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淑
摘要:目前我國科技水平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生物教學是初中的主要教學。作為自然類學科的一種,生物學科的邏輯性、實踐性都非常明顯。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深入推進和落實,使學生的全面發展進程得到了有效促進,而初中生物教師也越重視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將生活化的教學思維與模式應用在生物課堂教學活動中,不僅能對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進行更有效的激發,還能促進學生觀察、分析與實踐操作能力的提升,從而有利于學生的整體能力得到更全面的培養。新教學改革的落實深入,使“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當前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初中生物教師為提高教學效果與質量,應對原有的教學理念、形式與手段進行改進,將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與學科素養放在首要位置;同時,采用更積極、有效且靈活的教學形式,去推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此外,通過開展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合理運用,促使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策略;生活化
引言
在新課改下,初中生物學教學有了新的內涵,更加重視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生物學知識的應用能力。而生物學知識本身與生活聯系緊密,教師應該充分發揮生物學的學科特點,積極進行生活化教學探索研究,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1]。
1生活化教學的內涵和意義
生活化教學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進行教學的形式。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使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并且,在生物學教學過程中,這種方式能夠使學生將學到的生物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進而深刻體會到學習生物學知識的重要意義。將生活化教學聯系到日常的課程中,能夠使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所學的生物學相關知識,并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聯系生活中的相關事物。從這兩個方面入手展開教學,能夠使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個人能力得到不斷提升。隨著年級的增加,生物學知識也越來越復雜,學生在學習時很難產生較大的成就感,因為生物學這門學科不像數學、語文那樣受教師的重視,所以學生在學習時也很容易忽略。并且,在過去的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都以自己的教學方法為中心,在這一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具體的學習水平,這便導致學生難以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且失去自主學習和思考的意識。這又導致學生在學習生物學時更加難以入手。教師將生活化教學引入課堂中,能夠使自己的教學手段更加豐富、多元,還能夠從多個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幫助學生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深刻理解生物學知識的內涵以及重要意義[2]。
2初中生物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2.1借助生活實際導入教學
對于剛剛接觸生物這一自然類課程的初中生而言,其學習既陌生、新奇,又具有全新的學習挑戰。由于學生對實際生活是最熟悉的,所以教師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入生物學習狀態,應通過生活的實際場景或事例,為學生創設與生活相貼近的教學情境,借此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合理的激發與調動,使其能帶著求知務實的理念參與生物課程的學習,而教師也應為學生的高質量學習提供正確的指導。所以,在實際的生物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將教學內容、知識等與實際生活進行合理融合,以便使學生更好地接受生物知識與理論。
2.2創設生活化情境
生物學教學的內容本身就是對現實生活的科學解釋,在生物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創設生活化情境,不僅能夠有效適應課程教學內容,更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及探究的欲望。對此,教師要善于創設生活化情境,以此來指導學生有效學習。以初中生物學教材為例,在“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情境問題的思考:“在炎熱的夏天,在屋子里乘涼涼快呢,還是在大樹下乘涼涼快?”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已有生活經驗,或者是通過實踐嘗試對比感受,會得出在大樹下面乘涼更涼快的答案。此時教師馬上向學生追問“為什么”,引領學生打開思路,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便有效開啟了本節課的學習,由此引出綠色植物蒸騰作用以及葉片結構等知識點的學習。結合生活化情境的感知與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識,獲得深刻的記憶,實現對知識的有效掌握。
2.3豐富生活化內容
在生物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結合教材內容來教學以外,還應當豐富生活化內容,將一些與教材知識聯系緊密的生活化內容融入其中。這樣,學生既可以結合對生活的觀察來學習知識,又能夠基于所學知識來指導對生活中食物的認知。比如,在“種子植物”中有關“網狀葉脈和平行葉脈”這部分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觀察家里的蔬菜,去找尋和區分網狀葉脈和平行葉脈的植物,同時進行記錄并制作標本在課堂上交流討論。在課堂上,教師在進行驗證和指導的同時,也可以將單子葉與雙子葉的概念結合在一起。基于這樣的教學過程,真正將知識與生活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感知生活,而并不是去單純地死記硬背。如此學習會使學生的興趣大大提升,學習的效果也會更有保障。
2.4對現代教學新技術進行有效應用
隨著信息技術與教學形式的進一步發展,通過對現代教學新技術的合理、有效應用,開展更為生活化的初中生物教學,已是對教學質量、效果進行提升的科學且有效的方式之一。將生活化教學融入初中生物課程中時,可以通過對現代教學新技術的有效應用,指導學生更直觀地了解生物學科以及相關知識,這樣能在不知不覺間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現階段,通過多媒體視頻以及圖片等形式,可以對生物知識、概念以及現象等進行生動展現,而這種更直觀的形式有利于生物教學效果的增強。例如,在學習“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中的“真菌”內容時,教師可以將與真菌相關的教學視頻、圖片等內容展現給學生,使學生對真菌有更清晰、明確的認識。此外,教師可采用引導的形式,向學生介紹生活中真菌的存在形式,在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指導下,可以使學生分辨真菌的能力得到提升,并有利于學生生物實踐能力的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初中的教學工作者,生物學教師要重視生物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要采取適當方法幫助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知識。教師要不斷創新講課模式和方法,充分發揮生物學教學生活化的優勢。學生要積極配合教師,緊跟教師講課思路,積極互動思考,這樣教育教學工作才能更好地開展,充分發揮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推進現代化教育改革,讓教育更適應現代學生的發展,要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參考文獻:
[1]賈小龍.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初中生物課堂滲透研究[J].神州(上旬刊),2020(4):177.
[2]韓旭明.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生物課堂的生活化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669(13):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