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5 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做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和檔案等事業。深入推進全民閱讀。”自2014 年全民閱讀第一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后,連續九年均進入政府工作報告。
中宣部辦公廳日前印發通知,就做好2022 年主題出版工作做出部署。2022 年主題出版工作重點選題包含以下六方面:突出“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聚焦主題主線,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營造良好氛圍;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自覺,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展現中國經濟的光明前景和廣闊空間;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更好弘揚新風正氣;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提升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
3 月21 日,國家版權局對外通報2021 年全國著作權登記情況。去年全國著作權登記總量達6264378 件,同比增長24.30%。
從作品類型看,登記量最多的是美術作品1670092 件,占登記總量的41.92%;第二是攝影作品1553318 件,占登記總量的38.99%;第三是文字作品295729 件,占登記總量的7.42%;第四是影視作品244538件,占登記總量的6.14%。以上類型的作品著作權登記量占登記總量的94.47%。
3 月11 日,為期5 天的2022 年全國館配商聯盟春季線上圖采會正式閉幕。截至3 月11 日14 時,本屆圖采會交易總碼洋4.3億(該數據剔除了定價1000 碼洋以上的圖書)。讀者薦購總次數24 萬余次。在參展的數百家出版機構中,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4560 萬碼洋位列出版社銷量榜首,北京磨鐵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則以592 萬碼洋的銷量從民營圖書公司中脫穎而出。
與去年秋季的線上圖采會相比,人民郵電出版社及中信出版集團以優異的表現進入銷量排行前十。在前十名的出版社中,科技類出版社占據4 個席位,其次是大學類出版社和社科類出版社,分別有3 家和2 家進入Top10 的序列。
人民文學出版社近日推出著名作家、編劇石鐘山的長篇小說《問蒼茫大地》。該作原刊發于《當代長篇小說選刊》2021 年5 期,作品書寫的是硝煙散去后的隱秘較量與無聲激情:東北解放前夕,東北局社會部情報科長畢劍與代號為“老爺子”的國民黨特務開始窮盡一生的“貓鼠游戲”,而奉命假扮“老爺子”妻子的,竟是畢劍愛人失散多年的姐妹,幾個人物的命運由此相互糾纏,在時代大潮中激蕩出一串浪花。石鐘山本人將《問蒼茫大地》稱為“非典型”諜戰小說,原因在于這部作品沒有像典型諜戰劇那樣把重心全部放在跌宕起伏的情節、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上,而是重點展示人與人之間的較量,以及大時代背景下人物的命運。
近日,王蒙新作《治國平天下:王蒙讀荀子》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世界·觀分社出版。繼老莊孔孟之后,王蒙將目光投向荀子。不同于孔孟老莊的或重于行思體悟或偏于抽象概括,荀子的思想理論體系相對完備,邏輯層次更為豐富細膩,在王蒙一貫的縱橫捭闔談古論今暢快淋漓幽默風趣的解讀之下,荀子的真知灼見穿越兩千年的時空依然光芒閃耀,彰顯出經典智慧歷久彌新的生命力量。
治國平天下,是王蒙讀荀子的立意高度,實際行文中,從認知方法到事業精進、從獨善其身的人格養成到兼濟天下的家國情懷,王蒙一一精細剖析,在人工智能元宇宙方興未艾的今天,于現實人生和未來展望,在葆有熱氣蒸騰的生活溫度、澄澈澎湃的人文理想的同時,竟然也不乏一種科學態度。
近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寫的《人工智能與教育:政策制定者指南》由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該書通過對人工智能及其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的機遇與挑戰、化解相關風險的實踐范例與可行建議進行專業且全面的介紹。旨在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解人工智能的指南,幫助他們知曉如何應對人工智能給教育領域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具體介紹了關于人工智能的必備知識,包括其定義、底層技術、技術應用、潛能和局限性。
本書從現有做法中總結了三種政策應對方式,即獨立式、綜合式和專題式,同時也介紹了一些借助人工智能增強教育和學習的新興實踐案例,并評估其效益與風險,以保障使用的包容性和公平性。本書進一步闡明了教育在幫助人類為與人工智能共處和合作做準備方面所發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