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梅
(東港市融媒體中心,遼寧 東港 118300)
現階段,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過程中,我國高度重視和關注新聞播音事業的發展。其中,新聞播音傳播效果,對于新聞事業的發展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當今社會作為信息化社會,諸多信息傳播形式在生產生活中處于主導性地位,其便捷化優勢顯著,對于社會發展和進步也有著一定的推動力。基于此,必須要大力注重和研究新聞傳播,其中,針對新聞播音,對于播音員的語言表達技巧有著一定的要求,同時也注重整體形象的提升,更好地駕駛和控制新聞節目,為達到豐富電視熒屏效果而努力。
電視、手機等工具出現,極大地便利于人們的生活,也促進了新聞傳播事業的發展。尤其在信息化出現以后,如果大眾與信息傳播距離較遠,很難高度了解實時、動態的信息,從而對于社會發展和個人生活的影響較大,由此可見,加強新聞傳播的重要性顯著。基于傳播學角度,傳播效果的研究至關重要,也是大眾傳播活動的重點。對于任何形式的傳播,旨在基于某種目的進行傳播。基于此,在傳播整個過程中,傳播效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人類的傳播活動中,新聞傳播的代表性較強,通過新聞傳播,可以實現不同意見和信息的獲取,促使人與人之間信息交流水平的提升。此外,新聞這一產物,與社會環境的聯系密切,而新聞傳播,主要是指通過新聞傳播媒介的應用,做好新聞線索傳播的收集、整理工作,然后呈現給社會大眾。
1.1 情感控制的影響。對于情感來說,與人與人之間的心理溝通有著密切的聯系,不同的感情,對于傾訴對象的活動、需要影響較大,人類的情感,作為社會生活的產物之一,涵蓋著諸多的社會內容和意義,如果將感情與播音傳播效果聯系在一起,可以將有聲語言創造的動力性體現出來。同時新聞對于事實的要求較高[1],所以新聞與事實的連接,也是態度的一種表現形式。
1.2 播音速度的影響。針對電視新聞的節目,并不具備重復觀看的性質特點,在語速較快的情況下,不僅難以達到放松神經的目的,而且也會對觀眾的觀看熱情造成限制,不利于觀看效果的提升。所以對于播音的速度,應密切連接觀眾的感受心理,只有在良好的狀態下觀看新聞播音,才有助于播音傳播效果的提升,也就是說,速度的快慢,對于傳播效果起到一定的決定性作用。
2.1 播音員傳播和傳播形態的研究。第一,人際形式的介紹。人際形式,主要側重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同時也涉及寫文章等行為。第二,組織形式的介紹。組織形式不同于人際形式,其產生主要得益于社會群體的一定秩序。針對組織形式,其規模性特點突出,但是具體的大小不一。
2.2 播音員傳播特殊性的研究。第一,播音員傳播的自我形式。在人產生傳播行動以后,人體內部的自我傳播現象也會由此產生。在這一方面,自我傳播的形式具有時刻存在的特點。同時,播音員的傳播活動也可以充分體現出人類傳播活動,故需要社會大眾的高度重視,其研究也是十分有必要的。第二,播音員傳播的大眾形式。播音員的人際傳播作用顯著。對于人際傳播來說,其傳播形式主要包括無形和有形的物質媒介方式,從而影響到播音員的人際傳播[2]。在電視主持人和嘉賓交流時,作為面對面的傳播形式,是有形傳播的重要體現,而無形傳播主要是指主持人和電視機前的觀眾的交流,如此有助于完整的人際傳播形式的形成。對于其研究,在新聞播音的傳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播音員的大眾傳播作用凸顯,由于屬于重要的傳播形式之一,具有較強的大規模特點,分析其傳播媒介,主要以報紙、廣播等為主,同時電視對大眾化傳播的影響力也是極為深遠的,所以面對大眾傳播的出現,主要得益于傳播媒介的支持。
對新聞傳播效果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傳播者和受眾者為重要構成,其中,傳播者在事件陳述中的情感、播音速度等,對于受眾者了解新聞信息內容的影響較大,所以新聞播音工作者,應提高對情感把握、播音速度、規整性的重視程度,并注重播音員個人素養、個性化風格的培養,從而將新聞的時效性、開放性傳遞給社會大眾,推動新聞傳播影響力的持續化增強。
首先,注重新聞播音態度的規范,對新聞事件的真實性進行不斷還原。對于“情感”來說,可以將對象和主體之間的某種關系凸顯出來。新聞播音中的“情感”,對于傳播者有聲表達新聞事件提出了明確的要求[3],而傳播者,應確保自身語言創造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穩步提升。新聞傳播的感情色彩和播音員報道時的態度聯系密切,特別在新聞稿件撰寫時,其態度密切關聯到播音人自身的理解能力,如果個人見解過于繁雜,極容易對新聞傳播的真實性造成影響。同時,新聞播音如果具備客觀的表達水平,不僅很難形成良好的感染力,而且也無法有效吸引觀眾,從而嚴重制約著新聞的影響力。
其次,分段應具備一定的清晰度和層次性,注重新聞事件表達效果的提升。在對新聞事件進行講述時,對于新聞播音員來說,“一句句”陳述并不可行,這樣會使新聞事件的完整性受到制約,使得社會大眾難以形成對于新聞事件本身性質的正確理解。在目前,一些新聞播音員由于資歷尚淺,并不具備良好的經驗,也就無法對新聞主題予以高度掌握,從而在缺少正確的表達基調時,無法對新聞本身進行準確陳述。所以新聞播音應注重聯系整篇稿件,對稿件中的長語句進行妥善處理,從而基于層次性角度,將新聞稿件整體性完整地陳述出來,當然,“拆句子”并不可取。
最后,正確表達真情實感。在以往傳統新聞傳播方面,旨在滿足向社會大眾傳遞信息這一需求,但是對于受眾群體來說,并不具備表達自己觀點和意見的權利,而在新媒體時代出現以后[4],大大凸顯出了新聞傳播的互動性,在新聞發出后,社會大眾可以對各種形式進行靈活運用,如采訪、投票和留言等,以此來密切互動于新聞,所以在新聞傳播方面,為了將其公信力和權威性充分發揮出來,加強新聞播音真情實感的表達非常重要,為新聞事件真實性的還原創造有利條件,加深對民意的了解,從而進一步拉近社會大眾與新聞媒體之間的關系,形成良好的社會關系。
眾所周知,新聞播音與紙媒有著明顯的區別,對于紙媒來說,讀者閱讀和理解能力,是新聞事件的接受度的重要一大影響因素,而電視新聞節目信息量,與播音員語速之間的關系緊密,在播音員語速較快的情況下,很難達到牢記于心的效果,反之,如果語速慢,難免會對這類節目的立意造成影響。由此可以看出,新聞播音速度,深刻影響著新聞傳播效果。
首先,應對本臺新聞節目的定位進行高度明確,將新聞播音速度提升上來,并給予欄目整體風格一定的扶持。通常來說,每個電視臺的地方特色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應對每檔新聞欄目的定位進行深入挖掘,并確保新聞播音風格的契合性,以此來將受眾群體的接受度和認可度提升上來。針對綜合性新聞欄目,在信息量大因素的影響下,再加上播音時間也不是無限使用的,所以播音員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將諸多信息傳遞給社會大眾。其中,新聞節目播音員在保證語速的基礎上,應提高對節奏感的高度重視,以免使觀眾產生“緊張”之感,從而無法將新聞的廣泛性充分演繹出來。
其次,注重對播音語速和節奏的控制,不同類型新聞稿件應進行準確區分。針對一些年輕新聞播音員,不同類型新聞稿件的播音速度、情感表達比較雷同,而對于成熟的播音員,對于“因文而異”比較了解,可以實現多類型新聞稿件的妥善處理。基于此,對于播音員來說,應注重經驗的積累,加強與經驗豐富的播音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將自己播音時的語速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并從稿件類型出發,對播音節奏進行高度掌握。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類型的新聞稿件,播音員應控制好自己主觀感受的投入度,切忌播音時拖腔尾音等問題的出現。
最后,在選擇和搭配播音員時,應對播音音質進行分析,根據自身水平,避免盲目模仿現象的發生。一般來說,播音員的播音音質和天生的肺容量、講話速度等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基于電視臺角度,要想確保播音員選取的準確無誤,應從新聞節目類型出發,播音速度應做好收放自如,實現新聞事件的準確表達,從而不斷增強新聞報道水平。同時,播音員在模仿成功播音員時,切忌過度模仿,加強自己語音和語速的練習,最大程度地確保受眾的高度理解。
首先,在播音過程中,應遵循自然、舒展穩健的原則。要想將新聞播音的規整性充分發揮出來,播音員應注重語氣把握度的提升,合理控制好分寸。在對播音員和演員區分過程中,語氣的拿捏這一要素不容忽視,在新聞播音時,播音員應將自然的表達作為重點環節,將語氣的分寸凸顯出來,爭取基于自然的狀態,使新聞事件的真實性得到有效還原。其次,注重語言彈性的控制,將語言功力提升上來。基于規整性角度,對于播音時的語言彈性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通常來說,如果播音員具備良好的語言功力,應通過口齒、聲音等控制,真實流露出其思想感情。
目前,在媒體融合時代出現以后,對于新聞播音工作者來說,應合理應用互聯網技術,將自身的視野范圍拓展開來,實現諸多信息的順利獲得,從而使日常播音工作中能具備豐富的靈感,并將播報的感染力釋放出來。例如,在新聞播報過程中,播音人員通過網絡技術的應用,可以為觀眾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提供極大的便捷,實現觀眾的“聲音”在新聞節目中的順利傳遞與融入,進一步拉近新聞節目與“接地氣”之間的差距。
與此同時,在媒體融合傳播語境下,播音人員應積極改變自己的話語方式,不能過于迎合觀眾的需求,而是要基于互聯網媒體環境,深入分析觀眾的個性化需求。基于媒體融合視角,對觀眾的需求進行分析,在互動、即時、數字化等方面得到了充分體現,而且也與互聯網時代重要特征有著一定的關聯。對此播音工作者應加強互聯網媒體特征的學習,加大創新力度,基于觀眾視角出發,通過與觀眾感興趣的話語方式、溝通方式的融合,為新聞播報增添色彩。
首先,新聞播音員的知識素養,有助于新聞節目教育性的體現。在獲取新聞信息的途徑方面,電視新聞節目的重要性、權威性較強,諸多新聞播音員的資歷豐富,有力推動了新聞傳播行業的發展,也獲取了社會大眾的一致認可,在新聞節目播音的影響力較強。眾所周知,相比于其他類型節目,新聞播音節目涵蓋著諸多新聞類型,區域經濟、政治、歷史、文化等內容得到了充分體現,對此明確提出了對于新聞播音員知識素養、知識范圍的要求,準確播報好不同類型的新聞,充分展示出專業性、理論性,同時確保新聞受眾的高度理解。
其次,新聞播音員應樹立高度的整體意識、全局意識,高度注重事實的闡述。基于本質視角,新聞播音員這一工作具有高度的嚴肅性、嚴謹性特點,而且對于新聞敏感性的要求也比較嚴格,根據新聞事實的內容上,將黨路線方針政策充分反映出來,確保真實的新聞呈現在社會大眾的眼前,同時在播音主持過程中,還要將新聞稿件的新鮮點挖掘出來,憑借自己獨特性,如聲音、形象等,以此來向受眾群體準確傳達新聞事件。
首先,應加強新聞主播獨特傳播風格的培養,致力于新聞節目差異化的體現。在實際上,新聞播音員的聲音特點、播報方式等,對于新聞播音節目傳播效果的影響較大,同時也是節目收視率的一大影響因素。在各大新聞播音節目中,應注重新聞節目差異化的塑造,形成對受眾群體有效的吸引,以此來將新聞節目的收視率提升上來,并為電視臺的核心競爭力奠定根基。在新聞主播具備特色主持風格的情況下,可以持續增強受眾對新聞節目的熱衷度。對此新聞播音員應從自己播音特色和氣質形象出發,確保播音風格的合理選擇。
其次,在新聞播音方面,尺度的控制也是非常關鍵的,太過標新立異都是極不可取的。新聞播音,不同于其他播音節目,新聞播音員切忌融合自己的觀點表達,而是要根據新聞事件的客觀性、真實性,通過事實“說話”,同時在播音時,公平性、公正性原則也是要嚴格落實的,不能使用過激的言論,其形象氣質應與沉穩性、公正性等要求相符,在整體上確保自我良好的新聞播音能力。
通過文章上述內容可以知道,在新聞事業不斷發展過程中,新聞傳播的受眾群體越來越廣泛化,新聞傳播的社會影響力也在不斷增強,所以在新聞播音方面,新聞播音員應具備良好的水平,以此來將新聞傳播的公信力、權威性提升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