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科偉
摘要:教學評價一直是教育領域令人頭疼的重要問題。無論是批評還是鼓勵,教師的評價都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一個做得好但沒有收到表揚的學生,積極性會降低。而過多的批評和鼓勵,則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信心,對此教師評價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和探索的問題。在本文探究過程中,主要分析了即時評價的運用與實施,從教學實際出發提出了相關建議,以促進課堂即時評價的有效落實。
關鍵詞:高中英語;即時評價;教學活動
根據現代評價理論,評價不僅是對教與學的有效性進行判斷和評價,而且是為評價者和被評價者提出教與學的方向。顯然,評價不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而是貫穿整個教育過程的必要教學工具。它是教師及時調整和糾正教學行為的必要依據,也是學生不斷反思的重要途徑。教學評價有著諸多的方式,需要教師從中科學的選擇。以學生在各種英語教學活動中的興趣、態度和交際能力為基礎,由教師做出即時的評價,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學生的學習參與感也會更加強烈。
一、創設傾聽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是“傳道受業”,同時也必須是好的傾聽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注重培養學生的聽力能力,卻忽視了自身的傾聽習慣養成,未能捕捉到教學所產生的生成性資源。要知道學生對學習的反應往往不同。在課堂上,學生們經常會有不同的觀點,有時他們的思維會比教師的更廣闊。對此,就需要教師在評價開展前做好傾聽者的角色,為學生的積極表達提供良好的氛圍,提高學生的交流積極性。
在良好的傾聽氛圍塑造中,教師首先在課堂上要有耐心,耐心聽學生的對話,讓學生感受到尊重。同時,要細心,認真聽取同學們的發言,及時梳理他們的思路,找出他們困惑的焦點,對于其理解的偏差科學的提出意見。耐心細心的老師才能理解課堂教學的本質。教師在課堂上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通過傾聽來喚起學生的內心世界和表達意愿。尤是英語本身是一門語言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營造平等交流的氛圍,善于通過師生之間的即時評價進行動態交流。這個過程中創造的教學資源是豐富多彩的。教師通過及時捕捉有價值的信息和新問題,重構教學活動,可以進一步深化師生互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二、過程與結果并重
評價既要反饋學生完成課后教學目標的程度,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而即時評價要兼顧過程與結果,組織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抓住教學過程中的各種評價機會,確保評價既關注結果,又關注學生的成長發展。
評價的目的主要的用于后續的改進,這并不是一道證明題。因此對學生學習任務的定性分析,對英語課堂的即時評價非常重要,同時也有助于教師及時改進形成性評價。在高中英語課堂上,教師可以自由組織ticking time,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小組互評和形成性評價。將此與課堂練習、測試和其他綜合評價結合起來,可以更有效地指導學生的進步。同時,教師也要注重真正促進學生發展,體現教育公平。為此,教師必須不斷反思自己,對自己使用的評價標準、方法和結論進行認真的、批判性的反思。在這一過程中,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努力營造民主、平等、溫馨的評價氛圍。
三、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
即時評估的應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而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需要合理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不僅僅是對結果進行總結,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看到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從過程中讓學生進行改進。為此,教師就需要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應更加重視把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輸出。而在這一過程中,需要避免過度的表揚或批評。過度的表揚會增加學生的負擔,過度的批評會打擊學生的自尊。因此,為了更好地達到課堂評價的目的,教師在評價學生時必須能夠在學生頭腦中引起共情。
例如 在進行《Travelling around》教學時,教師首先要確定教育目標,在這一章節中學生需掌握:castle、rent、arrangement、source、flight等詞匯,同時還需掌握take control of、will/shall do相關句型。對于不同的環節,教師應結合不同的教學活動做出即時的評價。例如有的學生單詞記憶很牢固,但是對于句型運用不熟練,對此教師就需要肯定其取得的成就,然后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對于在課堂上不能及時回答問題的同學,或是回答錯誤的同學,教師不應該批評學生。同時不管答案是否正確,教師也應認真傾聽,用激勵的目光對待學生,給學生創造一個舒適的學習和表達環境。
總之,課堂評價體現了教師語言藝術、引導藝術和啟發藝術。為此作為教師,一定要重視評價這一環節。在組織即時評價的過程中,立足學生的學習情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科學的評價措施落實,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珂.高中英語課堂生成與即時評價的關系探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36(06):202-205.
[2]聶曉云.高中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評價能力的調查研究[J].中學生英語(初中版),2013(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