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競艷
積極為文化強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擔當作為,塑造與廣東經濟地位相匹配的出版文化優勢,為2035 年建成出版強國貢獻廣東出版力量。
廣東省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君鐵
作為廣東出版的主力軍,廣東省出版集團出版成果豐碩,位居全國前列,在加強出版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領域也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打造出活力迸發的全民閱讀“廣東模式”。廣東省出版集團“十四五”的道路應當如何走?近日,廣東省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君鐵接受了《出版人》專訪。他表示,“十四五”期間,廣東省出版集團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廣東省委扎實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大會精神,深化出版主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集團建設成為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的主力軍、文化高質量發展的先行軍、出版強國建設的生力軍,奮力打造植根嶺南、服務灣區、放眼世界的文化領軍企業。
《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2035 年建成出版強國的目標,您認為當下廣東省出版集團在這一任務中的責任和使命是什么?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扎實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大會精神,深化改革創新,著力打造出版傳媒、民生產業兩大平臺,實現融合發展、戰略投資兩大驅動,把集團建設成為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的主力軍、文化高質量發展的先行軍、出版強國建設的生力軍,奮力打造植根嶺南、服務灣區、放眼世界的文化領軍企業。
我們將持續深化出版主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破慣性思維、擺脫路徑依賴,勇于走出舒適區,走上高質量發展軌道。致力傳承弘揚嶺南文化,講好改革開放故事,講好大灣區故事,不斷提升內容建設水平和服務供給能力,更好以精品奉獻人民。
我們要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獨特優勢,切實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升講好廣東故事、大灣區故事、中國故事的能力和水平,在構建中國話語體系的過程中,做出廣東出版新的貢獻。
《規劃》中部署的工作任務之一是做強做優主題出版。在“十四五”時期,廣東省出版集團如何將主題出版做出特色和影響力?
從過去的經驗看,抓好主題出版工作,要做到以下兩點:
其一,主動作為,體現時代擔當。新時代主題出版的內涵和外延都得到了很大的延展。集團旗下各出版社主題出版意識顯著增強,主動作為能力得到提升。各社立足自身出版定位與資源優勢,聚焦主題主線,在專業板塊策劃了一批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有意義又有意思”的主題出版選題。廣東人民出版社《一切為了人民》通過梳理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百年奮斗史,闡發了中國共產黨取得成功的奧秘所在,入選中宣部出版局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好書薦讀活動三月書單。廣東教育出版社《百年揚帆》通過全媒體融合傳播,聯動省新華發行集團網格化發行,展示百年黨史廣東實踐,發行量近30 萬冊。廣東科技出版社從生態文明建設出發,策劃出版《美麗中國》《美麗鄉村》等系列出版物,拓寬了主題出版選題領域。新世紀出版社《夢想啟航:中國共產黨創立的故事》嘗試將圖書、黨史教育與現代VR 融媒技術有機融合,入選廣東省教育廳2021 年中小學“暑假讀一本好書”推薦書目。
其二,統籌布局,加大支持力度。我們積極響應出版強國建設需要,回應國家重大關切,理直氣壯做優做強主題出版。各出版社一把手掛帥,親自抓好主題出版選題,組織最優秀的編輯力量,策劃高層次、有分量、有價值的選題,抓早、抓實、抓緊、抓出成效。集團加大投入力度,切實用好內容生產專項資金扶持、獎勵主題出版項目和宣傳推介活動,建設主題出版優秀作者資源庫。完善考核制度,將主題出版納入出版社年度績效考核范疇,設為年度“發展指標”,實施量化考核。各出版社按專業分工,明確主題出版的年度選題和近期目標,策劃重點項目,落實優秀作者,統籌各社制定出版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
“十四五”時期,我們將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長期重大政治任務,及時策劃、編輯、出版、傳播黨的創新理論讀物,圍繞加強 “四史”以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推出一批聚焦黨和國家重要政治活動、重大歷史事件及重大戰略部署的主題圖書。拓寬選題范圍,既要做亮時政類主題出版,唱響主旋律,同時在文化知識層面,打造具有文化傳承和知識傳播價值的出版工程。把握大眾特別是年輕讀者的閱讀習慣,堅持小切口和大立意相結合,創新主題出版業態,增強主題出版的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推動更多更好的主題出版物“飛入尋常百姓家”,滿足大眾閱讀需求。
《規劃》中部署的另一項工作任務是打造新時代出版精品。在重點出版工程的打造、品牌產品線建設上,廣東省出版集團取得了哪些成果?在“十四五”時期,廣東省出版集團在厚植發展優勢上有什么具體規劃?
近年來,我們高度重視重大出版工程項目的策劃和運作,入選國家“十三五”重點出版規劃的項目持續高質量出版,獲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逐年增加,出版了《嶺南文化讀本》《嶺南當代文化名家》《客家珍稀文書叢刊》《紙上端硯博物館》《黃埔軍校史料匯編》等一批精品力作。大型出版工程《嶺南文庫》《嶺南中醫藥精華書系》《廣東華僑史文庫》有序推進。
集團的品牌出版效益也日益凸顯?!哆b遠的向日葵地》《平原客》《中國橋——港珠澳大橋圓夢之路》《從雅好秘玩到流動的博物館:中國古代書法鑒藏與交易》《你好,安娜》等圖書入選年度“中國好書”?!段拿鞯牧α俊贰洞竺魍醭贰睹咳找簧拧贰剁娔仙秸劷】怠返纫慌袌鰣D書深受讀者歡迎?!缎∑ê⑷沼洝穮矔塾嬩N售超過1600 萬冊。2020 年全國第一本新冠疫情防治科普圖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護》累計發行近200 萬冊,17 種防疫抗疫圖書共發行380 多萬冊,并譯制成14 個語種版本輸出海外。5 種電子讀物及多媒體資源全網閱讀量超3 億次。
“十四五”時期,為構建結構更合理、內容更優質、效益更突出的出版格局,增強市場競爭力,提升社會影響力,我們將重點實施主題出版、嶺南文化、改革開放、大灣區、人文社科、原創少兒、文學文藝、科學技術和國際傳播等九大出版工程:聚焦主線,做精主題出版;深入挖掘,做響嶺南文化出版;發揮優勢,做深改革開放出版;服務大局,積極參與大灣區文化建設;打造精品,做亮人文社科出版;打造爆品,做優原創少兒出版;依托名家,打造文學文藝新高地;助推創新,做優科學技術出版;講好中國故事,做實國際傳播出版。統籌協調、深入推進“九大出版工程”,奮力打造更多既能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出版精品。
《規劃》特別強調提升產業數字化水平,壯大數字出版產業。在數字出版和融合發展方面,廣東省出版集團有怎樣的思路與動作?
“十四五”時期,我們將以數字化能力建設為主線,統籌布局并系統推進高質量的數字化轉型。一是以優質數字內容為核心,以“數字教育+數字媒體”產品集群為引擎,優化配置資源,支撐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二是加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滲透應用,全面促進內容主業生產運營創新、產品形態創新、用戶服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創新,創造更多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創新性成果,培育更多數字內容原創精品和品牌。三是加快數字內容產品研發和市場應用,加速企業運營從“數字化”向“數智化”演進,持續提升數字化“內容+服務”的傳播能力、分發能力、用戶規模、盈利能力和品牌影響力。
另外圍繞數字化發展的目標,在教育業務方面,將布局教育業務“新基建”,全面推進“廣東省國家課程數字教材規模化應用全覆蓋工程”,充分發揮“AR+教育數字出版重點實驗室”的作用,強化優質數字教育內容體系建設,提升粵教翔云數字教材應用平臺運營能力,服務好全省1600萬中小學生。
其次,在打造大眾出版新服務方面,將聚焦智慧出版,推動旗下出版社挖掘專業資源,對接產業合作,加快數字化轉型,開發一系列主題出版和科技類、文學類、經管類、美術類、音樂類融合出版精品。
最后在推動報刊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方面,將以采編團隊一體化和新媒體產品開發為抓手,抓住全媒體流程優化與業態布局、全媒體平臺再造這兩個重點,堅持移動優先,發力視頻、音頻、直播、互動等媒介產品,實現“財經系”與“生活系”全域融合,打造具有多元生態的媒體聚合平臺,深入發掘全媒體市場價值。
《規劃》提出加強出版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廣東省出版集團過去如何推動這一體系在本省落地,未來將如何進一步優化、發展?
近年來,我們在加強出版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領域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其一,上下聯動,跨界融合,打造活力迸發的全民閱讀“廣東模式”。
一是成功舉辦18 屆南國書香節、73場新華書香節及近千場“書香進校園”活動,持續彰顯全民閱讀引領作用,三大全民閱讀品牌美譽度和影響力持續提升。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近兩年南國書香節采用“線上線下結合、全省各級聯動、分散同期辦展”形式,在全省設立150 個分會場,覆蓋所有市縣區,實現“創新辦展、為民辦展、安全辦展”。2021 年12 月16 日至19 日,南國書香節首次走進澳門,舉辦多場以“粵澳文化分享”為核心內容的新書發布和文化活動,融入粵港澳文化圈。二是依托全省百余家中心門店和近千個各類發行網點開展閱讀活動,將全民閱讀事業通過閱讀推廣活動深入到千家萬戶中。
其二,創新模式,整合資源,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我們全面參與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致力于打造功能疊加、適用廣泛的多元化閱讀空間,構建連接城鄉的閱讀產品供給體系。
未來,我們將在以下兩個方面繼續推進出版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一方面,推動全民閱讀縱深發展。一是推動成立“廣東省全民閱讀促進協會”,以廣東為主,輻射香港、澳門和泛珠三角區域;二是創建粵港澳讀者文化交流空間,以珠海橫琴書笙館等為平臺,加深與灣區閱讀推廣組織的合作與聯動;三是辦好南國書香節,持續提升文化活動品質,加強與境外、省外書展的交流與合作,注重媒體推廣,營造良好讀書氛圍,加強全民閱讀與實體書店的互動融合,推動全民閱讀活動常態化;四是依托各地網點,注重本土元素和地方特色,辦好新華書香節,提升基層文化服務效能;五是以“悅叮網”為抓手,推廣“互聯網+圖書館+閱讀活動”新形態閱讀方式,建設好“書香校園”。
另一方面,深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一是積極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黨員閱覽室、職工書屋、文化空間等項目建設,打造宣傳教育文化空間“廣東新華樣板”,形成全方位“菜單式”產品資源庫。二是通過“互聯網+服務”模式,建設文化便民特色終端和小微渠道,設立新型社區書店,推廣智能共享閱讀書屋項目,助力打造城鄉30 分鐘文化閱讀圈。三是服務鄉村振興項目,參與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提供提質增值運營服務,參與黨群服務中心、基層文化站、數字農家書屋等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服務。
《規劃》提出健全現代出版市場體系。廣東省出版集團在發行領域有哪些應對措施與發展建議?《規劃》中提及“推動圖書價格立法”,在行業中也引發廣泛關注,對此您怎么看?
健全現代出版市場體系是出版業當下面臨的一大挑戰。面對愈發多元的出版物發行渠道,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四項舉措:一是深耕線下,打造立體、多品牌、廣覆蓋的渠道體系。2012 年以來,廣東省新華書店系統開啟大規模門店升級改造,累計投資達2 億元,改造及新建門店128家,改造面積13.5萬平方米,基礎服務設施和服務能力大幅改善、提升,擦亮了“新華書店”的金字招牌。二是拓展線上,開設網上書店,建成線上銷售渠道124 家、讀者微信群超過500 個,自主研發“通讀在線”線上平臺已上線135 家門店,拓展店外銷售,實現全省新華書店線上服務全覆蓋。三是開拓新媒體運營,嘗試通過抖音等新型社交平臺開展營銷活動,建立線上粉絲群,提高廣東新華流量。四是探索定制出版業務,以較為敏銳的市場嗅覺和靈活的業務模式,實現市場帶動內容,發行反哺出版。
我們也全力呼吁《規劃》中提及的“推動圖書價格立法”,希望加速推進相關工作。圖書價格立法是規范出版發行市場、驅除惡性市場競爭、保障出版質量和讀者權益的有力舉措,有利于促進出版業的健康發展。
《規劃》提出推動出版業高水平走出去。在此領域,廣東省出版集團有哪些實踐經驗,下一步的工作將如何開展?
我們將推動出版“走出去”走深走實。結合國內外市場需要,挖掘新增長點,進一步打造可持續、可延展的外向型核心產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扎根港澳臺,深耕東南亞,聚焦“一帶一路”,向海外宣傳推廣,形成規模和影響,在世界范圍內推廣中國文化。
未來,我們將更多地關注全球議題,持續加強原創內容的打造,積極向國際社會深入推廣“中國案例”、中國文化、中國智慧的外向型選題。加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使圖書版權合作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全覆蓋、語種全覆蓋,切實提升粵版圖書在海外的影響力。創新技術手段,開展務實合作,采用“輸出與引進并重、線上與線下融合、版權貿易與實物出口共發展”的策略,以實際行動拓展國際合作的內涵與路徑。
一是配合做好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的“廣東故事世界行”外宣活動,在海外展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出版成果,舉辦以出版為中心的文化交流。
二是做好“十四五”期間重點書展的參展工作。以線上線下融合參展的模式做好線上對外文化交流和在線版權貿易,不斷擴大“走出去”成果。
三是全面推進內容數字化及全媒體版權貿易運營,積極推進數字化圖書與內容走出去;并積極開發版權貿易管理平臺,實現版貿圖書產品信息統一平臺數據庫管理。
四是推進多維度文化交流,以我們旗下南方傳媒歐洲公司和南方傳媒中國主題國際編輯部為平臺,整合多種優質資源,與國外知名出版機構深化合作,全方位推動中國文化和嶺南文化深度走進國外主流市場。
五是發揮港澳地區獨特的區位和文化優勢,利用香港對接英語國家、澳門對接葡語國家的平臺優勢,與香港聯合出版集團、澳門出版協會合作,分別建設大灣區優質內容走向英語國家的基地、走向葡語國家的基地,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獨特優勢,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