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育
摘要:植物角是大自然的縮影,是幼兒了解認識動植物的平臺,更是促進幼兒觀察力發展、增長和豐富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中班幼兒對周圍的環境及事物充滿好奇心,通過簡單的觀察更進一步了解動植物的生長過程,豐富自己的科學常識。把每天點滴的變化都留下來,讓幼兒真正了解自然角的奧秘。
關鍵詞:觀察;自然;生長環境
一、植物角中的科學價值
自然現象總是千變萬化的,自然規律的奇妙作用總是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欲從而能產生對科學的濃厚興趣。自然角的存在就是讓幼兒能主動探索科學現象,能在這過程中不斷自主操作實踐中經歷成功,這無疑也是幼兒進一步探索了解科學的基點。
1.自主創設,培養幼兒的科學興趣
在自然角開設的之前,會請幼兒帶上觀賞性的植物,讓幼兒在每天接觸植物的時候自己細心地去觀察,幼兒在自然而然的過程中可以知道植物的特點,自發帶來的植物讓幼兒參與其中體會樂趣,同時也培養了幼兒最初對自然、對科學的認識和情感。
2.動手動腦,激發幼兒的觀察欲
在我們植物的生長變化是一個需要耐心等待與細心照料的過程,每天發生著變化中班的幼兒能用簡單的圖示來記錄。這也培養幼兒記錄的好習慣。中班幼兒對周圍的環境及事物充滿好奇心,通過簡單的觀察更進一步了解動植物的生長過程,豐富自己的科學常識。更是在自然角中想一想、做一做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也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從而激發幼兒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3.多種方式,激發幼兒的環保意識
《指南》中的科學目標指出:讓幼兒初步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知道保護和熱愛環境。利用些廢舊小瓶、牛奶罐制作成小水壺。在種植的過程中細心的為他們的小植物澆水、松土只要是有一點點的變化都逃不過他們的眼中。通過自身愛護植物也培養幼兒的責任意識,讓幼兒在無形間也知道保護植物愛護自然的重要性。
二、班級自然角的觀察實錄及分析
1.蘿卜會開花
晨間照顧自然角的時候,多多對好朋友六六說:“我的蘿卜是種在水里的,你們都是在土里,它會長得特別快。”“才不會呢,種在土里才能長得快!我的肯定會發芽”六六回應道。多多不甘示弱地說:“我的還會開花嘞!”六六立馬表示否定,表示自己從來沒見到過,這不可能是真的。兩個好朋友因為蘿卜開花而鬧起了小矛盾。
在幼兒觀察記錄的時候,作為教師可以在自然角內為幼兒提供多樣化的輔助材料,有的幼兒擅長或偏好的探究的方式也會有差異的,幼兒也喜歡靜靜地觀察。也能夠用繪畫的記錄方式或者用放大鏡來觀察記錄。例如:
(1)觀察記錄:這是我們平時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能用簡單的涂鴉方式和簡單標志來記錄看到的自然角觀察到得景象和變化,將眼睛看到的事物轉化成這些小圖標,把每天點滴的變化都留下來。
(2)放大鏡、測量尺子。例如在蘿卜種植的時候看著它越來越高可以拿尺子的對比物這樣更加能過促進幼兒的觀察和記錄。
2.蝸牛的秘密
(1)兩對觸角?
早上來園,橙子拿著裝有蝸牛的罐子看了看,跑過來問我:“老師,我能把蝸牛拿出來嗎?”得到允許后,她將蝸牛放到紙盒里,開心地說:“我的小蝸牛從殼里出來了?!绷亮梁鸵圾Q立即圍上來。亮亮說:“小蝸牛的觸角,長在頭頂上,咦,怎么下面還有一對短短的觸角?”“真的是有兩對啊”,一鳴表示贊同?!袄蠋煟∥伵槭裁从袃蓪τ|角啊?”亮亮問。孩子的發現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新的問題,我特意去查了資料,告訴孩子長的那一對觸角的頂端長著它們的眼睛,小家伙們覺得非常神奇。蝸牛雖然是幼兒較熟悉的小動物,但對它的了解主要是它那大大的背殼,他們會說背殼是小蝸牛的家,長得像螺螄,遇到危險會躲進背殼里……也有少數幼兒知道蝸牛有觸角,除此之外就沒有更多的認識了。其實,作為老師,我也從來沒有認真仔細地去觀察蝸牛,有關蝸牛的常識都是通過教學資料和圖片獲得的。由此我更加認識到讓幼兒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的重要性,幼兒的主動觀察、探索所獲得的知識遠比老師給的更深刻、更形象。
(2)尋找蝸牛的痕跡
在觀察蝸牛爬行軌跡的時候,幼兒清晰的看到蝸牛爬過留下一條痕跡,于是我們開展了美術活動《尋找蝸牛的痕跡》。我們知道這條痕跡其實就是蝸牛爬過留下的粘液。于是用蠟筆一畫,水粉一刷,蝸牛的的痕跡全都出來了!有的小蝸牛好調皮,爬來爬去,像在走迷宮;有的小蝸牛像在爬山,爬了兩座山有的小蝸牛是個小懶蟲,一動不動,原來在拉便便……
三、我們的收獲
1.動植物相結合
在自然角中添加些小昆蟲、烏龜讓我們的自然角變得不再單一。這也是激發幼兒對自然角的興趣,讓幼兒在自然角中去觀察小動物。而且從興趣的角度去出發,他們會每天都去看一看,促進幼兒的觀察表達的能力。
2.小材料變成大觀察
其實看似復雜的科學現象通過小朋友們自己的發現直觀的去體驗從中了解到這樣科學現象,幼兒的收獲也非常大。我們驚奇的發現幼兒不單單知識觀賞自然角中的植物變化并記錄。他們會用一些材料例如放大鏡來看看的葉子,有沒有被蟲子啃噬過。幼兒會驚奇的發現原來葉子會被蟲子咬出一個個的小洞洞來。幼兒還會用小鏟子來給植物松松土壤,發現這有利于植物的生長。這些現象幼兒能夠自己主動地去探索和發現,這無形間已經跳出我們所給幼兒觀察的定向,好奇心是幼兒的天性,這份天性帶領著幼兒走著“自我觀察”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小小園丁 ?幼兒園種植活動》劉令燕 潘美芳 張繼忠,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5
[2]《小小飼養員 ?幼兒園飼養活動》計彩娟 王善琴,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