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定超 呂佳鈺 涂靜園 梁倩
摘要:“衰老”這一詞語與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緊密聯系,面對社會老齡化高峰的來臨,人類開始思考這一大社會性課題,尋找國家進一步的發展道路。社會發展不只需要重視青年人的生活品質,也要將視線焦點放于老年人身上,在老齡化的社會里老人的生活樣貌是一個國家發展一定程度的標志,展開空巢老人的居住空間設計范例研究,探尋空巢老人的內心需求,細究社會不同群體居住空間的個性化設計。
關鍵字:老齡化;空巢老人;居住空間設計
一、研究內容
(一)研究背景
1.國內老齡化及空巢老人狀況
近年來中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獨居老人數量也正不斷攀升。在2000至2010這十年間,我國其中農村空巢老人量由37.9%升到了45.6%,城鎮空巢老人數量也由比例42%上升到54%。而根據分析預測2030年中國空巢老人數將增加到兩億左右,彼時將占到老人總數的九成,數量尤其龐大。與此同時,空巢老人群體的愈加增多也將引發出部分社會性問題。
在文獻政策《關于加強老年人優待工作的意見》、《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2006~2010年)》及黨的十九大五中全會中都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積極發動實行戰略,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為老年人提供養老優待和關懷。
2.空巢老人的居住需求
目前,我國超過60歲的老年人已經占全國總人口的14.9%,而我國目前獨居老人約1004 萬人,老人在晚年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會常遇到腰腿不便、體力不支、記憶減退等問題,往往“年輕化”的生活設施也許在他們生活中并不便利,所以老人在生活里更需要量身定做的家居設施,而空巢老人在生活中更多缺乏子女的照顧,也更需要在這方面得到關照,在居住設計中在收納規劃中應對記憶力減退的問題、在動線規劃中應對容易磕碰的問題 、在收納布局中應對腰腿不便的問題,使空巢老人在家中感受到舒心的照顧。
二、研究原因
1.發展與必要性
1.1空間設計發展的機遇性
空巢老人數量的增多使市場需求的愈發增大。可查閱現今我國老齡人口量正以每年3.28%的速度進行增長,據預測至203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達到近3億,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將達到90%,預計屆時空巢老人量將超過2億。面對龐大的數據,市場必將有所行動,空巢老人的居住空間設計將會更加具體,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需求。
1.2老年群體的關懷性
社會發展變化增快,人均受教育程度也在增高,在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人們也在心悸人性教育,無論從與老人相關的節日重視程度或日常問候,還是政策相關的文件中提到老人的優惠福利來看,在社會各界都一一表現出來對老人群體的關懷。在居住習慣中,據調查,在59%的老人更傾向與子女同住的基礎下,老人在對生活方式及喜好等中也有相關一套需求,在滿足適合老人居住的便利性外,同樣需要注重滿足老人的心理需求、提高老人的居住幸福感,同時在居住空間中也將體現出來對老年群體的關懷性。
1.3居住觀念的創新性
在老年群體居住的空間創新研究中,居住空間的理念同時也需要有所創新,“家庭生命周期說”這一觀點曾在美國被一位學者提出,把家庭立為形成、擴展、穩定、收縮、空巢和解體這6個階段。在現代社會中空巢現象是現代家庭生命運動過程中正常的自然現象,如果子女成年后仍與老人同住,反而會使老人容易患上“杜鵑綜合征”。[1]而在中國傳統觀念中贍養和撫育同樣重要,操勞于子女的下一代培養,使家居等資源利用率較低,而創新居住觀念使家居中資源利用率更頻顯于專為老人服務,做到特殊人群的個性化設計。從老人自身出發進行設計,在老人居住空間中體現老人自身的舒適度與審美自由感,同時使我國設計領域在空巢老人裝修風格及家居物品在針對性范圍中有所拓展提升,在個性化設計中體現出人性的關懷。就問題提出具體解決方案,提高空巢老人的學習知識的能力,更新空巢老人了解到時代潮流的速度,開發老年智力,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使老年人不再“空巢”,充實自尊等心理方面進行深一步的研究。在此創新人們常規的居住觀念,且深化對空巢老人居住空間設計的觀念對社會發展也有著一定的推動作用。
三、研究方案
(一)完善空間理念
1.專屬化空間
結合創新完善空間設計理念,尋找空巢老人溫情專屬化空間設計的發展道路。自發展以來人民物質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對所居住的空間環境的要求也隨之變化,人們更追尋自身的定制感、專屬感,而空巢老人的空間設計也需要做到從使用者自身出發,結合創新完善設計理念,尋找空巢老人溫情人性化的空間設計發展道路自尊是個體對自我價值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是人們在適應自己所處的環境的心理機制,是心理健康的核心。不僅是對功能和安全性進行調整,更應該重視個人感受,就具體問題提出詳細的方案,如:空間設計當中,部分老人有的拜佛習慣,必要的佛龕、佛像便必不可少,又如空巢老人更易常常思念兒女,便經常翻箱倒柜尋找與兒女的記憶點、家庭合照也常拿出擦拭,那么其居住空間當中,更需要設計一塊舊物、照片等的記憶專屬存放區域,這不僅是對需求的思考,更是讓老人的情感有可尋之處,切實了解空巢老人的生活習慣,一舉手、一抬足、一轉身,甚至對其年輕時記憶的探尋,都是打造專屬空間需要斟酌的方面,給予空間調性,還予老人溫情,使老年人心理不再“空巢”,在其沐夕時光感受生活,追憶青春。
2.科學設施規劃
在當今空巢老人居住空間設計于普通老人生活環境并無差別的情況下,合理科學的布局能更大化的給予空巢老人生活便利。例如,其居住空間當中設置可對話攝像頭,與遠在異地的家人進行直接溝通,家人也可細致了解老人生活。又如,可聲控智能燈光、窗簾等等,以備老人在家忘記遙控裝置的存放之處,大大提高生活的質量感,在設計區域滿足老人特需后,設置茶座、棋牌區等,使空巢老人們可邀請好友、親戚做客,豐富老人娛樂時間,科學設施完善和規劃及完善空間理念充分滿足老人幸福感。而在此提出的資源的整合及再利用便是對現有資源進行挖掘,將環境中的種種資源、服務等進行整合及再利用,努力達到資源利用的最大化,以此節省不必要的開支,同時也能夠促進養老模式長久有效地運轉。[2]
除此之外還需考慮到的也遠不止于此,在人體工學運用中,如桌面高度的數據采用,在常規人體坐骨結節點到桌面的距離與該點到地面的距離中680mm~760mm的范圍內融合老人因身體原因如佝僂等情況綜合再考慮桌面高度;在座面傾斜度中,人在工作時為提高工作效率,通常會長時間保持重心向前,但因此肌肉與韌帶呈現極度緊張的狀況也易誘發腰腹疲勞,引起酸痛等問題,一般情況中,在一定范圍內后傾角越大,休息性越強,但限度也有所要求,在此方面尤其在對老人使用椅子中,傾斜角過大老人在使用過程中使用感會更差,疲勞度更高;及針對老人睡眠舒適需求度通常比青年群體需求度更高,所以在床及床墊的使用功能中更需要考慮床與人體的關系進行設計抉擇。通常床寬為人仰臥時肩寬的2.5~3倍,也需將單人床最小寬度800mm雙人床最小寬度1200mm納入考慮選擇內。想要做出符合空巢老人的居住空間離不開設計師調研者貼切觀察空巢老人的生活習性、活動特征等進行行為規律進行模擬化的調查。
(二)健全空間體系
1.需求和情感的融合
根據空巢老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研究觀察,國內養老服務針對我國空巢老人特有的生活習慣和服務需求,探索出多項創新成果。健全空間體系,充實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數正是設計的重點所在。簡潔、典雅、適用性強的適老化設計對解決空巢老年人的活動不便、規避生活中的潛在風險有著積極意義,空巢老人更需要安全性,將多樣的養老服務實現于各類空間之中,例如娛樂空間,收納空間等等,不同的空間形式有助于多種養老服務開展。便利化、常態化的居住空間及適老化設計可以提升空巢老人的生活質量,進而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幫助老年人建立和諧人際關系,實現需求和情感的融合。
2.整合社會資源
雖然在此設計研究中都是以滿足空巢老人的服務為目的導向,但是運用正向思維結合空巢老人需求展開設計缺少市場推動力。反觀各種養老服務模式,通過響應國家老齡政策、帶動產業發展建設,既滿足了空巢老人的服務需求,之后市場會更加深入,全面完善空巢老人服務產業,為人口老齡化做好前沿準備,提供積極的市場推動性。這時以逆向思維模式分析,從養老服務對空巢老年人居住空間使用需求的角度里調研,更容易落實設計方案,更符合社會發展趨勢。在空巢老人的居住空間中做到人性化的關懷,使老人在家中便可得到舒心的照料,享受歸屬感,可以減少養老院中的資源利用度,使真正的鰥寡老人老有所依、皆有所養,其中節約了一定的資源也避免了重復建設率,使社會資源得到最大利用。
四、目的與意義
(一)目的
1.響應國家政策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就已指出,要求各部門單位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將醫養模式相結合,逐步推動老齡事業和產業的相關發展。使在減少社會問題、緩解社會養老壓力的同時,滿足青年人在外務工,空巢老人單獨在家時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升空巢老人的生活品質。
2.居住幸福指數
在解決獨居空巢老人居住空間的安全性與功能性問題的同時,重視空巢老人個體對自我價值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提升個人價值,挖掘空巢老年群體用戶需求。結合創新完善設計理念,提升空巢老人的生活質量,尋找空巢老人溫情人性化的空間設計發展道路,以此提高空巢老人的幸福指數。
3.研究提供范例
據知網提供關鍵詞“老人居住空間”有學術期刊63條、學位論文319篇、報紙一篇共397個結果,可見的是國內外對空巢老人居住空間的研究都較少,因此空巢老人居住空間設計基于社會老齡化背景下,針對空巢老人這一群體的居住空間示范創新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性和社會需求,可為現有的研究增補空缺,為老人居住空間研究提供范例。更是符合世界未來發展趨勢潮流,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前瞻性。
(二)意義
1.個性化居住空間需求
據調研顯示,我國老人數量已位居世界首位,占到全世界老年人口數量的 22%。而近年來,人口老齡化進程的明顯加快以及家庭功能的部分缺失也導致于空巢家庭數量越發增多,空巢問題也隨之逐漸受到社會的關注與重視。[3]但在我國任可見居家養老依然是我國老年人養老的主要方式,且并不愿在養老院度過余生的空巢老人人數據調研已超過八百分之八十,可見大多數老人仍希望能夠居家養老。空巢老人的居住空間需求越來越多,設計思考中需考慮他們的興趣審美、家居布局等多個方面,以空巢老人為軸心,其需求為半徑,全方位展開思索,減少盲點,滿足人群居住需求。
2.滿足空巢老人情感需求
空巢老人的情感需求雖不盡相同,但大多為缺乏子女或伴侶的陪伴,問題在于心理的孤獨感。針對這一現狀,將老人的興趣審美融入空間,注重功能性和美觀性的統一,且在室內設計和家具使用上做出調整,甚至是在居住空間設計中加入家居娛樂設施,為老人提供發展興趣愛好的空間或培養興趣愛好 ,減輕孤獨感,豐富老年生活,才能更有所利于身心健康、滿足空巢老人的情感需求。
五、總結
在空巢老人人數不斷增加的問題中,要解決空巢老人的煢居問題,不止要考慮家居設計,他們的身心健康也應受到足夠的重視。不僅僅要在空間布局、家居設計滿足其功能需求;更將要融入其中的還有老人的興趣審美等內心所需。在此開展對空巢老人居住空間設計的研究的同時,不止步于為同行業提供了借鑒范例,也呼吁于社會各界在這幼兒園外門庭若市的情況里將視線同時落于養老院前空無一人的環境焦點中;即使身處日新月異的時代道路上也將始終堅定面對明亮的方向,共同響應國家政策,熟思養老問題。
參考文獻
[1]杜云素,鐘漲寶,李偲.集中居住背景下農村空巢老人居家養老模式探析[J].理論導刊,2013(05):77-79.
[2]陳云鳳,劉瀅,于戈.北方農村空巢老人養老現狀及新型養老模式初探[J].新建筑,2018(04):120-122.
[3]桂海嵐.我國空巢老人養老及社區照護的現狀與展望[J].黑龍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2021(17):34-36.
作者簡介:
鐘定超(2000-),男,漢族,四川成都人,四川旅游學院本科在讀,環境設計方向。
基金項目:
2021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社會老齡化背景下對空巢老人居住空間設計的范例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211155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