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麗
摘要:“雙減”政策的變革中,效果最易于看見的、也最為凸顯的就是作業的設計與研制——如何減輕作業負擔,成為教學變革中關注的焦點。在嶄新教育語境下,教師要緊緊圍繞學科核心素養要求,整體設計課內外的學習活動,要把作業設計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以少而精的高質量作業取代簡單、機械、重復性的大量作業,達到“減負增效”目的,使作業真正為教學服務,為素質教育服務,為學生知識、能力、綜合素質的發展服務。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數學;作業設計
引言
在“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者應進一步明確減負最主要的理念是,減去“不必要的學習負擔”,建立為素養而教的全新教學總目標,構建“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的新思路,促使數學作業的設計與研制,去除簡單草率的形式化,予以理性的重構,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不斷提升學習力,在課程化的學習中夯實核心素養。
一、小學數學作業布置存在的問題
對小學生而言,完成每科的作業,是每個小學生每天面對的問題。因此,小學生的作業問題,也成了家長和老師必須面對的問題。作業是對新課的練習,起到檢測的作用。因此,部分老師會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面對作業問題,部分學生不得不每天把大量時間投入到做作業中去,這讓部分家長頭痛不已。因此,作為布置作業的小學數學老師,在布置作業這個問題上,老師們依然存在很多問題。
(一)作業布置的形式單一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很多老師為了教學的方便,一般采取書面作業的形式進行布置作業這項教學工作。例如,每完成一個新課的學習,通常老師們都是直接布置對應的練習冊里面的內容。即使有其他的作業,也大部分都是通過作業本抄寫的形式進行。例如,通過抄題在作業本里統一完成當天的作業。而關于其他的作業布置形式,很多老師們都沒有去真正實行。久而久之,學生習慣了這種書面作業的形式,而不會去做其他形式的作業,一旦做起新形式的作業就會束手無策,間接影響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作業布置的內容不合理
在部分小學數學教師的心里,學習是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所以每天的作業也應該為了分數服務。因此,一些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每次學完新課,通過大量的練習,甚至是重復的練習來鞏固對新課的學習。例如,在學習到數與代數的相關內容時,凡是涉及到計算的,老師們為了提高學生的準確率,通過大量重復性的計算練習來達到這個目的。因此,導致了部分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最后的結果適得其反。
(三)作業布置沒有針對性
在布置作業這個問題上,老師們為了方便自身的作業批改這個工作環節,通常采取全班統一布置作業,即每個學生所做的作業都是一樣。毋容置疑,一樣的作業確實提高了老師的工作效率,卻忽略了學生的差異性。而很多老師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布置作業這一環節上沒有針對性,更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二、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優化策略
(一)小學低段作業設計多元化
實踐證明,數學家庭實踐作業的設計只有重視鞏固知識,創新作業形式,才能使學生樂于完成。也只有這樣才更符合學生的特點,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雙減政策明確要求一二年級學生不得安排紙筆考試,不布置書面作業,鑒于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家庭實踐作業的設計上注重學生對當天所學知識的鞏固與作業的趣味性和形式的多樣化。根據低段學生的年齡特征,家庭實踐作業的設計可以采取"說一說"、"玩一玩"、"講一講"、"問一問"、"用一用"等形式進行,這些形式具有童真童趣,引導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讓學生"愿做"、"愛做"、"樂做",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學生學習了畫角、拼角后就可以讓學生給家長說一說自己是如何畫角、拼角的,學習了口訣后給家長說說自己是怎么編制口訣的,通過說一說強化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理解。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在雙減背景下推進作業設計游戲化,有利于提升學生完成數學作業的熱情,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完成。例如,在教學"表內乘法"之后,教書可布置玩"對口令"的游戲作業,或布置制作乘法小轉盤,利用小轉盤和家長、和伙伴比拼誰口算得又對又快的小游戲。再如,在學習了《角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用硬紙條和按扣做活動角,與家長玩"你說我做"的游戲。這樣,學生在游戲中就鞏固了乘法口訣、角的大小和種類等相關知識。
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來,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實際問題,也是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能力的最有效途徑。例如,在教學"100以內的加減法"后,布置學生與家長到超市購物,幫助家長計算購物花銷,幫助營業員結賬找錢等類型的作業。這樣的作業會讓學生覺得學習數學知識可以用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同時也讓孩子有一種成就感,既能鞏固計算,還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自信。
(二)書面作業布置分層化
數學課后作業應該有的放矢,"雙減",其最直接的體現就是要減少學生的課業負擔,因此在課后作業的留存上,教師也需創新做法,達到既減負又高效的效果。3~6年級學生可以適當布置書面作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統一征訂的習題資源,根據學生能力水平設計分層化,其中基礎學習內容全員完成,進階學習內容學生只需依照自身能力水平,完成會做部分,不會的題可以等待老師講解,經過老師講解后,會做了然后進行補充。思維進階的內容就可以供學有余力的學生們選擇挑戰。教師還可以根據不同的課型或思維含量較高的內容再補充一張練習卷,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結語
“教者若有心,學者必得益。”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者應沿著“雙減”新課改之路,加強研討、努力實踐,以自己的專業技能,積極探索“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新模式,讓每一位學生多一點空間去探索,多一點時間去思考,多一點機會去體驗,多一點自由去呼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進一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扎實推進“雙減”工作落地見實效。
參考文獻:
[1]姜紀勇,張家文.小學數學家庭作業設計與評價初探[J].小學數學教育,2015(10):28-28.
[2]樓華天.小學數學教學的分層作業布置方法[J].小學時代,2019(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