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法掌握能力,教師可以結合不同教學內容,靈活采用不同授課方式,為學生搭建授課模式,讓學生結合教師的引導,結合語境,進行語法知識的針對性學習,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法學習能力,增強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語法知識作為語文學科的核心,是學生能力、素養提升的關鍵。在實際教學中,語法知識體現出諸多優勢特征。首先,在多種教學手段、教學情境的引導下,學生能更好地消化已學知識,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在一定時間范圍內自行安排學習過程,實現同一課程內容的重復學習效果,增強學生對文章知識的理解、運用能力。其次,語法知識是語文多種教學手段的綜合體現,能促進學生思維的拓寬與躍遷。無論是課外拓展的文章、故事,還是具備視聽化效果的數字資源,抑或具有總結性質的思維導圖與歸納表,都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與趣味性,加快構建知識性、趣味性的專業講堂。最后,語法知識為師生溝通提供了良好的媒介。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課程標準,依托現有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構建多種教學情境,通過提問、歸納、總結等教學環節,為學生解答疑惑,實現針對性、差異性指導。尤其在后進生轉化過程中,可以展現出更好的應用效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提取語法知識,立足現階段學生發展需求,轉變以往的教學架構,提高教學工作針對性與指向性,發揮其與素質教育工作的育人優勢,提升教學質量。
在新時代背景下,語文教師在落實隨文學習語法知識工作時,必須堅持三個方面的原則與要求。首先,必須保持語文課程應有的變化性與靈動性,在課程設計中要凸顯多元化的方法思路,教師必須掌握情境設置、項目合作、任務驅動等方法,要在靈活多變的同時將文章蘊含的顯性/隱性語法知識展現于學生,結合相關的文學作品、實際案例或社會新聞進行引導,實現興趣建設的目標,達到教學育人的成效。其次,必須協同關注學生的語言思維與應用水平。一方面要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以語篇理解與分析為訓練內容的課程,幫助學生具備基礎的語言理解力。另一方面要立足學生升學、能力、素養發展現狀,開展語法運用教學板塊,聯系日常生活構建有效情境,鼓勵學生實踐運用,提高綜合學習質量。最后,重點關注學生應用文寫作的水平與能力。在日后學習、就業、發展過程中,寫作教學既是閱讀教學的補充,也是語文學科各個環節的綜合體現。對此,教師必須要讓學生具備基本能力、素養,掌握多種文本處理方案(如簡歷、工作報告、會議紀要、交接文件等各種工作類文件),進而實現能力、素養的協同發展。
(一)觀看微課,初識語法知識
“好奇是學生學習的動力。”為了真正調動學生的語法知識學習好奇心,教師可以讓學生獨立面對語法知識中的問題,真正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動下,運用多種手段,進行此部分內容的學習,讓他們真正獲得語法知識學習的成就感,也讓學生在獨立解決相應語法知識的過程中,掌握較為科學學習方法。除此之外,教師也需要發揮教學指導性的作用,為學生搭建交流的平臺,結合學生在此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啟發指導,讓部分后進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更為高效地掌握此部分內容,讓學生在初學語法的過程中,對語法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為此,教師將微課教學融入到此部分內容的論述過程中。
以《荷塘月色》這篇內容為例,為了提升學生“的”“地”“得”的學習能力,教師將微課引入語法課堂中,讓學生根據相應的學習任務,獨立進行有效的學習。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避免“一刀切”的狀況,結合本班的教學實情,并結合學生在此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相應的指導,真正讓他們在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接受教師的引導下,更為積極地投入相應的問題的探究中,讓學生更為主動地融入學習中。為了達到這種目的,教師應注重如下的方面。第一點,讓學生勾畫含有“的”“地”“得”的段落以及句子。在此之后,學生可以以上述三個詞為依據,劃分相應的句子。第二點,教師讓學生運用信息技術,搜集上述三個詞語對應的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如下的問題:你們可以從個人的知識理解中,對本文中的“的”“地”“得”進行合理的解釋。第三點,教師考慮到一部分學生具有一定的學習懈怠性,為此,教師注重為學生搭建交流的平臺,搭建互助性的授課模式,真正讓學生在彼此相互幫助中獲得成長。第四點,在學生掌握此部分內容后,教師鼓勵學生分享個人的學習歷程,以及在此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結合學生的表達,以及他們的學習思路,進行相應的指導,讓學生的學習更具有方向性,也讓學生獲得良好的語法知識學習體驗。
(二)隨文學習,滲透語法知識
語境是語文閱讀的必備因素。教師既要掌握語境的特點,又要注重讓學生從語境的角度,進行相應語法知識的學習,讓學生進行“破案式”的揣測,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結合語境,進行此部分內容的學習,真正培養學生的語感,讓學生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加深對語法知識的理解。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以課本內容為載體,開展此部分語法知識的教學,增強學生的語法學習能力。
例如,在進行《我的叔叔于勒》的授課過程中,教師注重讓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結合相應的語境,進行對應性的語法學習,真正讓學生逐步加深對語法知識的認知,增強初中語法知識教學的有效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考慮以下三點。第一,考慮整體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師應選擇大部分學生能理解的內容,注重此部分內容的講解。與此同時,教師要注重和學生進行互動,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讓具體的語法教學更加具有雙向性,真正讓這部分學生獲得語文學習的熱情。第二,注重問題的選擇。在問題選擇方面,教師要注重構建開放性的問題,讓每一位學生有話說,并積極地表達自身想法。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表達,進行針對性的指導,真正讓學生提升語文知識學習能力。第三,注重教學的展示。在講授此篇文章時,教師提出如下的問題,讓學生思考:“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和補語是句子的主要構成。這些句子成分,大家會不經意地用到。但從語法的角度分析,相信大家很少運用。針對這種狀況,請大家思考‘父親忽然看見……吃牡蠣’。”在提出上述問題后,教師引導學生,從相應的語境,解讀此部分內容,讓學生劃分出在此句子中的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以及補語。教師讓學生通過討論的方式,進行此部分內容的論述,并在此過程中,走入學生的討論中,結合學生的回饋,進行針對性指導,真正讓學生結合語境,結合個人的知識儲備,學習相應語文知識,增強學生對語法知識掌握能力。
(三)知識競賽,鞏固語法知識
眾所周知,初中學生處于青春期。他們喜歡在人群中表現自己,并引起他人的注意,獲得受人關注的滿足感。教師可以運用學生的心理,組織學生開展語法知識競賽,真正讓學生在競爭中,學習相應語法知識,探究相應問題,也讓學生在競賽中,真正了解個人語法知識的學習漏洞和問題,了解個人的語法知識學習優勢,讓學生一分為二地看待語法學習,達到鞏固學生語法知識的目的。
以《閏土》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引入競賽模式,構建分數評價機制,結合學生分數,給予相應的獎勵;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指導,真正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感受到競爭的樂趣,讓學生的語法知識更為扎實。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理解基本語法知識。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提升學生對單句概念、分句概念以及復句概念的理解上。與此同時,教師引入如下的句子,讓學生進行判斷:“我一……閏土。”“他不是……閏土了。”為了增強語法學習的代入感,教師引入歷史課本中的“邦聯”概念,也真正讓學生理解單句與復句之間的聯系,真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對相應的語法知識進行總結,讓學生逐步摸索出常見的幾種復句規律,真正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語法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為了幫助后進生更快地掌握語法知識,教師在課下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并和學生進行針對性的交流,梳理學生在學習中的不健康心態,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讓學生逐步掌握復句類型,并在發現個人學習問題的過程中,糾正問題,真正鍛煉學生的語法掌握能力,增強初中語法教學的高效性。
(四)思維導圖,習得語法知識
思維導圖是一種常見的思維工具。教師在實際語法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此部分內容的授課,真正讓學生掌握思維導圖的繪制方式,進行繪圖,達到提升學生語法知識掌握能力的目的。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論述此部分內容。第一,講解思維導圖。為了構建思維導圖與學生認知的連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學生認知規律的知識。比如,引入歷史學習中的列提綱。教師可以讓學生敘述列提綱的思路,并積極地與學生互動,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加深對思維導圖中的“中心主題”“分主題”“關聯線”的認知,讓學生更為高效地掌握知識。第二,閱讀內容。為了讓更多學生加入思維導圖的學習中,并更為熟練地掌握語法知識,教師讓學生閱讀個人喜歡的初中文章。教師根據學生閱讀的文章,設置語法問題,真正讓學生掌握語法技巧,提升學生語法知識掌握能力。第三,開展探究。教師注重處理好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語法指導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真正為學生搭建交流性空間,讓學生相互指正、相互配合,真正鍛煉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讓學生更為深入地掌握語法知識。第四,展示成果。通過和課堂上的學生交流,給教師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小陳和小羅的回答。小陳說:“我從詞語的語法角度,將《紫藤蘿瀑布》中的第一段進行分類,并繪制思維導圖。詞語主要分為具有實際意義的詞匯和不具備實際意義的詞匯,即實詞和虛詞。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以及代詞。虛詞的基本作用是表示語法的關系。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以及擬聲詞。在本文中的實詞有……”小羅說:“短語包括并列短語、偏正短語、動賓短語以及補充短語。我從《散步》這篇文章中,提煉出對應的短語,比如……”思維導圖是一種重要的樹立思維的工具。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引入初中語文語法教學中,讓學生了解思維導圖的繪制特點,進行針對性的繪制,真正鍛煉學生的思維邏輯性,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在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中,加深對初中語文語法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語法知識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教師認為初中語法知識具有一定的難度。初中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語法習慣。教師可以嘗試從學生的語法習慣入手,并以課本內容為切入點,開展語法教學活動,真正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在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加深對語法知識的認知,增強語法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韓文麗.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隨文語法教學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7.
[2]張微.“淡化語法”背景下初中語文語法教學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7.
[3]尹莉.新課標初中語文教材語法教學的探究[J].新課程(中學),2018(5).
[4]唐春波.初高中語文語法教學銜接問題淺析[J].才智,2018(5).
作者簡介:羅春會,女,1984年生,廣東清遠人,本科,初中語文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隨文學習語法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