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在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中,有51.85%表示自己睡眠淺、容易醒,29.63%的人會頻繁起夜。報告認為,提升民眾睡眠質量應成為一項“民生工程”。那么,中老年人的常見睡眠問題有哪些?如何進入深度睡眠?
近日,《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2)》等關于中國睡眠研究數據陸續公開,健康睡眠成為國人關注熱點。
浙江杭州一份針對不同年齡段人群睡眠質量的調查顯示,在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中,有51.85%表示自己睡眠淺、容易醒,29.63%的人會頻繁起夜。中老年人的常見睡眠問題有哪些?如何進入深度睡眠?
哪些群體最缺覺
據《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2)》顯示,在過去10年,國人睡得越來越晚,睡眠問題越來越多。2021年,64.75%的被調查者每天實際睡眠時長不足8個小時,新手媽媽、學生、職場人士等群體睡眠問題突出。
《都市上班族睡眠狀況報告》統計了2021年受睡眠困擾的十大行業的從業者,分別是:教培從事者、銷售人員、服務人員、互聯網行業從業者、建筑工人等體力勞動者、醫務人員、公務員、金融從業者、創業者、企業管理者。
睡眠不佳成為困擾打工人的普遍問題。近五成的上班族反映睡眠質量不佳,僅有30.6%上班族深度睡眠時間達標。調查結果還顯示,在睡眠質量不好的上班族中,51.6%表現為記憶力下降,47.8%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在睡眠時間小于6個小時的人群中,25.5%存在超重。
失眠障癥有六大表現
《2021年運動與睡眠白皮書》顯示,當下,中國有超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
廣州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潘集陽表示,隨著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導致人們在壓力下患上了失眠癥。
一般情況下,人們把偶爾出現、間斷出現以及持續不超過1個月的失眠稱為暫時性失眠,把失眠癥狀持續1至6個月的失眠稱為短期性失眠,把超過6個月以上的失眠稱為慢性失眠。失眠癥有六大表現:
睡眠質量不好。有的人會有夜晚無法入睡、時睡時醒以及睡眠時間減少的情況。還有的人雖然能夠入睡,卻感到睡眠不能解乏,醒后仍有疲勞感。
記憶力下降。具體表現在記憶力嚴重減退,事情如果不立即去做,轉眼間就會忘記。
注意力不集中。多數人晚上睡不好,導致白天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能力下降等,無法正常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務。
頭痛、頭暈。晚上睡不好會讓人早起精神不佳,嚴重者甚至會出現頭痛、頭暈的情況。
情緒失控。不開心、容易生氣、脾氣暴躁等,都是情緒失控的表現。
身體出現異常。有的人會表現為胸悶、心悸、血壓不穩定等心腦血管系統障礙,還有的人會表現為腹瀉、胃部悶脹以及便秘等消化系統異常。
專家給中老年人睡眠支招
為呼吁國人重視睡眠健康、提高民眾睡眠質量,《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2)》號召全民踐行“118”健康睡眠理念,即“11點睡覺,睡夠8小時”,樹立健康睡眠理念,掌握睡眠“主動權”。報告認為,提升民眾睡眠質量應成為一項“民生工程”,應該將其與改善衣食住行狀況同等看待。
那么,如何進入深度睡眠、高枕無憂?專家表示,現代人的身體結構及生物鐘并沒有進化到能夠熬夜的體質。因此,建議大家要調節好睡眠生物鐘。
老年人睡前可適當散步、靜坐,通過慢節奏活動來放松身體。入睡困難的人不妨在睡前按揉安眠穴。安眠穴的取穴方法是:把耳垂貼到頭部皮膚,耳垂下方為翳風穴。手指沿耳垂向脊柱方向推到發際內一寸的大筋處,大筋兩旁凹陷處為風池穴。風池穴和翳風穴連線的中點就是安眠穴。用手指尖按住安眠穴,按揉2至3分鐘,便會逐漸產生睡意。
很多人習慣睡高枕頭。殊不知,睡覺時使用過高的枕頭,會使頸部軟組織過度緊張,易發生落枕,久而久之還會導致頸椎病。當然,枕頭過低或不用枕頭也不利于健康。人仰臥時不墊枕頭會過分后仰,易張口呼吸,進而導致口干、舌燥、咽喉疼痛、打呼嚕。
枕頭的高度應根據個人肩寬、胖瘦和睡姿來確定。習慣仰睡的人,枕頭的高度應該相當于一個拳頭的高度(握拳虎口向上的高度)。習慣側睡的人,枕頭的高度可以約等于一側肩寬的高度。
多夢容易導致人們夜間睡眠質量差,以致白天精神不佳,甚至伴有心悸、頭暈乏力、健忘等癥狀,比失眠對身體的影響還大。從中醫上講,夢由“心”生,心氣虛、心血虛、心神失養等都可導致多夢。這類人必要時應進行相關檢查,以排除引起多夢的一些常見病,如臟病、腎病等。對于多夢易醒、心煩失眠,兼有健忘頭昏、心脾兩虛、陰血不足的人群,可用酸棗仁和小米熬粥喝。對于情志過激、大怒之后多夢失眠的人群,不妨喝點兒梔子豆豉湯:取梔子10克,淡豆豉30粒,一起煮水代茶飲,可以改善心煩、多夢。
入睡困難除了與心理有關外,還可能是臟腑功能失調所致。這類人可吃些大棗、酸棗仁、山藥等益氣補血的食物,平時還可取黃芪、黨參、白術各10克,用開水沖泡代茶飲。
此外,腎功能低下的人可能會頻繁起夜。想要緩解夜尿多的問題,平時可以多吃一些黑米、黑豆、黑芝麻、枸杞等。此外,睡前可用溫水泡腳,在泡腳水里加一些干姜、肉桂或艾葉,補腎陽的效果會更好。
(《齊魯晚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