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國
若論誰是最關注中國金融證券業(yè)發(fā)展的人,除了身在其中的從業(yè)人員,沖在重大新聞報道一線的記者無疑代表著一雙權威的“天眼”。作為曾經(jīng)工作于上海電視二臺的一名財經(jīng)記者,本文作者同時也是中國老股票的資深收藏者、研究者。不妨跟隨他一同回憶上海證券市場風云,聽聽他與股票收藏結緣的故事。
1981年初,其時在上海塑料廠工作的我懷著對新聞事業(yè)的憧憬,參加了上海廣播事業(yè)局的首次社會招聘。皇天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重重考核,我從5000多名應聘者中脫穎而出,踏上了上海廣播事業(yè)局的編輯崗位。工作6年之后,我從編輯崗位轉崗,來到了當時在上海南京東路627號永安大樓的上海電視二臺經(jīng)濟部,成為一名財經(jīng)記者。從此,我可以親臨新聞第一線,以第一視角親歷重大事件,第一時間報道重大經(jīng)濟新聞。
20世紀9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浪潮開始席卷全國,我采制了大量銀行、證券、保險等方面的新聞。上海證券交易市場、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yè)等重大經(jīng)濟事件,更是我踏上財經(jīng)記者崗位之后始終牢牢跟蹤的重點新聞對象。
1990年12月19日,這是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的重要日子,我一早扛著攝像機來到當時坐落于黃浦路15號的浦江飯店(原名理查飯店)門口,等待上海證券交易所在浦江飯店內(nèi)揭幕。在拍攝完領導開幕致辭、揭幕等“規(guī)定動作”外,我將攝像機對準了時任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jīng)理尉文淵敲響上海證券交易所第一聲開市鑼的關鍵鏡頭。后來,凡是出現(xiàn)在各種電視紀錄片里的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yè)敲鑼畫面,都采用了我當時拍攝的那個鏡頭。

2010年12月19日,本文作者曾接受上海電視臺專訪,講述股市的記憶。

本文作者在上海電視臺的工作照。
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成立和發(fā)展,在我看來是一件非常重要且必定影響深遠的大事件。當時我就想:能不能搞一部專題片,將上海證券市場發(fā)展的來龍去脈記錄下來?1990年底,我以編導身份開始籌拍一部名為《證券風云錄》的四集電視專題片。為了詳實反映上海證券市場的發(fā)展軌跡,我和主創(chuàng)人員一起四處走訪,廣泛收集資料,前前后后忙碌了8個多月,這部《證券風云錄》終于攝制完成了。
但令我萬萬沒想到的是,專題片在審查過程中卻遇到了麻煩。那時的社會環(huán)境和現(xiàn)在大不一樣,說到股票、證券總覺得這是資本主義的產(chǎn)物,大家對此看法分歧很大。上海市政府和局臺領導最終審看后也覺得這部片子拍得不錯,但是否能在上海電視臺向廣大觀眾播出,又都感到難以拍板,因為這個題材在當時確實太敏感了。直到1992年初,鄧小平到南方視察發(fā)表一系列重要談話,其中講到“證劵、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看對了,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被雪藏一年多的《證券風云錄》,才終于在1992年3月26日至29日在上海電視臺晚9點的黃金時段連續(xù)播出,一時引起國內(nèi)外輿論的廣泛關注。

《珍稀老上海股票鑒藏錄》

《中國近代名人股票鑒藏錄》

《中國證券典藏大系——民國文化股票卷》
當時,新華社等權威媒體紛紛發(fā)表評論指出,《證券風云錄》的播出所代表的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新起點和新標志,顯示了中國開放市場的決心。國外輿論也認為,這是中國金融領域改革開放的一個強烈信號。憑借這部《證券風云錄》,后來我收獲了包括電視百花獎在內(nèi)的諸多獎項。更重要的是,《證券風云錄》為中國金融證券歷史留下了非常豐富、詳實的第一手資料。
就在《證券風云錄》播出后不久,我便與實物股票結下了不解之緣。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從清末到民國時期的老股票印制精美,文化內(nèi)涵豐富,非常具有收藏價值。于是,我開始在業(yè)余時間研究老股票、收藏老股票。從收藏上海發(fā)行的“老八股”,到2002年開始收集更具歷史文化底蘊的清末、民國時期老股票,到目前為止,我已經(jīng)收藏了數(shù)百張從清末、民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實物股票。在我看來,每一張老股票都包含著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包含著一段歷史。每一張老股票都記載了歲月的滄桑變遷,而每一段時代變遷都在老股票上留下深深的印記。

2007年,由我編著的《稀珍老上海股票鑒藏錄》由上海遠東出版社出版。此書匯集了清末至1949年間,上海120多家知名企業(yè)發(fā)行的實物股票、債券140多張,涵蓋了金融、工業(yè)、商業(yè)、公用事業(yè)、房地產(chǎn)、文化出版、電影娛樂等各個行業(yè)。編著這樣一本書,是出于我對上海這座城市深厚積淀的深深眷戀,出于對上海民族資本家坎坷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的深深敬佩,出于對上海老股票厚重文化底蘊的深深迷戀。2012年9月,我與中國股票博物館館長任良成先生合作編著的《中國近代名人股票鑒藏錄》由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精選了中國近代史上100位名人的實物股票,向讀者介紹了他們篳路藍縷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具有相當?shù)氖妨蟽r值。2020年6月,余慶生博士與我合作編著的《中國證券典藏大系——民國文化股票卷》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出版。文化類老股票是近代中國老股票寶庫中的燦爛瑰寶,收藏、保存、展示文化類老股票,是對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延續(xù),更是對燦爛歷史文化價值的重新認識與歷史傳承。
在出版老股票工具書之余,我還在《新民晚報》《第一財經(jīng)日報》《新聞午報》《行家》等報刊雜志刊登各類股藏文章100多篇,全面介紹了中國各個時期股票發(fā)行的歷史背景、股份公司概況以及股票中那些名人名事、名企名店背后鮮為人知的故事。
已過古稀之年的我,在電視這一行當已經(jīng)干了近30年光景,如今早已退休在家享受天倫之樂,主要興趣愛好還是放在股票收藏和研究上。在我看來,中國老股票集史料性、文化性、藝術性、欣賞性于一身,它所具有的文物史料價值、收藏投資價值、藝術欣賞價值、理論研究價值等,都還遠遠未被人們所認識、所重視,它仍是一塊未開墾的“處女地”。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老股票文化理念的深入,隨著更多股藏人士的參與,老股票收藏和老股票研究一定會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