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英 郭倩玲
(北京化工大學圖書館,北京 100029)
任何事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它的使命和初心,在人們談論、探討未來智慧圖書館的發展過程中,一定要牢記阮岡納贊1931年在其著作《圖書館學五定律》中提出“書是為了用的”“每個讀者有其書”“每本書有其讀者”“節省讀者的時間”“圖書館是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這著名的“圖書館學五定律”。盡管“五定律”的提出到現在已經歷經了90多年,但它還是圖書館學領域中最具普遍意義的基本規律,其分類方法、精神實質和內涵對現代圖書館的發展和未來智慧圖書館的建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目前在學術界對智慧圖書館(Smart Library)一詞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其最早是由芬蘭學者Aittola M等于2003年提出的,認為智慧圖書館(Smart Library)是一個軟件解決方案,將其定位為一種位置感知的移動圖書館服務,通過感知和地圖引導幫助用戶從圖書館找到書籍或其他材料[1]。
隨著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5G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普及,人們對“智慧”的認知也在不斷的變化。所以,依賴上述技術而出現的智慧圖書館概念,從技術上來講也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是未來圖書館發展的最高形態。論文將以“圖書館學五定律”這個初心出發,以五定律分類為線索,結合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知識服務理念,以全新的視角詮釋未來智慧圖書館的功能地位、服務內容和發展方向。
《圖書館學五定律》(The Five Laws of Library Science)是阮岡納贊于1931年撰寫的一本享譽世界的圖書館學名著,其中提出的圖書館學五個定律被國際圖書館界譽為“我們職業最簡明的表述”“圖書館工作的最高準則”[2]。“書是為了用的”指明了圖書館的發展方向和工作目標,是圖書館服務于社會的最高形式;“每個讀者有其書”說明了圖書館的公共屬性和每位讀者所具有的平等權利;“每本書有其讀者”要求圖書館和館員為讀者選購優質圖書,并進行圖書的推薦和推廣;“節省讀者的時間”意味著要為讀者提供更加便利的圖書獲取途徑和使用空間;“圖書館是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闡明了圖書館是不斷發展的,并且需要多個圖書館之間的合作、共享和聯合,最終實現一個有機的圖書館聯合體,也是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 - IFLA)所提到的愿景目標:圖書館界。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特別是近些年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迅猛發展,五定律的外在表現和外延都發生的變化,如知識的載體擴展到多媒體,信息的傳播從借閱擴展到網絡等,為此多個適應時代發展的定律被提出,如網絡五定律、知識五定律等[3]。從這些變化可以看出,隨著時代的變遷,圖書館的知識載體、傳播途徑、收藏方式等都在發生著變化,但作為圖書館領域中的經典理論,其內涵、框架和分類方式對未來智慧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仍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到目前為止,盡管“智慧圖書館”一詞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但它的根源在于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近些年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5G、虛擬現實等技術的興起,其內涵和外延一直處于發展當中,其發展本身并沒有一個終點,它是未來圖書館發展的最終形態。在國內,“智慧圖書館”的定義由嚴棟[7]于2010年提出,主要借鑒了IBM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三個要素:物聯化、互聯化、智能化,以物聯網為核心,為圖書館提供智慧化的管理和服務平臺。隨后,多名學者從感知、要素、人文、哲學等不同的視角對智慧圖書館的定義展開了持續的討論[2]。從智慧圖書館發展的角度來看,王世偉[8,9]提出的觀點全面詮釋了未來智慧圖書館的發展方向:智慧圖書館是未來圖書館發展的新模式,依托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信息技術實現,具有泛在、互聯、高效、便利的特征,追求綠色發展、數字惠民,支持圖書館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和高品質服務。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很難用一個或多個技術來定義智慧圖書館,它是一個發展過程,是一個未來的形態。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本文對五定律中的主體進行了重新定義和內涵的擴展?!皶北旧砭褪切畔⒑椭R的載體,代表著現代圖書館中可被用戶獲取的各類資源,是組織起來的信息和知識的集合?!白x者”則泛指通過各種渠道、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從圖書館檢索、取得物質信息的用戶。在信息社會里,“書”的理解應是“物化的信息”,“圖書館”的理解是“信息管理中心”,也就是美國圖書館學家切尼克所說的,圖書館是為利用而組織起來的信息集合[3]。
時代進步和科技發展帶來的概念拓展并不影響五定律的普適性,在網絡環境下五定律對圖書館的管理仍有重要指導意義,且其目標的實現會變得更加容易、更加有效。智慧圖書館作為傳統圖書館的繼承與發展,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并沒有改變,所以阮岡納贊五定律作為智慧圖書館建設指導思想的地位并沒有改變,而且智慧圖書館能夠更好地弘揚阮氏五定律的精神實質[4]。五定律與智慧圖書館的對應關系如表1所示。

表1 五定律和智慧圖書館的對應關系
圖書館的主要職能不是收藏和保存圖書,而是使圖書得到充分的利用,讓讀者獲取知識并應用于實踐,這也是圖書館的初心和使命。隨著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智慧圖書館建設已經成為圖書館領域發展的努力方向和終極目標。但智慧圖書館建設又是為了什么?是為了更好地獲取知識、傳播知識和應用知識,推進人類社會的文明和發展。這是智慧圖書館建設的終極目標,即知識傳播和智慧應用,并充分體現了“書是為了用的”這條定律的真諦[5]。
這條定律充分體現了圖書館的公共屬性,它能夠為所有讀者提供一個平等獲取知識的權力。信息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圖書館和“書”的內涵和外延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實體圖書館走向虛擬的智慧圖書館。而“書”的表現形式從單一走向多元,如傳統的紙版圖書、期刊、電子資源、網站信息等,并隨著時代的發展,資源的種類還會不斷增加。未來的智慧圖書館將是以互聯網的開發和共享為基礎,能夠為讀者提供更多的共享資源和服務,進一步豐富圖書館的資源體系。在智慧圖書館的環境中,讀者不僅能夠獲取所需要的知識,還能獲得更多的知識服務,如最新的學科前沿分析報告、最新的圖書推薦、圖書館座位信息等,實現“所想即所得”的智慧服務。
如果圖書館的藏書沒有讀者閱讀,就無從體現它為社會創造的價值。這就需要圖書館的資源應該處于活躍狀態,而不是束之高閣。未來的智慧圖書館應該能夠有效地對圖書館館藏和資源進行有效的評估,并通過現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提供更加貼近讀者的知識服務。進一步應用現代新技術進行閱讀推廣和資源推薦,讓圖書館的知識和資源一直處于活躍狀態,并賦予新的生命力。新興信息技術的發展,也能夠使用戶通過參與和交流,進一步補充圖書館館藏。目前,高校圖書館用于采購資源的經費支出中,約有70%~80%用于采購電子資源,所以建設電子資源使用情況的評估和優化平臺就顯得非常重要。該平臺不僅能夠為學校的資源采購提供決策支持,而且能夠讓這些優質資源更加貼近讀者,發揮它們的最大效能[6]。
節省讀者時間,提升學習效率也是圖書館追求的重要目標。隨著20世紀計算機和互聯網的出現,圖書館管理已經從手工跨越到信息化管理平臺階段。特別是Web發現工具的廣泛采用,使得讀者獲取圖書、期刊、電子資源和位置服務的方式發生了顛覆性變化,有效實現了內容的導航和管理。依賴新興技術,以用戶為中心的搜索和發現應用包括機器學習增強的搜索、自動文本處理工具、推薦系統和虛擬助手等。同時,連接圖書館的實體空間和虛擬知識空間,為讀者提供更加豐富的智慧服務和應用。依賴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智能網關等新興信息技術的應用,圖書館能夠快速獲取和生成讀者需要的各種數據和報告信息,如學科排名和學科報告、ESI競爭力分析等。同時,在充分保護個人隱私的前提下,構建不同用戶畫像模型,為用戶提供更加精準的智慧服務。
阮岡納贊指出,我們無法完全預料圖書館這個生長著的有機體的發展還將經歷哪些階段,也無法預言圖書館傳播知識這一重要功能是否能通過印刷圖書以外的手段來實現。但至少我們已經看到了各種不同類型的圖書館從圖書館這個有機體中分化出來了,而且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作為全球性知識傳播工具的圖書館的基本原則將一定會貫穿于圖書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作為一個有機體,圖書館的生態建設至關重要。它需要國家、相關部門、行業組織、圖書館的管理者、圖書館館員、讀者等一起參與這個生態的建設,形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智慧圖書館。這也正是國際圖聯的愿景中提到的:建立一個強大、聯合的圖書館界,助力信息互通的文明參與型社會。國際圖聯的目標是,在世界舞臺上代表圖書館,并加強會員協會、機構和個人提供圖書館和信息服務,進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hina Academic 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m-CALIS)理中心于2018年12月4~5日舉辦了“從共建共享走向融合開放”大型學術研討會,會議以新時代高校圖書館建設理念與發展戰略出發,深入探討支持新時代高校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全局性問題為主題,尤其是CALIS“新型圖書館聯盟”“產業融合聯盟”“開發者聯盟”戰略的實施,這必將促進圖書館“新生態”“新業態”的成型,推動高校圖書館的整體快速發展。這也進一步說明了“生態”建設對未來智慧圖書館建設的重要性。
基于上述分析,在五定律指導下的智慧圖書館框架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智慧圖書館框架體系
有效的知識傳播和智慧應用才是建設智慧圖書館的終極目標,實現真正的“知行合一”;知識的共享得益于現代信息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能夠讓更多讀者平等、方便地獲取知識和服務;知識的優化和資源建設服務體現了智慧圖書館的內在價值;新技術和平臺的應用為智慧圖書館的實現提供了技術可行性;智慧圖書館的生態和聯合體建設是整個智慧圖書館的基礎和有機體,新技術和各類平臺的建設都需要依賴這個有機體才能生長和壯大。
以智慧圖書館為代表的新技術、新理念的誕生,符合新時代圖書館發展的新需求,并豐富了阮氏五定律的思想內涵和外延,進一步促進了阮氏五定律在當代圖書館的發展和實現。阮氏五定律本身就是一個發展的概念、一個有機的生長體,代表著圖書館的發展規律和前進方向,對未來智慧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論文以阮氏五定律為指導,結合現代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提出了一種新的智慧圖書館分類方法和框架體系,以全新的視角詮釋未來智慧圖書館的發展方向,對智慧圖書館的理論研究、評價和實踐應用都具有重要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