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美娜
摘要:未來人口老齡化趨勢持續增高。人們對健康管理的需求正日益增長,但是仍有多種因素影響居民的健康管理選擇。本研究期望通過文獻探究居民健康管理意識與需求的影響因素,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優勢,推進健康管理體系建設。
關鍵詞:健康管理;需求;影響因素
面對當前人口老齡化及突出的健康問題,必須防患未然,把預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效干預措施,減少疾病發生,優化健康服務體系實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促進健康管理系統化、普及化、長期化發展,助力社會穩定與前進。但是目前居民健康管理普及率仍處于較低水平,綜合分析影響居民健康管理需求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人口學特征對于健康管理需求的影響
居民健康管理以看病就醫和體檢咨詢為劃分。相比之下年齡低、受教育程度高、高收入,擁有職工醫保、自評健康狀態較好的人群更關注個人健康管理,容易接受健康管理服務,該類人群信息接收度高,選擇體檢咨詢比例略高齡、低收入,其他醫保類型的人群。[1]
二、家庭醫生普及率不高
隨著社會環境改變,慢病患病率逐年增加,人們對健康管理的關注度隨之提高健康保健和體檢意識增強,對健康管理醫生及家庭醫生有一定的需求。但是居民對健康服務的需求與供給之間仍存在著不平衡現象。黃蛟靈、劉彩茵等人的調研結果發現,對家庭醫生的知曉情況越多、居民越愿意同家庭醫生簽約[2]。研究表明自評健康狀況對于家庭醫生的需求呈正比關系,因體檢咨詢而選擇就醫的人群選擇家庭醫生服務的意愿更高,從年齡上劃分,青年人對于家庭的醫生的接受度相對來說要高于老年人。[3]
其次全科醫生數量明顯不足,家庭醫生簽約意愿較低[4],我國的家庭醫生服務人群主要是家庭醫生、社區護理人員以及公衛醫生等人群組成,簽約服務按年收費,人們對家庭醫生的服務可接受的價格較低。
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供給有待提高
當前我國醫藥衛生服務仍然是以醫院為中心,而非基層醫療服務,衛生資源長期發展不平衡,高學歷、高知名度的醫生主要集中在城市大醫院,而非基層醫療機構。因此在醫療服務上居民仍首選公立醫院,醫療機構的醫療技術、服務態度是主要影響因素,患者仍傾向大醫院,基層醫療利用率偏低。目前的醫保報銷主要范圍主要集中在醫療服務項目上,而對于預防性的服務消費缺乏動力。
四、人口健康管理流程碎片化
雖然我國已經建立了一系列健康管理相關的制度。但是服務涉及多個部門、多領域,各部門制度建立未形成順暢的銜接,居民的健康信息未能充分共享,但當前管理項目多數是階段性的,服務追求短息效益,不能連續性的對居民健康狀況進行記錄和干預。
為提高居民整體健康管理水平,面對健康管理當中的常見影響因素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加強健康管理、健康科普、全科醫師、家庭醫生的宣講教育力度,提高居民對健康管理的認知,普及零級預防的的健康觀念。促進文化程度較低、年齡較大、收入較低的居民的宣教,提升居民主動參與度,引導廣大群眾與家庭醫生之間相互信任。
第二,提升醫療機構的共享互聯服務,加強互聯網信息化的健康管理,從而使健康管理的服務對象能得到連續的健康管理服務。進一步細化服務群體,探討并解決各部門政策協調性,形成良好的反饋監督評價體系,為有關部門提供相應策略建議。[5]
第三,多舉措加強家庭醫生隊伍的培養。健全全科醫生的培養教育機制,開展精準化的培訓。完善簽約服務的政策支持,健全家庭醫生的考核與獎勵機制,調動家庭醫生工作積極性。
第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能力,發揮醫聯體、醫共體的作用,打造可復制的、可學習的健康管理樣版和方法,實現居民在不同等級醫療機構之間的服務同質化[6]。大力支持基層醫療機構改善就醫軟硬設施,拓展服務內容,優化服務流程,賦予家庭醫生適當的醫療資源優勢,滿足其服務需求。充分發揮醫保的調控作用,推進分層診治工作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劉懿璇,何建平,高原.公共衛生事件下公眾健康管理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3):264-270.
[2]劉彩茵,江冬冬,王全.家庭醫生服務簽約居民的續簽意愿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8,21(25):3073-3078.
[3]謝琪.某醫聯體基層醫療機構轄區居民醫療衛生服務意愿調查[D].鄭州大學,2019.
[4]付英杰,王健,俞樂欣,閆衛華,孔悅佳.健康中國背景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9(19):2296-2300.
[5]朱立龍,榮俊美.“互聯網+醫療健康”背景下考慮患者反饋機制的藥品質量監管策略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20,28(5):122-135.
[6]王有強,蔡媛青,李海明.互聯網時代醫療服務供給的合作模式探究:基于信任理論的視角[J].中國行政管理,2020(5):121-125.
項目:本文為濰坊科技學院醫學專項課題《濰坊居民健康管理意識、需求及影響因素分析》課題編號2021XKJS16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