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霞
摘要:內部控制關鍵在于事前預防,是在實際應用時根據要求而出現并改進的制度。控制體現了全面且完善的要求和條例來幫助每個環節都達到要求和期望,最大程度來避免錯漏和威脅的產生,優化工作質量和穩定性。內部控制在事業單位的工作中也是至關重要的。本文就將事業單位當作研究目標,了解它們的內部控制水平,根據理論基礎來描述內部控制的演變道路和意義。接著根據內部控制的五個重點結合案例來尋找問題所在,并給出一些參考的改進方法。
關鍵詞:事業單位;內部控制
事業單位是國內經濟的關鍵組成一份子,是將社會福利和服務作為追求,借助國家機構和建設通過資產開展工作,包括了科技、醫療、文化等領域。事業單位不以獲利為目的,而是致力于提高社會福利和公益水平,但和海外不少國家的社會公益機構也并不一樣,管理模式也存在差異。國內的事業單位是通過上級行政單位管理,對公共資產和社會大眾服務,因此內部控制的必要性顯而易見。
一、前期相關研究分析
針對國內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情況有著不少的研究結論和總結。
2003年有專家研究認為,財政預算開支的關鍵在于全面的監督模式和內部控制,特別在核心步驟上要更加謹慎細心。在落實監督預算工作中,海外的重點在于把控流程、會計控制、資金管理、采購管理。同時,國家具備單獨的審計監督機構。同時還有專家認為,提高內部控制力度能夠優化單位管理質量。結合不同角度的影響力,特別是會計核算領域,能夠看出國內并沒有牢固的會計基礎和全面的內部控制制度。因此還需要持續改善內部控制模式,發揮監督效果。也有專家研究認為,內部會計制度在內部控制中起到核心作用,合理且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能夠確保所有工作的開展具備與之對應的法律條文,根據要求開展工作能夠壓縮風險同時優化質量。此外,內部控制需要符合三大要求,包括內部控制系統完備、會計團隊優秀、外部監督合格。
二、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實施難點分析
(一)環境障礙
首先,內部控制的理念還不夠深。在日常落實工作時,不少事業單位的人員缺乏正確的內部控制認知,事不關己,包括部分管理層也缺乏這方面的認知。
其次,機構的配置有問題。目前,部分事業單位還在沿用計劃經濟的構造,根本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忽視了歸口管理的意義,讓部門的交流變得困難,也加大了漏洞。
并且,績效考核體系效果不佳。某些事業單位沒有高效的績效考核方法,導致工作者的工作懈怠,雖然某些單位具備考核要求,但效果并不理想且存在漏洞。
(二)意識障礙
風險衡量和防控是內部控制的核心,某些事業單位在內控中僅僅考慮了補救處理策略,卻忽視了事先預防的意義,但事實上事先預防的效果更好、意義更大,包括了以下理由:
1.事業單位的內部風險。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中的風險類別包括:資金使用效率不達標、權責分配不合理導致權力過度傾斜、資源浪費等。事業單位是服務大眾、造福社會的機構,因此資金的利用效率是一大問題。同時權責分配也是一大難題,由于事業單位手中擁有不少公共權力,假如沒有合理的制度和規范的要求約束,很可能出現不合理的權力傾斜,危害公眾權益。
2.業務開展的風險。此類風險涵蓋的范圍較廣,比如預算、資產、基建等。
(三)應用障礙
目前的規章制度存在一些問題,部分流程沒有完善,還有一些章程過于理想化,很難落實到應用中,也沒有科學的獎懲模式。同時預算管控水平不夠理想,預算過程不嚴謹,落實的工作中常常面臨要調整預算的情況,資金也無法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保護。再有,會計內部控制的質量不理想,崗位的規劃和分配不夠合理,檢查和監督力度也并不達標,會計信息質量不合格,給作假的行為提供了漏洞。
三、案例介紹
(一)案例背景
H事業單位是某國家單位下屬的事業單位,主要負責一些接待工作以及一些社會服務性工作。在獲得財政劃撥的同時,還可以一定程度上自給自足。因為H單位需要接待某些組織和單位,因此會獲得劃撥資金用于修護單位的設施等。因此,H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工作重點在于防范財務漏洞,保持資金使用的計劃性和有序性。
1.H單位的特點
(1)工作符合公益模式
H單位的日常工作中,沒有行政管理權。
(2)能夠通過業務獲利
按照要求,H單位是能夠開展制造和運營工作的,只要符合要求,就能夠通過業務盈利,但這些盈利絕大多數都是單位升級維護和工作人員的補貼福利用途。
(3)能夠獲得財政劃撥資金
按照有關要求,H單位能夠獲得資金劃撥用于設備設施和建筑的維護修繕工作,此類資金不能挪作他用。
2.內部控制目標確定
H事業單位的責任是造福社會大眾,服務人民,所以改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目標是維護公共事業的順利開展,同時確保完成要求的任務,大致涵蓋這幾點:一是符合法律要求;二是提高資金效益;三是公開財務數據;四是合理應用公共資產。H事業單位內部某些財務工作者的文化素養有所欠缺,對于這些工作者可以組織相應的教育活動,增強團隊的綜合能力和素養。
H事業單位的資金包括兩類,其一是劃撥款項,保障設施設備得到妥善維護;其二是開展業務的獲利,能夠投入工作人員的補貼福利和規定的支出項目中。此類模式要求單位科學應用資金資源,盡量提高資金效率。
H事業單位必須優化公共資產的配置。開展采購工作時,選擇不同的模式來利用資產:假如是數額不大的資產可以直接讓單位進行采購,但假如是數額較大的資產還是需要政府進行統一購買。落實購買工作簽,應該提交申請,再借助采購部門落實工作,落實工作前應該調查市場情況,進行交易時必須簽署購買協議合同,同時將有關資料和憑證票據給財務工作人員保留存檔。現在比較普遍應用的是直線法計提折舊,假如固定資產出現問題應該及時處理,如果處理了固定資產殘值則要及時入賬。
(二)案例分析
H事業單位本身有著不少漏洞,特別要注意的是H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系統有著明顯短板,內部控制的目標籠統,內部控制系統也沒有認真落實,資金的規劃和利用不搞笑。有關部門在開展審計工作后認為該單位面臨不少問題,包括預算管理的漏洞、風險管理的不到位等。H事業單位實施預算工作時,不少科室都缺席了這一部分,在落實的過程中發現漏洞只能修改預算;年底的財務報表不合格,同時入賬數額和決算數額有出入,項目出現明顯調整后沒有采取應有的措施,導致資金安全漏洞等。
四、結論和建議
(一)結論
事業單位的規劃和條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單位的安全系數,讓內部控制可以接近目標。針對錢賬分管的情況,要明確出納和會計的職責,出納管理資金進出,會計管理賬冊數據,不可以超出權責范圍開展工作。得到的資金要及時存進賬戶,假如有特殊情況涉及資金的臨時應用,應該跟開戶行通知。假如出現非現金的情況,應選擇轉賬的模式。首先讓出納工作者去銀行獲取現金,兩人或以上同行去得到有關單位的批準后,對庫存資產開展抽查確認。
有關銀行存款方面,各單位應該指派單獨的負責人進行銀行存款的相關工作。買支票的過程中要有兩人或以上同時到場,單次購買的數目不能超過規定范圍,也就是三個月的需求。支票買到后要按時在支票登記冊中記錄,相關的密碼應該有專門的負責人保管,不可以在事前就蓋章,應該等到使用時再蓋。去往銀行進行開戶、銷戶、存儲等工作時也必須有兩人或以上同時到場。
有關發票的方面,各單位應該讓專人負責實施發票的開票工作,另外的人開具的發票視為報廢。單位的賬目記錄者不可以開發票,假如出現特例也要有督管方到場監督。各單位開的發票應該一致通過財務科室保存,規范管理和核對發票的應用,交由專人保管。印章和發票應該分開保存。假如是沒有存根的發票,則視科室的真實運轉情況決定,由發票開票負責人進行打印發票的應用整理,報廢發票粘在清單后,和賬目記錄者核對,一切正確則蓋章簽字。
有關資金的方面,財務處不同部門應該以客戶作為分類手段,設置應收和應付款的條目,完成詳細報表后上報,并且應該及時和業務科室確認款項細節是否正確。出現退款問題是,應該原路返還到繳款方,讓對方出示有關單位批準的證明,也要特別防范退款陷阱。采購科室購買物品后,要實時關注物品的去向、物流等信息,積極和有關科室核對數目等信息,發現問題盡早解決。單位的出納不可以參與單位的登記、整理賬目等事項中。
有關核算系統方面,在開展會計核算工作時,參與者應輸入賬號和密碼信息進入系統,同時確保工作范圍不超出自己的權責范圍,不可以使用別人的賬號干涉自身權責以外的事項。完成范圍內的事項后,應該養成退出登陸的習慣,避免被他人利用。假如有員工退職或換崗,應該在規定時間內把崗位的賬號信息交給上級負責者,避免權責越界的產生。
(二)建議:內部控制目標的設置應該科學、合理、高效
內部控制的落實能夠積極促進事業單位長久、健康的運行,能夠降低事業單位的風險,并引導事業單位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開展內部控制工作時,事業單位應該明確這幾個注意點:
一是在設置內部控制目標時,確保在符合法律和規定的要求下進行,假如目標超出了法規的界限,那必然是不科學的。
二是運用資金不能隨意,必須按照預算管理實施。H單位的資金基本依賴財政支持以及單位的收益,財政支持資金是用來維護維修設施、建筑等,其余的花銷都需要單位自己解決,所以優化資金效率是H事業單位的關鍵課題,科學的內部控制必然有助于資金的高效利用。
三是嚴格開展資源管控。H事業單位的各部門都掌握著部門內部的資源資產配置權,但所有事業單位資源資產都是公共的,假如資源資產缺乏合理的管控和利用,必然引發一系列問題,導致資源的浪費或丟失。所以必須嚴格開展資源資產管控工作,讓公共資產能夠得到保護和合理運用。內部控制在這一方面也可以發揮作用,運用多重手段來保護公共資產。
四是提高財務信息的質量和公開性。要積極提高財務信息的質量,信息不光要真實,還要清晰準確,會計活動認真且高效,獲得的財務信息才可以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發揮決策輔助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周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若干問題研究[D].廈門:M門大學.2014.
[2]劉永澤.唐大鵬.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幾個問題[J].會計研究.2013 (1).
[3]彭玉花.關于建立健全企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時代金融.201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