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冬
(吉林建筑科技學院 圖書館,吉林 長春 130114)
“互聯網+”時代應用型本科圖書館的發展思路與重心需依托高校學科建設與地方社會經濟發展,促進基于深化產教融合和“互聯網+”思維與體系下應用型本科圖書館學科服務轉型。通過不斷加強智慧化、知識化學科服務的改革與創新推進應用型本科高校一流學科與專業建設,構建“融合一線,嵌入過程”學科化服務。學科服務體系包括學科館員(團隊),學科用戶以及學科服務平臺,基于“互聯網+”學科服務平臺建設成為高校圖書館構建新學科服務生態環境下的技術保障,能夠將學科館員(團隊)所整合有價值的學科信息與數據在統一平臺,完成學科信息跟蹤與知識化服務與決策支撐。
目前,我國高校的學科服務平臺類型眾多,其中主要包括靜態、商業學科導航平臺、第三方平臺以及自建式平臺[1]。(1)靜態網頁學科服務導航平臺。該類型平臺服務主要以介紹學科服務概述、學科與學術動態、學科館員與團隊職責和負責學院和聯系方式等靜態且固定的內容。(2)商業學科平臺目前作為最為普遍的學科導航平臺,以LibGuides、緯度信息共享空間系統以及維普公司LDSP系統搭建學科服務平臺。(3)第三方學科服務平臺主要采用博客等形式承載學科服務平臺資源導航、學習社區、互動模塊、成果展示等功能。(4)自建學科服務平臺是高校圖書館利用本館原有自建特色數據庫搭建匹配與各專業、各學院的學科服務平臺,為讀者提供館藏學科資源檢索、論文期刊、學術視頻等資源下載服務,體現圖書館作為第二課堂的重要作用。
(1)學科服務館員隊伍。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科服務平臺的內容尚存在不夠精確的問題。學科館員及其團隊作為學科服務重要構成環節之一,其專業性與隊伍建設最直接地關乎學科服務平臺服務效能,使得學科館員及其團隊的問題成為學科服務問題現狀中較為突出的一個。
(2)高校平臺、用戶需求與學科建設不同步。首先,“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用戶尤其是應用型本科高校用戶對于學科資源呈現出需求大和變化快的特點,但應用型本科高校圖書館所提供的學科服務及平臺服務滯后于用戶需求,難以形成供給與需求的良性循環。其次,在高校統籌學科服務及其平臺建設過程中,出現學科服務協同共建制度的欠缺,學科服務的規劃與執行在其頂層設計環節出現缺失、學科服務在建設階段定位與建構體系不清晰,頂層設計、責任制度模糊,導致形成供需不對等。
(3)平臺利用效能與關注度偏低。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科服務平臺的利用呈現出效能低、受關注度差等局面。首先,圖書館在學科服務平臺方欠缺宣傳力度。其次,學科服務平臺構建之后,缺乏實質性的擴建與補充。
學科服務平臺的構建主要由系統平臺前端的學科館員、團隊及用戶和系統平臺后臺的管理員所構成。首先,平臺用戶通過瀏覽器端口進入平臺,查閱學科館員及團隊自然情況及其所負責各學院各專業學科動態、基金項目動態、學科分析、學術成果及學習社區等。其次,學科館員能夠在平臺構建所嵌入學科或科研項目的信息資源、檔案目錄,并創建在服務全過程所需的服務內容。
用戶通過基于C/S(Client/Serve)系統架構下,訪問Web服務器與應用程序服務器,再通過調用JDBC進行數據庫基本操作步驟,如注冊驅動、獲取連接、獲取能夠發送SQL語句的對象、有結果集處理結果、關閉資源等,最后將結果保存更新。平臺系統架構如圖1所示。

圖1 平臺系統架構
“互聯網+”背景下學科服務平臺構建在MySQL數據庫體系下,成為能夠為平臺提供用于管理、檢查、優化數據庫等操作的管理工具,并完成基于數據安全性、高效性、完整性、可用性為基準控制流程,能夠為網頁前端的數據進行基于后臺操作的相關存儲管理等工作。
基于圖書館學科館員或學科服務團隊平臺的前端網頁進程架構與進程主要參與者包括學科館員、學科服務團隊與訪問用戶。
首先,學科館員或學科服務團隊可以對接一個或多個學科專業教師或科研團隊,以平臺為載體建構雙方互通互聯的對等服務通道,實現高效、保密且系統化管理操作。
其次,前端網頁進程中訪問用戶主要是尋求學科服務一個或多個教師或科研團隊,并向學科服務館員或團隊尋求學科服務。訪問用戶在系統平臺中依據所需選擇相應的學科館員或團隊,平臺提供給用戶這些館員或團隊的相關背景信息進而為其選擇做出依據,用戶能夠最真切地體會到嵌入式學科服務所帶來高度共享、自由交流以及定制服務的優質增值服務,體驗到一站式學科服務體驗下的協同交互、動態、開放的學科服務環境。
“互聯網+”背景下學科服務平臺的服務構建主要圍繞圖書館學科服務平臺系統、平臺管理員、學科館員或團隊以及訪問用戶進行(見圖2)。作為學科館員及團隊不僅為訪問用戶提供學科資源,而且可在相應界面與導航模塊與訪問用戶進行交流互動,其中嵌入式學科服務是即主動嵌入科研、教學以及學科建設全過程,是高校圖書館競爭力的體現。

圖2 學科服務平臺服務構架
“互聯網+學科服務”,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的與各學科相融合前所未有,這就需要圖書館崇尚人性即驅動、人性即需求的服務理念;同時,從以往單一學科專業服務聯絡人向學科專業大融合轉變。以“互聯網+”為引導、以用戶需求為核心,以應用型本科高校為依托,嵌入教學、學術成果、學科信息資訊、信息素養教育、學科動態跟蹤等資源為一體的學科服務平臺[2]。
首先,學科信息指南模塊包括熱點追蹤、基金項目。熱點追蹤包括追蹤最新學術與學科主題、論文及課題等前沿趨勢或熱點。基金項目包括學科專業基金項目公告、申報公告、申報動態以及相應指南及其他資料。助力科研人員基金項目的申報、立項、結題、驗收。其次,學科資源模塊包括專業圖書、專業期刊、免費資源、專利信息、公開與精品課程。學科資源模塊主要為用戶提供基于學科專業所需文獻資源,包括學科相關專業圖書與期刊、會議文獻、學位論文、專利、免費課程資源,整合與學科相關的館藏資源[3]。最后,信息素養教育模塊包括學習與交流專區和定期講座。嵌入式教學是將信息素養教育融入學科專業課程的教學培訓,以教學內容和學科建設為主導,開展相關學科專業專題資源內容的查找、檢索及使用方法。
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學科服務平臺,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相適應的,以創新和創業為核心的信息服務平臺,建立結合本高校專業規劃、教學設計、實習實訓以及行業和企業情報為核心并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市場化、專業化、開放共享的知識化學科服務平臺。“互聯網+”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平臺建設必須滿足高校自身發展、學科建設等多方面需求。與此同時,作為學科建設重要環節的圖書館學科服務而言,應以深化“互聯網+”思維,融入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作為技術支撐,建立以“互聯網+”背景下的“融合一線,嵌入過程”并且具有應用型本科特色的圖書館學科服務模式與平臺,并不斷深化學科服務的改革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