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捷明
【摘要】在社會主義文化振興戰略深入開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重視對“紅色文化”的挖掘和運用,一系列基于德育理念而形成的教學思路和策略也應運而生,并取得了一系列頗為顯著的教育成果。基于以上幾方面認識,筆者立足于河源市紫金縣蘇區鎮小學,圍繞“紅色基因永傳承,立德樹人擔使命”一題撰文,并從不同角度出發提出一些個人看法和建議,希望可以對諸位的工作優化帶來一定的幫助和靈感。
【關鍵詞】紅色鄉土資源;學校;文化建設
河源市紫金縣蘇區鎮是廣東省內著名的革命老區,是中國唯一以“蘇區”命名的鄉鎮,是廣東最早點燃革命薪火的地方之一,是全國最早建立農會組織、農民武裝和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地方之一。憑借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蘇區鎮小學的德育工作呈現出了格外鮮明的“紅色主題”。同時,校園的德育建設工作亦承擔起了更多的“弘揚紅色文化、傳承革命經典”的歷史和政治任務。在筆者看來,這一系列工作的開展特別需要本校所有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德育干部、教師對本土紅色資源的深入開發和對本校德育條件、需求的理性剖析,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開展對應的具體工作。
一、依托鄉土紅色資源完善校園環境建設,彰顯校園德育氛圍
(一)開辟蘇區鎮小學紅色德育文化廳
作為歷史悠久的革命老區,蘇區鎮的每一方土地都蘊含著濃郁的“紅色氣息”,處處都發生過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涌現出了無數可親可敬的英雄人物。蘇區鎮小學要選擇其中富有代表價值的資源開辟出紅色鄉土文化的陳列室,把在當地歷史上所發生的戰斗故事、英雄人物的突出事跡等通過文字、圖片的形式集中展現出來,顯現那些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毅果敢的戰斗精神,為本校學生樹立起一位又一位鮮活、真實的成長榜樣。
(二)打造蘇區鎮小學紅色德育景點
蘇區鎮小學要依托校園墻面等平臺繪制、創設頗具紅色鄉土文化宣傳效力的德育窗口,將富有紅色教育意義的鄉土故事、革命英雄人物等文化內容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向學生做生動展示,讓學生在課間漫步和上下學途中能夠自然而然地感受家鄉紅色文化的無窮魅力,并在這一過程中受到來自紅色理念的道德熏陶和精神洗禮。
二、依托鄉土紅色資源完善校園文化活動,完善校園德育平臺
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蘇區鎮小學應當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設計、執行各具針對性的具體策略:對于低年級學生,要重點突出紅色紀律教育,培養學生遵守校規校紀的自覺意識,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對于中年級學生,要突出針對集體主義觀念的教育力度,引導學生樹立起鮮明的主人翁意識,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集體爭取榮譽;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則要注重突出理想教育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形成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宏圖遠志。
三、依托鄉土紅色資源完善校園課程建設,夯實校園德育基礎
在開展“紅色德育”工作的過程中,蘇區鎮小學教師要以“持之以恒”的態度投身其中,借助調閱檔案、走訪革命前輩等方式搜集、掌握翔實的素材訊息并以之為依托建立起一套完備的“鄉土紅色文化檔案”,而后根據學生德育成長的需求和學生的認知年齡特點開發紅色校本自主閱讀讀本。
這一讀本在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道德發展訴求,在內容上可呈現出“紅色家園”“英雄同鄉”“革命故事”等三大版塊。同時,在每個版塊中進一步劃分出“我為英雄唱贊歌”“先輩火種,由我傳承”等具體內容。
四、依托鄉土紅色資源完善校園制度構建,規范校園德育模式
在具體的德育工作當中,蘇區鎮小學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從紅色理念中挖掘、吸收革命先烈恪守革命紀律、弘揚革命友誼的可貴精神,鼓舞他們將這些包含“正能量”的精神理念融入到日常的點滴行動中。有關教師在制訂各項校園規章制度的工作中應當充分彰顯出對民主集中制的尊重,發動廣大同仁和學生為校園的制度文化建設而獻言獻策,讓集體的智慧成為推動校園制度完善和德育工作優化的強勁驅動。
五、依托鄉土紅色資源完善校園教師建設,強化校園德育主干
必須要看到的是,校園教師隊伍的綜合建設在本質上來說就是紅色理念在學校管理隊伍建設中的具體表現,二者之間具有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根據這一客觀認識,蘇區鎮小學要充分運用本地的鄉土文化資源,準確把握“紅色價值觀”理念下的育人準則,將紅色文化鄉土資源的無窮能量深度貫徹到對學校領導班子和全體教師的精神、工作文明建設當中,引導教師樹立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養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并以此為驅動使教師自覺地實現個人業務能力的內化發展和長效優化,進而形成良好的教書育人的文化氛圍。
六、依托鄉土紅色資源完善校園工作評價,鞏固校園德育體系
(一)強化校園紅色德育自我考核機制
蘇區鎮小學要在充分理解、吸收鄉土紅色文化理念的基礎上建立起一整套的自我考核機制,依托學校教職工委員會、學生委員會及家長委員會等民主組織,依托階段性工作考核、責任質詢及工作成果民主驗收等公開的活載體式,對有關人員、部門的德育工作執行、落實情況進行精準的量化考核和成果評定,同時要在校園范圍內進行意見征求和公示活動。
(二)擴大校園紅色德育社會監督渠道
在進一步完善校園內部德育考核的同時,蘇區鎮小學還應當著力于對自身鄉土紅色氣質的培育及校園道德文化的建設工作成果宣傳,積極發動社會各界有關人士對本校的紅色德育工作質量、成果和履責過程進行全程監督,并要通過設立意見箱、留言板、社會建議征詢辦公室等方式實現社會建議、意見和成果評價等信息的廣泛搜集。
綜上所述,“紅色基因”是鐫刻在中國人民血脈中的光輝烙印,理應成為我國全體教育工作者開展各項工作的根本指引與核心理念。全體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認識并努力踐行這一認知,在德育工作中樹立起鮮明的“鄉土紅色文化開發”意識,依托本地特色資源和具體教育任務完善德育工作的開展思路、策略,不斷加大對鄉土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力度,引導學生的道德素養、思想水準向著正確的方向提升、發展,弘揚中國共產黨優良傳統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鮮明特征,培養出一代又一代“既紅又專”的國家棟梁,并為我國德育工作體系的完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李方正.談“紅色基因”在中小學德育工作中的弘揚價值[J].知識窗,2017(11):44-45.
[2]郭鳳竹.鄉土紅色文化在小學德育建設中的開發路徑[J].湖南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3):111-112.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