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龍 徐毅斌 徐翔龍 武曉龍 魯明陽
摘要:自改革開放至今,隨著中國的經濟社會進步獲得了明顯發展,生態系統平衡、能源危機、環境污染等許多問題也越來越為大家所重視。與此同時,攝影技術也在這一時期快速發展。原來景觀攝影被當作暴露國家的短板,曝光社會的陰暗面和修改相關政策法規的一種主要手段,現在卻越來越被普遍認可。隨著人類對生活環保的關注度愈來愈高,景觀攝影的議題也日益引起重視。環境題材開始被列為世界領先的拍攝比賽。在歷屆國際攝影界的重要頒獎活動中,以環境為題材的獲獎作品數量均呈上升態勢。同時景觀攝影的基礎理論研究也開始更加重視人類環境關懷的基本要素,尤其重視景觀攝影在促進社會、記錄人類環境等方面的重要意義。景觀攝影不僅旨在增加人類對社會環境的興趣,而且還旨在成為相關部門監督特定業務的有力工具。
關鍵詞:環境攝影;環保意識;紅樹林
一、景觀攝影概念的由來
景觀攝影的基本理論并沒有系統的論述。大部分時候說的都是那些以比較冷靜、客觀和理性的方式拍攝人造景觀的攝影。所謂人造景色,是指非天然產生,而是由人創建,供旅客觀光游覽的人造景色。而其中的人工景色的含義只有物質層次的含義,并沒有經濟、政治、人文層次的含義。因此筆者以為,在景觀攝影中,人工山水的含義不僅是指人工創造的景觀作為裝飾品,還包括人工痕跡和人類活動對人、社會和環境的影響。
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城鎮化的擴大是必然的,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就業機會、住宅以及高等教育。但是這也伴隨一定的社會問題,交通的擁堵、污染、住房短缺等問題不斷降低人們的生活質量。從混亂的城市規劃中,失去了獨特的歷史文化個性。社會變遷過程中,各種社會動蕩云集。于是,社會矛盾層出不窮,破壞了人們的傳統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在現代社會政治在治理、經濟、文化的多方博弈下,隨著社會生產分工的精細化,人們對日常生活的態度也在不斷提高。越來越理性,追求享樂主義和高消費的生活方式成為社會常態,生存壓力越來越大。信仰的缺失,價值觀的迷茫,對欲望的追求使人迷惑、麻木。現代社會景觀是在新價值的映射下形成的。以中國為例,商業文化是廣泛而傳統的,對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表現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畸形精神最終將現代社會變成了欲望與壓迫并存的世界。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地球表面不斷剝落,鋼鐵建筑不斷建在山河中,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北海紅樹林作為我國著名的濕地公園,被譽為"地球的綠肺"。我們用最原始的影像手法,實現藝術、光影和精神的內在呼應的完美結合,讓觀眾有一種非常特別的體驗。從美學的角度來看,我們接觸到不同類型的自然美,一種能激發人們靈感的特定類型的美。它使人們意識到對自然的破壞,主動參與生態保護活動,實現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碧水青山是不可替代的財富。
二、景觀攝影幫助更直觀的展示紅樹林生態環保存在的問題
人類活動會對紅樹林生態系統產生影響,人類活動可以通過改變棲息地、生態系統結構和生態系統服務來影響生態系統。近年來,景觀攝影已成為攝影界的另一種現象,許多風景照片給人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觀者卻很容易在破壞的風景圖片中感受到其中人的蹤跡。無論是戰爭、工業還是經濟發展,社會景觀的重構在景觀攝影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社會景觀的現實不僅是預制的景觀,而且是人類現實的再生產。
景觀攝影逐漸形成了一張超現實的面孔。本次項目的研究主要是通過將景觀攝影的實際圖片運用到生態環境的保護當中去,考察不同的傳播形式對人們環保意識產生的而不同影響。
1.幫助研究紅樹林棲息地的改造或劃分
農田復墾、牧場、路堤修復、城市化以及各種人類活動產生的廢棄物填埋場等,如砍伐和污染,造成了紅樹林棲息地的嚴重毀壞或破碎化。使紅樹林由自然的生態體系轉化為人造生態系統,使生態系統的生境特性出現了巨大改變,對該區域內原來棲息著的生物種類產生了嚴重破壞,甚至導致一個種類或者一個地區生態系統特征的完全喪失。它不但對紅樹林生態系統中生物多樣性的生產與保護形成了不良影響,同時也對供應生態體系產品的能力,和減少相鄰生態系統的生態棲息地的規模與質量也形成了不良影響。因此,根據學者范航清的一些調查,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紅樹林區的海灘和明媚的海灘上,曾盛產過大型水生動物和水生動物。然而,不當的鉆孔方法和不當的捕撈方法正在破壞棲息地,限制生態食物網的流動并威脅物種的繁殖。
2.展示生態系統的結構破壞現狀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堤壩的建設破壞了約70%的原始紅樹林。這些紅樹林起源于各種高大挺拔的樹種,林分質量高,耐海水性強。今天,紅樹林的面積大大減少,而且居住地的質量也降低。紅樹林是降低波浪防護和海岸線防護效果的灌木。紅樹林成分的簡化,也大幅減少了緩流、促淤、防侵蝕、減災的生態保護功能。森林生態系統中適應大氣條件和氣候的變化過程,會影響紅樹林等自然生態系統的營養物質貯藏和循環過程,從而損害了其作為水土形成和海岸環境保護的重要生態服務功能。紅樹林植被的損失,也會缺乏營養并減少保持土壤肥力的能力,過度捕撈和對紅樹林資源的利用使紅樹林地區的魚類資源越來越貧乏,有些面臨枯竭的威脅。由于人類過度捕撈,廣西壯族自治區英拉港紅樹林區大型底棲動物和遷徙動物數量分別減少了60%和80%。在紅樹林地區捕獲成年和幼年大型底棲生物,以及用網、魚苗和捕食性使用有毒魚類,顯著減少了產卵動物的數量,威脅到種群繁殖和漁業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
缺乏不合理的規劃
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實施了一項綜合計劃,但由于資本投資不足和部門利益沖突,許多計劃未能實施。同時,一些規劃不科學合理,沒有根據儲量本身的實際特點進行規劃,缺乏長遠考慮。例如,分割功能區域存在很多問題。另外,由于自然保護區內良好的自然環境,優良的水體生化要求,除了紅樹林的自然生物殘骸,還有大量干物分解后產生的生物遺骸,將其變成浮游生物和底棲生物的主要獵物。生物體增加對于生物,然后是魚類、蝦、蟹及其它的水產繁殖的理想地點。周圍村民在紅樹林區的海灘上,放養著蝦、蟹、甲殼綱動物和魚以及各種海鮮。由于過度發展使用,嚴重破壞了濕地環境資源。
三、景觀攝影作為展示環境保護現狀的手段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1.通過畫面讓人們直觀的認識世界
畫面是人類認識自然、認識自然、熱愛世界事務的橋梁。學者可以通過書本的知識閱讀和寫作,了解世界。此外,攝影作品可以達到足不出戶了解世界、開闊眼界、滋養情感、消遣心靈的目的。這些照片以紀實的方式再現了自然環境和人們生活的現實。通過對客觀景色的真切記錄,人們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優美和壯觀,從而實現了人與自然社會相互依存、互相制約的良好關系,進一步激發人們對自然的熱愛。
2.在展示現狀的同時也要重視受眾心理承受力
隨著看圖片時代的來臨,對拍攝作品的競爭也日益加劇,為了抓住受眾眼球、拓展影響范圍,拍攝照片時也要求視覺上的沖擊力。攝影師們常常部分地不顧社會責任心,發布了某些過分慘烈甚至過分另類的圖片,以單純地尋求視覺沖擊力。當然,在這里面既有爭名追逐利的一面,但也有人文關懷意識較缺乏的方面。所以,在對待環境污染的某些特定主題時,就必須要充分考慮到觀眾的心理承受能力,對某些過分血腥和另類的照片也要慎重使用,并兼顧照片的人文情感性與觀眾心理承載能力。
在筆者眼中,對于環境攝影之倡導,其最高成果,首先就是可以讓人們將所關注的眼光投入中國人世俗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不同于過去那些服務于政治宣揚與宏觀敘述上的虛浮驕妄,還有其救世主式的自大作為。在不少中國紀實手段攝影家眼中,只有這一類生存環境最惡劣的個人或者是社會弱勢群體的圖片,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圖片。
3.景觀攝影是人類對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社會發展感興趣的晴雨表
在科技發展加速、人口迅速增加的當今社會,生態系統問題正成為日益嚴重的全球性問題。這是整個社會的問題,僅僅依靠政府法律是不夠的。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鍵是提高整個人口的素質。人類要生存,要實現高質量增長,就必須解決人類擁有什么樣的自然和社會環境,如何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問題。
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質量。和諧共處是人類的一種自覺意識,這種意識的發展應始終體現在我們教學教育的方方面面。例如,在一張名為《生命之言——胡楊》的照片中,作者用光影合成的方法,來表現和想象沙漠中胡楊的生命狀態:沙海和胡楊。胡楊的弱小樹苗由沙中的綠色變為胡楊。幾千年都不會死。作品中所表現的胡楊精華,是作品為世界所闡釋的胡楊永恒的精神本質,引人矚目,讓我們深思。近年來,我國通過開展了塔里木河綜合治理工程建設,實現了對塔里木河下游20.42億多立方米的生態應急,并有效地修復了原塔里木胡楊林保護區的生態系統。攝影師也是環保主義者,真正的攝影藝術必須是自然的觀察者,關注人們生活的自然環境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只有這樣,攝影藝術才能擁有強大的生命力,在人類生存發展、社會文明進步中發揮重要作用,產生巨大影響。
4.加強宣傳,提高公眾意識
針對紅樹木地區衰落的實際,各級政府部門在網絡、廣播、電視上,都您必須充分利用報刊和刊物等各類廣告媒體。而實際上,正是它們更廣泛地促進了對紅樹木地區的保護。比如,通過使用"2月2日世界濕地日"、"3月21日世界森林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和"世界環境日"。
同時,課堂,尤其是沿海地區的學校,需要增加關于海洋保護和紅樹木保護的信息,以提供適當內容的正規教育。需要通過環保志愿者的公開征集,組織紅樹木保護協會開展"愛我的紅樹木"等環境保護公益活動,做好宣傳,以擴大社會影響。總之,采取各種方法使廣大公民認識紅樹木,知道紅樹木的生態價值服務功能,認識紅樹木的生態建設社會價值,使全民對維護紅樹木環境采取行動。
5.完善紅樹林保護政策法規,加強執法
只靠景觀攝影加強紅樹林保護立法是不夠的,景觀攝影職能強化公眾的環保意識,但是不具有相應的強制力。我國還沒有形成系統完整的管理、維護、使用和修復立法。由于現有的立法過于原則性和限制性,難以管理,指導當前正在開展的紅樹林維護管理工作是不切實際的。
所以,我們首先面對的一是立法問題。需要明確明晰主管部門的具體運作、維護管理和補救措施,才能在維護紅樹林時符合立法。二是通過法律確認了紅樹林天然保護地所有權,由林業主管部門統一進行集中化管理。同時我們還必須健全機構,充實工作人員并做好野外巡查管理等工作,做到天然保護地權益的不受損害。而基礎設施也必須逐步完善,包括加強巡邏艇管理和建設必要的科研設施,以便于更好地進行管理工作。三是強化政府執法檢查,深入宣傳并落實海域環境、濕地資源保育、生物多樣性保育、紅樹林環境等政策立法,依法治區,有效遏制了違法犯罪活動。強化執法力量,精簡執法手續,保證對擾亂紅樹林的犯罪犯罪分子進行嚴厲打擊。
綜上所述,紅樹林濕地有著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防風抗浪、促泥擋浪堤、防災減災、凈化水源、調節海洋大氣、美化海濱風光等重大功能,并在保障社會健康發展方面起到了難以取代的重要功能。而廣西壯族自治區沿海有著得天獨厚的氣象和海洋地質條件,利于紅樹林的生長繁殖。紅樹林植被甚至生長在礁石沙灘上。它應該是紅樹林植被的良好棲息地,但正在向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方向高速發展之中。今天被嚴重損壞了。這些被世界公認為"海洋森林"、"地球之腎"和"天然農場"的紅樹林中,有一些仍處于崩潰的邊緣。認識、衡量其價值、積極保護濱海紅樹林濕地,了解紅樹林的自然服務功能,不僅是現代人類社會的現實需要,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手段之一。
參考文獻:
[1]蔡萌.演變與建構:中國當代攝影研究(1976-2010). 中國藝術研究院, 2011.
[2]顧錚.攝影·社會·空間[M]. 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 2010.
[3]林路.攝影藝術二十講[J]. 大眾攝影, 2005(6):10-10.
作者簡介:
杜威龍(2000-),男,漢族,山東泰安人,北海藝術設計學院本科在讀,攝影方向。
通訊作者:
魯明陽(1992-),男,漢族,遼寧沈陽人,碩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科研方向:攝影語言的當代性研究。
基金項目:
二零二一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學生科技創業訓練項目"20211352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