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 楠
河南大學淮河醫院,河南 開封 475000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PFD)是一種女性的常見疾病,主要由盆腔支持結構缺陷、退化、損傷或功能障礙而引發的疾病,臨床可分為多種類型,加之該疾病的發病因素較多,在癥狀出現的早期極易被忽視,直至盆腔器官位置和生殖道發生明顯改變時才意識到PFD預防干預的重要性,而膀胱膨出和壓力性尿失禁的發生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1]。目前,臨床對于此疾病多通過手術的方式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盡最大可能恢復患者的盆腔臟器的正常解剖功能,從而達到矯正的目的[2]。然后在患者術后殘余尿量的監測以及膀胱功能的恢復情況是評價治療效果和預后情況的重要參考指標,對PFD患者而言至關重要,因此在患者圍手術期學不斷優化患者的相關護理流程,針對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進行綜合干預,進而有效促進患者的康復[3]。集束化策略的制定是將臨床實踐與循證醫學相結合,將已被證實有效的治療或護理措施進行整合,從而對患者實施干預,以到達治療效果的最優化。本研究將其運用于PFD患者的圍手術期,探討其臨床應用價值。
選取2019年1—12月河南大學淮河醫院收治的128例PF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時間的先后順序將2019年1—6月收治的64例患者納入對照組,將2019年7—12月收治的64例患者納入觀察組,兩組患者均為女性,其中對照組患者年齡30~78歲,平均年齡(61.75±5.86)歲。病癥類型為盆腔器官脫垂(POP)患者45例、尿失禁(UI)患者19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9~77歲,平均年齡(61.70±5.82)歲。病癥類型為POP患者46例、UI患者1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婦產科學(第9版)》中關于PFD的診斷標準[4],臨床資料完整,本項研究的開展均在患者知情的前提下進行,已簽署相關知情文書。
排除標準:泌尿生殖系統存在活性感染的癥狀,在手術治療前就已存在明顯的泌尿系統損傷,并發惡性腫瘤,存在嚴重的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有手術治療禁忌證。
1.2.1 對照組 給予圍手術期常規性護理措施:在患者手術前加強疾病治療的相關健康宣教,安撫患者的情緒和疏導患者的心理,在手術前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大小便的訓練,告知患者術前排空膀胱的重要性,完善相關的術前準備,在患者留置導尿管期間加強尿管護理,指導患者自解小便,記錄患者首次排尿的時間,并在患者自解小板3次以后,利用B超檢測患者的殘余尿量,待患者術后膀胱區略微出現飽脹感開始,對其進行膀胱按摩,注意避開患者的手術切口,操作者先將手放置在患者的下腹部,由左向右進行按摩,保持動作的輕柔,然后再將手掌置于患者的膀胱底部向下進行推移按摩,按摩時需注意力道的均勻,以患者感到舒適為宜,按摩頻率大約為1次/2 h、每次3~5 min。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集束化預防策略,具體內容包括:(1)組建集束化干預小組。由科室護士長和責任護士共同組建集束化干預小組,所有成員統一開展集束化策略的相關培訓,培訓內容包括集束化策略的臨床意義、實施流程及注意事項等,所有成員需培訓合格后方可參與本項研究。(2)針對性評估。全面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根據其年齡和疾病的嚴重程度等信息,評估其術后可能出現的排尿困難或尿潴留的危險因素,如手術開始前已存在排尿不暢或年齡較大等問題,依據問題的嚴重程度設定一個風險參數,由高到低依次排列,并通過查閱相關的臨床資料,針對不同的危險因素制定個性化的干預措施。(3)個性化心理干預。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深入溝通,在患者入院之處詳細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積極鼓勵患者說出內心的疑問或顧慮,針對性的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的宣教,幫助患者消除在床上排尿的緊張心理,教會患者如何進行有效的深呼吸,從而到達緩解緊張心理的目的,同時在患者排尿期間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維護患者的自尊心。(4)術前功能鍛煉。在患者手術開始前預防性的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首先協助患者取平臥位,指導患者進行深而緩的呼吸訓練,并同時收縮會陰、陰道及肛門,但需避免大腿或臀部共同參與收縮,每次收縮時長大約在6~8 s,而呼氣則需緩慢、放松,如此反復練習,直至患者完全掌握。每日大約訓練4~6次、每次大約15~20 min,同時教會患者腹式呼吸的要點,幫助患者熟練掌握腹式呼吸。(5)術后排尿訓練。術后遵醫囑拔出患者的導尿管,提前讓患者在2 h內飲盡1 000 mL溫開水,在尿管撤出后1 h主動詢問患者是否存在尿意,協助患者排尿,告知其禁止憋尿,若患者存在排尿困難時可采用熱敷、聽流水聲或輕揉下腹部等方式幫助患者排尿。另外,在患者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采用便誘導排尿法,將20~40 mL的開塞露擠入患者的肛門內,通過刺激排便的方式促進患者排尿。(6)術后疼痛護理。評估患者撤出尿管后的疼痛情況,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進行評估,若評分在6分以上需及時通知醫生,采用藥物或轉移注意等方式減輕患者的痛苦。(7)其他方式。對于存在嚴重尿潴留的患者可采用物理康復或中醫治療等方式促進患者自行排尿,如生物反饋電刺激、中醫針灸、艾灸、中藥熏洗坐浴或耳穴壓豆等方式進行干預。
(1)準確記錄患者術后首次排尿的時間,對比兩組間的差異。(2)同時分別于患者干預前和干預后利用B超測定患者自解3次小便后膀胱內的殘余尿量,比較兩組手術前后的差異。(3)分別于干預前后參考泌尿生殖系統疾病量表-7(UDI-7)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該量表共計7項內容,包含社會關系、活動、情感及旅游4個方面,每項內容均在0~3分四級評分法,總分范圍在0~21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低[5]。(4)采用醫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于患者出院前進行不記名調查,問卷包含25項內容,每項內容分別設定1分、2分、3分和4分四種答案,最終統計患者的總分,總分在90分及以上表示非常滿意、75~89分表示基本滿意、55~74分表示一般滿意、54分及以下表示不滿意,以前三者相加的百分比表示總滿意度,對比兩組患者間的差異。
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首次排尿時間為(7.98±1.14)d,觀察組首次排尿時間為(5.26±1.07)d,兩組患者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3.918,P=0.001)。
兩組患者干預前小便殘余量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小便殘余尿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小便殘余量情況(±s) mL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小便殘余量情況(±s) mL
組別對照組(n=64)觀察組(n=64)t值P值9.114 26.859 0.001 0.001 t值P值干預前115.65±20.41 115.72±21.02 0.019 0.985干預后86.57±15.33 38.99±8.97 21.431 0.001
兩組患者干預前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s) 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s) 分
組別對照組(n=64)觀察組(n=64)t值P值干預前18.52±2.41 18.49±2.47 0.070 0.945干預后10.35±2.04 5.12±1.53 16.408 0.001 20.700 36.813 0.001 0.001 t值P值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2.19%,高于對照組的76.5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 例(%)
PFD屬于一種盆底支持組織缺陷和損傷性疾病,主要發生于女性患者,對其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均產生嚴重影響。目前,手術治療是該疾病患者最常見的治療措施,在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和恢復盆腔臟器正常解剖功能方面效果顯著,然而術后尿潴留癥狀的存在會對其膀胱功能恢復情況以及預后情況產生重要影響,患者不僅表現為膀胱內的尿液充盈卻無法自行排出,更會伴有明顯的下腹部脹痛情況,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正因如此,急需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預防或改善患者的癥狀。如今,常規性的護理干預措施主要是針對患者已發生的臨床進行干預,缺乏系統化、科學化的評估,在患者診療過程中難以對高危風險進行有效的預防,故而導致患者恢復速度較慢,預后情況不甚理想[6]。
經本研究發現,觀察組術后首次排尿的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由此可見,集束化預防策略的實施可以有效預防術后排尿時間延長。究其原因可以發現,集束化預防策略在患者術前即開始針對患者開展功能鍛煉,通過對盆底肌的鍛煉可以有效增強患者肌肉的收縮能力,從而達到加強控尿能力的目的,對患者而言,腹肌的訓練可以鍛煉其腰腹肌的力量,盆底肌的訓練增強其逼尿肌的功能,兩者共同作用后可以借助腹肌的壓力促進尿液的排出,增強促進排尿的代償能力,從而達到縮短首次尿液排出的時間。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的小便殘余量明顯少于對照組,與田小娟等[7]研究結果相近,由此可見,集束化干預可以有效減少膀胱內的殘余尿量。究其原因,集束化預防策略注重對患者心理的干預,對PFD患者而言,因病情的遷延難愈和疾病位置的私密性,使其常陷入焦慮、恐懼,甚至自卑的負面情緒中,即使在經過手術治療后仍會因對恢復情況的異常關注,而變得精神緊張。在此情緒下,患者的副交感神經會受到抑制,影響患者的排尿反射弧,從而導致尿道括約肌張力增高,膀胱逼尿肌松弛無力。此時,通過個性化心理干預可以幫助患者疏導自身的負面情緒,緩解患者精神緊張的現象,從而減少膀胱內的殘余尿量。另外,本研究結果證實,觀察組干預后UDI-7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提示集束化預防策略應用于PDF患者中有利于加速患者康復,同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臨床干預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PFD患者術后受膀胱功能障礙的影響會導致其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單純采用常規圍術期護理措施已不足以滿足患者的訴求,因此通過集束化預防策略將已被證實有效的治療或護理措施進行整合作用于PFD患者不僅有利于促進膀胱功能的快速恢復,還有助于減少尿潴留癥狀的發生,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更為今后PFD患者術后尿潴留的護理工作提供參考,臨床干預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