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振濤
在“互聯網+”浪潮下,點外賣早已成為家常便飯。尤其是疫情防控常態下,疾馳而過的外賣大軍讓工作崗位上的你和宅在家里的我能“準點開飯”。
《浙江省電子商務條例》于3月1日正式實施,條例規定,外賣商家應當在經營者信息頁面的顯著位置以視頻形式實時公開食品加工制作現場,并使用封簽對配送的食品予以封口。
逐家排查、發放告知書、上門督導……浙江金華婺城區著力推進陽光廚房、外賣封簽落實工作。據婺城區市場監管局相關人員介紹,自3月1日起,外賣商家仍未建成“陽光廚房”或未使用外賣封簽將會受到相應處罰,最高罰500元。同時,配送的食品沒有使用外賣封簽,網約配送員有權拒絕配送,消費者有權拒絕簽收。
“有了規范封簽,大家都放心。”
“規范封簽,為外賣餐品系上安全帶。”
一張小小封簽不僅成了餐飲商家、外賣小哥、消費者之間的信任紐帶,更是疫情防控期間的食品安全標配。
經常訂餐的居民錢奕成說,自疫情以來,自己居家辦公成為常態,外賣逐漸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新聞上屢屢出現“外賣被偷吃”“外賣員加料”的報道,會讓自己產生顧慮。外賣封簽的推廣可以有效防止送餐過程中外包裝被人為拆啟或意外破壞。
“這樣一來,外賣行業可以和快遞行業一樣,破損拒收,大大保障了消費者的權益。”錢奕成說。
“讓市民吃得放心,是餐飲企業最重要的社會責任。”婺城區金華師大人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自今年2月,通過定制開始使用規范封簽。
負責人戴春燕介紹,餐飲行業,以往外賣打包主要以膠帶、釘書訂或直接打結進行封口。遇到用戶投訴餐品問題,騎手和消費者各執一詞,費時費力。現在對外賣封簽的定義、功能、材質、標識均提出明確要求,并對外賣封簽的具體位置示例說明。
“加入簡約時尚元素、推行環保材質、識別性高的外賣封簽,給外賣餐盒打上封條的同時,讓‘舌尖上安全’眼見為實。”為了在中小商戶中普及封簽,切實減少小體量的商家在采購定制食安封簽方面的實際困難,餓了么等平臺不當甩手掌柜,以成本價面向平臺上的所有商戶開放封簽購買。
“一枚小小封簽,體現的是商家后廚凈心,外賣員途中安心,消費者舌尖放心。”婺城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外賣在商家、送餐人員、消費者之間傳遞,只有明確各方的權利和義務,才能各司其職、各盡其責。而外賣封簽是否破損,是認定各方責任的重要證據,既是對消費者負責,也是對餐飲商戶的一種自我保護。
據悉,婺城區以永盛購物廣場、銀泰新天地等六大主要商圈為突破口,通過示范先行、整體推進、協同智治,大幅提升經營戶知曉度和支持度。截至目前,婺城區外賣封簽率達97%。
除了外賣封簽,3月1日起,外賣商家還需要配備陽光廚房。《浙江省電子商務條例》規定,外賣商家應當在經營者信息頁面的顯著位置,以視頻形式實時公開食品加工制作現場,并使用封簽對配送的食品予以封口。

婺城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向餐飲店推廣普及外賣封簽。
如何讓新條例落地落實?如何讓后廚始終充滿陽光的味道,而不是虛張聲勢的擺設?
首先,結隊、組群齊步走。在婺城區,一支執法隊伍由餐飲科和基層所人員組建而成,形成上下聯動、監管攏指成拳。同時為確保“一點一策”指令暢通,婺城市場監管局借力微信群實現群防群治效果。該工作群由餐飲科室負責人、基層所執法人員、商圈負責人、餐飲集聚區運營商負責人等組成。
其次,智治、治制齊發力。發揮平臺數據共享優勢,依托“浙江外賣在線”,對全區936家外賣餐飲店實行動態管理。數字化監管,讓考核指標更精準、日常服務更暖心、長效監管更透明。
“有了‘互聯網+明廚亮灶+社會共治’智慧監管體系,可以更好地帶著線索去,盯著問題改。”婺城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說,依托“陽光廚房”智慧工程,在專間、預進間、洗碗間、烹飪區、粗加工區、外賣打包專區等固定點位安裝攝像頭,外賣餐飲從配料、制作到接單分裝全過程均可實施網絡智能監管。
“對不安裝陽光廚房和未使用外賣封簽的外賣商家開展集中治理,對立案查處的外賣商家統一對外進行公示。”婺城區市場監管局餐飲科負責人徐涵杰介紹,從檢查結果來看,有些商家還主動改造提升后廚工作環境、定制環保個性化外賣封簽。少數商戶由于網絡問題,沒有連接上陽光廚房,我們已經發了責令改正通知書。截至目前,通過線上巡查,責令整改商戶163家,全區共發現并解決未規范使用外賣封簽、未穿戴工作服等各類問題175個。
“可降解餐盒、紙質吸管,綠色包裝很醒目。”
“誰家廚房整潔干凈、制作方式衛生規范,咱就點誰家的外賣。”
“確實好,在訂餐時還可以觀看商家廚藝直播。”
圍觀陽光廚房云直播,在婺城正成為一種消費新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