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德全?吉根寶?錢興霞
摘 要: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與實踐是建設創新型國家、人力資源強國的切實需要。課題組立足農業高職院校旅游專業展開相關研究,分析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的理論、實踐意義,針對旅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運用實證研究方法,以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專業為例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能力培養路徑的研究和實踐探索,取得了預期研究成果。
關鍵詞:創新創業 旅游專業 培養體系 能力培養
課 題:本文系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專題)項目:工匠精神背景下高職院校文化育人路徑研究——以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項目編號:2017SJB1127)、全國旅游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科研項目“旅游類高職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機制與路徑研究”(項目編號:LZW201706)、江蘇省教育科學 “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鄉村文化振興視角下農職院校文化育人機制與路徑研究”(D /2018 / 03 /16)的研究成果。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成為國家發展的新引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和 “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是重要的國家發展戰略。創業教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是我國高等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必然選擇和發展趨勢。2019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調查的數據顯示,2019屆高校畢業生選擇創業的比例約為3.94%,在特殊原因影響下,不少應屆高校畢業生將更多地走向創新創業的道路。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創新精神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重視。
旅游專業是與經濟發展轉型聯系密切的新興學科,從休閑農業旅游新業態發展形勢來看,鄉村旅游相關從業人員缺乏旅游專業知識,鄉村旅游項目策劃缺乏創新的創業思路,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旅游專業人才極其缺乏。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和全面綜合素質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是當前迫切要解決的問題。
基于此,課題組以農業類高職院校旅游專業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深入分析旅游專業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內涵及其現狀,通過對旅游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內涵、特征及結構的深入研究,嘗試構建旅游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以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專業大學生為基礎開展實證研究,為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提供有益的借鑒。
一、進行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路徑研究的重要意義
(一)理論意義
一是為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理論支撐。當今高校紛紛探索優質高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對于創業能力培育體系的探索和構建,將很大程度上對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改革體系建立提供支撐,有效豐富其理論體系。
二是對解決高校創業教育的瓶頸問題有理論指導作用。我國創業教育相對西方國家起步較晚,存在創業教育理念方法相對落后、師資隊伍本身創新創業素質水平不高等瓶頸問題,構建大學生創業能力培育體系的過程也是對這些問題做出回應的過程,其結果必然能夠對這些問題進行反饋和理論指導。
(二)實踐價值
一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需要。大學生創業屬于科技型創業。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孵化生成更多的服務型中小企業,從而促進新興產業的生長與發育。
二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需要。高校是國家人才培養高地,提升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有利于我國從人力資源大國更快發展成為真正的人力資源強國。
三是實現大學生充分就業的需要。人們已經對“創業能實現就業倍增效應”等觀念基本達成了共識,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無疑對實現大學生充分就業有著現實意義。
二、農業類高職院校旅游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現狀
從目前來看,在大眾創業的浪潮下,農業類高職院校旅游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也受到一定的重視,一些高職院校開始有意識地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知識,也注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但是受一些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仍存在一些尚待解決的問題。
(一)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兩張皮現象嚴重
高職院校盡管意識到旅游專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也開展了相關的活動,但是在對學生具體進行創新創業培養時,僅僅開設了就業指導課程,沒有能夠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之初把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地融為一體,讓學生感覺到就業指導課程就是為就業開設的指導課程,很難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
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沒有深入理解什么是創新創業教育,讓其培養旅游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精神更無從談起,從而導致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兩張皮現象特別嚴重。
(二)專業的創新創業師資缺乏,實踐體系不健全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師十分缺乏,有的學校雖然開設了創業指導課,但是擔任課程教學的人員都沒有相關背景知識,隨意性很大。
如果本校的教師不足,有的高職院校還會聘請旅游企業人員擔任創業就業指導課的教學任務,雖然旅游企業人員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但是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缺乏教學技巧和耐心。
此外,具有專業背景的旅游專業教師也沒能深入研究專業知識和技能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點。
(三)創新創業孵化平臺相對缺乏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在資源投入方面存在不足,包括專業教師資源、基礎設施資源以及教材資源等。農業類高職院校中開設的旅游專業大多數都是不受重視的小專業,經費投入不足。同時,由于農業類高職院校與企業、政府以及行業的聯系不是很密切,也缺乏相應的政策支持,導致學校層面無法為學生搭建創業孵化實踐平臺。
三、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創新實踐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探索起步較早,自2008年開始,學校創立了全新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各個專業都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旅游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研究和實踐也就此起步,開展了一系列創新實踐,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創立“項目式教育、雙輪式驅動、課題化管理”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
學院圍繞一、二、三產業專業群,推出了園林景觀設計、鄉村旅游、應時鮮果、寵物保健、食品加工等創業教育項目,以校內生產性實訓平臺、校外創業孵化基地(主要是中國現代農業職教集團的農業龍頭企業)為基礎,將創業意識、創業技能培養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創建了“項目式教育、雙輪式驅動、課題化管理”的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以專業技能培養為基礎,開發雙創項目,依托校內校外雙創實踐平臺,運用課題立項的管理方式開展項目管理,建立了雙創項目能進能出的動態管理機制。
2009年學院“項目式教育‘雙輪式驅動’課題化管理”創業人才培養的創新實踐獲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在此基礎上,學院的創新創業教育2017年榮獲江蘇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18年又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二)建立“圍繞專業技能,開發雙創項目 嵌入課程教學”的旅游專業課程體系
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在頂層設計的大框架下修訂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細化了創新創業素質能力標準和要求,構建了創業素質模塊、專業基礎知識模塊、創業核心能力模塊、創新素質拓展模塊、模擬創業孵化實踐模塊課程體系,將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作為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融入人才培養方案。
學院圍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從專業課程中篩選出核心技能,圍繞核心技能,開發建設了創新創業項目庫,并將項目實施嵌入課程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從而與課程教學融為一體,實現了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三)建立校內校外聯動的旅游專業大學生雙輪驅動實踐平臺
1.校內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兩園一街”
“兩園”,即江蘇農博園、江蘇茶博園,占地5000余畝,分別是國家3A級和4A級景區,為旅游專業大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實踐平臺。
“一街”指大學生創業一條街,一萬余平方米,為旅游專業創業社團提供了孵化平臺。“漫游天下”旅游創業社團以“一二三產融合”理念為指導,憑借兩大國家級景區的豐富旅游資源,實現了突出農業特色的旅游體驗,從生產到經營管理的全過程鍛煉學生旅游職業素質。
2.校外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
加強與校外旅游企事業單位密切聯系,以就業實訓基地為依托,建立校外創新創實踐平臺,先后與國旅江蘇分社、茅山和寶華山景區等省內多家旅行社和風景名勝區簽訂創新創業實踐合作協議,按照產教融合、工學結合的實踐路徑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實現了校內校外實踐孵化聯動。
(四)形成“三依托三融合”旅游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體系
1.依托課堂教學,將創新創業項目融入課程教學
課堂教學是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除大學生創業基礎(理論/實務)等基礎課程外,學院按照以創業項目為導向的理念,圍繞創新創業項目設計課程教學并組織實施,實現了以創新創業項目為基礎的模塊化教學模式,專業技能培養以創新創業知識能力儲備為重點,創業項目與課堂教學融為一體,形成了“工、訓、學、賽”四位一體教學模式。
學院以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旅游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將創新創業項目貫穿課程教學實訓全過程,實現了“在校學生—崗位實習生—景區定崗—景區實習生—景區員工”的角色循序輪換,以此培養學生專業素養和創業能力。
2.依托創業社團,將創新創業項目融入孵化實踐
陸凱等人在探討高校社團文化育人機制時提出,社團文化育人作用的發揮在本質上體現為一種“三重遞進循環結構”。
以旅游管理專業為例,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自2008年開始組織成立了“漫游天下”創業社團,由專業老師擔任導師,學生帶資入股,自負盈虧,自主經營,按照旅行社的組織架構組建主營團隊和外圍營銷隊伍,實現了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業孵化鍛煉全覆蓋。
學院大學生創業園為模擬經營的公司頒發營業證書,并提供免房租經營場所和公司經營的專題培訓。
通過將創新創業項目與孵化組織融合,強化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直接面對市場、自主模擬創業能力。
3.依托校內外基地,將創新創業項目融入實踐平臺
通過建立校內外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學院旅游專業學生深入一線實踐鍛煉,促進了創新創業素質提升。
例如,學院旅游管理專業,依托校內江蘇農博園和江蘇茶博園兩大景區和校外國旅江蘇分社、鹽湖城景區、茅山景區等校內外實踐基地,采用工學結合的模式,讓學生進駐導游服務站、景區營銷部和景區策劃管理辦公室等部門,直接參與景區的服務與管理,鍛煉了學生的創業素質。
(五)建立旅游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制度保障體系
旅游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三依托三融合”制度保障體系是在頂層設計的基礎上,針對旅游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特點,結合高校自身特色,建立創新創業教育、企業頂崗實踐、模擬社團創業孵化、校企合作管理辦法等系列規章制度。
建立創新創業項目學分制度并納入學業考核要求。對于在創新創業項目中取得突出成果的學生在評獎評優等方面給予優先考慮。
四、小結
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高職院校使命所在。從人才培養角度看,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適應了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的時代要求,但是建構一個全新系統不可能一蹴而就。創新創業教育猶如一個生態系統的創建,需要教育管理者在今后的實施過程中強化生態文化理念,同時也更加需要政府、高校、社會、企業、家庭、學生等創新創業體系中的各個元素相互協同,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更加優質的外部環境。
參考文獻:
[1]敬翠華.淺析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及問題[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6).
[2]王慶華.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有效推進策略[J].現代職業教育,2021(17).
[3]陸凱,楊連生.以文化人視域下高校學生社團文化育人機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9).
(作者單位:畢德全,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吉根寶、錢興霞,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