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雅慧,姜竹茂,于京華,張舒凡,姚 璐,何若菡,馮 磊,姚圣圣,趙玉平
(煙臺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5)
發明問題的解決理論(TRIZ)由是阿奇舒勒帶領的研究團隊對250萬份具有較高價值的發明專利研究后得出的理論[1]。因果鏈分析是TRIZ理論功能分析的方法之一,是全方位識別工程系統因素的工具[2],可以挖掘出隱藏于初始缺點背后的因素。通過不斷探究上一層級因素為什么會發生,得到一系列影響因素,并把各種原因串在一起,就得到一條完整的因果鏈。暴露在問題表面的往往是初始因素,通過初始因素分析中間因素和末端因素并進一步探究得到關鍵因素,解決了關鍵因素所對應的關鍵問題,這個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Kokumi最早是由日本科學家提出的概念,是一種可以引起滋味品嘗方面復雜,圓潤平衡,具有滿口感、持久感、濃厚感等一系列令人愉悅的味道,與4種基本味酸甜苦咸不同,具有增咸、增鮮、抑苦的作用[3]。
雙孢菇又稱蘑菇、白蘑菇,雙孢菇肉質細嫩爽滑。鮮蘑菇中蛋白質含量高達4%,被譽為“素中之王”[4],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抑制細菌的滋生、降低膽固醇的生物學功效。雙孢菇烹飪制成的食物,尤其是燉煮而成的湯類,具有濃厚的鮮味,這種鮮味主要是雙孢菇中的濃厚感肽Kokumi物質所致。
根據馮濤等人[5]的研究,如何提取雙孢菇中的濃厚感肽Kokumi物質,擬使用因果鏈進行分析,探究問題的關鍵因素,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首先發現初始因素,進一步探究中間因素和末端因素,從而得到關鍵因素,提出關鍵問題,最終解決項目的難題[6]。
初始因素往往是顯而易見的,由項目的目標決定的。由于雙孢菇制品風味濃厚,主要是雙孢菇中的濃厚感肽Kokumi物質的作用,初始因素即為雙孢菇中的濃厚感肽Kokumi物質。
中間因素即初始因素的下一層級,也就是造成初始因素的原因。通常情況下,造成上一層級因素的原因有多個,將其全部列出,并判斷相互關系,用And或Or運算符連接起來[7]。
如果同一層級的所有中間因素對上一層級來說缺一不可,那么中間因素互為And的關系。如果同一層級的所有中間因素對上一層級是滿足其一即成立,那么中間因素互為Or的關系。
重復以上步驟,一層層往下分析,直至末端因素(不能進一步探究下一層原因,達到極限或滿足自然生理規律時的中間因素。)
1.2.1 第一層中間因素
為什么雙孢菇烹飪而成的湯類味道鮮美?是因為雙孢菇可以經過水提法得到水溶性部分和非水溶性部分,風味提取物大多是一些氨基酸、核苷酸類的物質,可溶于水。所以最好的提取方法就是使其溶解于水中,再進行分離純化。由圖1可知,水溶性部分和非水溶性部分即為第一層中間缺點,兩者互為Or的關系。
獲得水溶性提取物的具體方法為取一定量的雙孢菇,加入去離子水,在室溫下攪拌,分別用溫水提取法、沸水提取法、高壓提取法對雙孢菇進行120 min處理。取其上清液過濾離心,對其沉淀進行加水離心復提,合并上清液,對上清液進行減壓旋蒸濃縮,并冷凍干燥,得到水溶性風味物質。
分別對這3種方法得到的成品進行提取率分析,高壓蒸煮法得到的目標物質提取率最高。
再將這3種方法得到的水溶性風味物質放入雞湯中進行感官評價,高壓蒸煮法得到的水溶性風味物質產生的口感和風味明顯優于其他2種方法。
綜上所述,選擇了高壓蒸煮法作為提取雙孢菇中水溶性風味物質的方法。選擇了高壓蒸煮法作為提取工藝后,為選擇合適的試驗條件,先進行單因素試驗,再進行正交試驗,得到提取時間130 min,料液比1∶2,蒸煮壓力55 kPa的工藝優化條件[4]。
1.2.2 第二層中間因素
經高壓蒸煮法得到的水溶性風味物質可以直接加入調味品中,制成雙孢菇醬料,或者將水溶性部分繼續提取,制得相應的提取液。由圖1可知,此為第二層中間缺點,直接在醬料中加入雙孢菇水溶性部分和進一步提取互為Or的關系。
1.2.3 第三層中間因素
選擇提取液作為繼續分析的對象,對水溶性部分進行超濾和納濾。超濾和納濾都是膜分離的方式,在一定壓力下,使待分離樣液通過孔徑不同的濾膜來達到分離的效果[8]。最終得到了3個截留組分,分別是U1,U2,U3,它們就是提取液中產生鮮味的原因,由圖1可知,為第三層中間因素,之間互為Or的關系。
將這3種截留組分分別放到水中和雞湯中進行感官評價,得到加入U2樣品的水和雞湯風味更加濃厚。
再對肽中氨基酸總量以及肽中氨基酸分布比例進行測定發現,截留組分U2的相關數值仍高于其他兩者,所以選擇U2作為下一步分離的對象。
1.2.4 第四層中間因素
得到U2后,對其進行凝膠過濾分離純化。凝膠過濾主要是依據凝膠的網狀結構來對物質進行分離,凝膠層析分離圖譜上顯示5個分離峰,即凝膠層析得到5個分離組分,分別是F1,F2,F3,F4,F5。這5個組分是U2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其具有風味的原因,由圖1可知為第四層中間缺點,互為Or的關系。
將這5個組分分別加入水中和雞湯中,并進行感官評價,發現添加F5的水和雞湯口感最佳。
再對F1,F2,F3,F4,F5進行味覺稀釋因子分析,即將樣品按比例進行稀釋,隨著稀釋比例的增大,在最低濃度仍可以被品嘗到的成分被確定為關鍵味覺成分[9],其味覺稀釋因子最高,在整體風味中起主導作用。最終結果是F5的稀釋因子最高,與濾液的稀釋因子相差不大,并且F5所表現出的風味與濾液的風味大致相似,即F5是關鍵味覺成分。
1.2.5 第五層中間因素
得到F5后,為進一步分析,得到濃厚感肽物質,采用反向液相色譜進行分離,得到5個亞組分(S5.1-S5.5),5個亞組分中存在產生濃厚感的物質,所以5個亞組分為第五層中間因素,互為Or的關系。對這5個組分進行感官評價發現S5.2-S5.5沒有表現出濃郁的風味[4],只有S5.1的風味最濃厚,則選擇S5.1作為進一步分析的對象。
1.2.6 末端因素
得到S5.1后,需要對其進行結構鑒定,得出準確的氨基酸序列[10],以便下一步的合成。最后得到了濃厚感肽的氨基酸序列為Gly-His-Gly-Asp,相對分子質量為383.99Da,即為濃厚感肽Kokumi物質,至此得到末端因素,因果鏈分析結束。
因為末端因素很多,一個一個解決會費時費力,而且末端因素有時并不容易解決,所以要找關鍵因素,而關鍵因素有可能是中間因素或末端因素。
通過因果鏈選出關鍵因素,需要解決關鍵因素所對應的問題,也就是關鍵問題,解決了關鍵問題后,因果鏈分析結束。
關鍵因素是得出Gly-His-Gly-Asp肽的氨基酸序列,關鍵問題即合成Gly-His-Gly-Asp肽。通過固相合成,根據相應的氨基酸序列合成肽鏈,然后再進行感官評價和電子舌分析,發現濃厚感肽對2種基本味的呈味作用都有影響,可以明顯改善食品風味。
雙孢菇中的濃厚感肽Kokumi物質提取因果鏈分析見圖1。

圖1 雙孢菇中的濃厚感肽Kokumi物質提取因果鏈分析
運用TRIZ理論的因果鏈分析,提出從雙孢菇中提取濃厚感肽Kokumi物質的具體過程,得到了初始因素為雙孢菇中含有濃厚感肽Kokumi物質、中間因素為進一步的提取工藝,如濃厚感肽kokumi物質的分離純化、結構鑒定,以及末端因素為濃厚感肽的氨基酸序列,選擇了濃厚感肽氨基酸序列這一關鍵因素,提出了固相合成濃厚感肽的方式。
利用TRIZ理論的因果鏈分析,提出了加入雙孢菇中的濃厚感肽Kokumi物質來增強食品的風味這一思路。因果鏈分析可廣泛地應用于各個領域,給予具體的解決方案,在未來將有無限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