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越
自2006年,俄羅斯遠東國立大學設立第一所孔子學院以來,光陰荏苒,時間如梭。十余年后的今天,孔子學院在俄羅斯的規模已逐漸壯大,俄羅斯國內的孔子學院數量已攀升至17所。漢語學習熱潮持續高漲,離不開中俄兩國雙方的努力。無論是“一帶一路”的政策支持,還是中俄兩國睦鄰友好的伙伴關系,都為漢語教學在俄羅斯的發展增添動力。伏爾加格勒作為俄羅斯重要的南方城市,與中方院校天津外國語大學通力合作,于2010年在伏爾加格勒國立師范大學設立當地第一所孔子學院。無數俄羅斯文豪筆下風光無限的伏爾加河畔,作為教授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的孔子學院在這里扎根落戶。本文從漢語學習環境、漢語學習者情況、漢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應對方法等方面,介紹伏爾加格勒國立師范大學孔子學院的漢語教學現狀,供大家批評指正。
伏爾加格勒隸屬于伏爾加格勒州,地處俄羅斯的歐洲大陸板塊。距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約1000公里。城市坐落于伏爾加河下游平原處,向西不遠處就是聲名遠播的頓河。伏爾加格勒國立師范大學(以下簡稱“伏師大”)孔子學院位于伏爾加格勒城市中心,孔子學院位于伏師大學校內,擁有沉浸式的漢語教學環境,配備語音教室一間,漢語教室共4間。伏師大孔子學院分春秋兩季招生,每期招生人數大概在200~300人。孔子學院師資隊伍由漢辦通過中方院校派遣的漢語教師、志愿者及外方教師組成,共有4名中方志愿者、1名中方公派教師、中外方院長各一名,以及俄方7名本土教師。學習者的漢語水平大多為零基礎或初級,零基礎或初級課程一般是由掌握俄語的中國教師和本土教師共同負責,中高級班級由漢語國際教育及相關專業的中國教師負責。
伏師大孔子學院的漢語學習者情況總體呈樹狀分布,零基礎、初級水平的學生居多。中高級水平的漢語學習者相對有限,兩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中方教師即可擔負起中高級的所有漢語課程。(漢語學習者的水平劃分,以是否通過2009年版新HSK考試4級為標準:4級以下為初級水平;4級及以上為中高級水平。)學生年齡從7歲到45歲不等,學習者大多數為在校中小學生以及伏師大本科對外師范專業(對外英語或對外漢語)的大學生。還有部分已工作、對中華文化有濃厚興趣的學習者,也選擇來孔子學院學習漢語。
伏師大孔院的學習者情況較為復雜。初級水平的學習者在邁向中高級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導致學習的瓶頸期過長。究其原因,結合學生自身情況以及教學時出現的問題,概括為以下兩個方面:
1.動機與情感因素
每學期伊始,伏師大孔院會安排孔子學院教師對報名學生進行一對一或多對一的口語測試,以判定學生的漢語水平,并根據不同水平劃分至不同的班級進行學習。因中方教師師資有限,因此并非所有學生都能被分到中國教師的課堂中去。大多數剛剛接觸漢語的學習者,以及有一定學習經歷、進步緩慢的初級水平學習者,會被分配到本土教師的班級中。從拼音學起,具有一定的語言基礎后,才有可能進入中國教師的漢語課堂。分班的依據除去最重要的漢語語言水平之外,還會考慮其他因素,如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以及對待漢語學習的態度等。比如,薩沙是一名中學生,他學習了三年漢語,沒有考過HSK,但是他很想去中國留學,他打算在本學期報名HSK4的考試。此時,若老師在入學前的口語測試中,判定他的漢語水平達到或接近HSK的3級,可酌情將該生添加至HSK4級的班級中,盡管該生此前并未持有HSK的等級證書。也有另一些特殊情況,如本學期達到中、高級水平的學生人數過少,為避免班級設置的冗余以及師資的浪費,可能會出現不同漢語水平等級的學生合班上課的情況。此時,對教師和學生而言,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戰。尤其對教師來說,如何在課堂中兼顧不同水平的學生,在教材的選擇上又該遵循什么原則,都是難題;而對學生來說,低水平的學生如何跟得上班級的進度,高水平的學生能不能做到溫故而知新,都存在不確定性。不同水平的學生動機也不相同,因此,對于漢語學習的動力也是參差不齊。通常情況下,將HSK等級作為近景目標的學生,語言能力進步更快;而在中高級,往更高級水平邁進的過程中,對中國文化感興趣,課下主動去接觸目的語文化的學習者顯著性的進步會更大。


然而,伏師大孔院的漢語學習者動機并非都具備如此明確的目標。在訪談與調查中發現,成年的漢語學習者往往不會設置明確的學習目標。不同于中小學生對于漢語的學習需求,目標在于考取HSK水平等級證書,或作為高考備選的外語科目。因此在動機與對待漢語的情感態度方面,成年學習者的學習動力會有所差異。成年學習者因工作與家庭等因素,學習時間難以保證。從學習時間上來看,未成年學習者更具優勢。
2.言語技能“兩大難”
在伏師大孔子學院任教期間,無論是課堂的小測驗、抽查,還是學期末考試、HSK考試,學生在聽、說兩項言語技能中的表現都明顯好于讀、寫兩項。學生在HSK考試中最大的失分項是在寫作部分。俄羅斯孔子學院普遍存在招生對象水平參差不齊,學生動機多集中于備考。此外,需要按言語技能安排課程,尤其是寫作與長篇閱讀的相關技能訓練。學生在漢語課堂中很難有單獨的寫作練習或專門的閱讀練習機會。在學習每一課新課程后,僅僅通過課上或課下完成配套練習冊并不足以達到學習的目的與效果。除此之外,學生的性格與態度也是言語技能發展不均衡的另一因素。俄羅斯學生在漢語課堂中的表現根據認知方式劃分,普遍以沖動型為主,遇到新的知識點會積極地進行練習與反饋。喜歡用漢語與老師交流,課堂氣氛活躍。正是在這種課堂氛圍下,學生的聽、說兩種言語技能進步較快。然而落實到卷面上、比較規范的讀、寫兩種言語技能則成為俄羅斯學生漢語水平發展道路上的“兩大難”。俄羅斯漢語學習者在閱讀上最大障礙是詞匯量的不足。盡管在孔子學院的漢語課堂上每節課都會學習不同的新詞匯,但在更換語境后,放到長語篇中,學習者就很難再次識別。尤其HSK4-5級考試中很多閱讀是議論文、說明文的體裁,增加了考試難度。而詞匯量的積累,除了課堂上教師的講解與操練,還需要學生在課下多做相關的練習和測試。課下的監管對于教師來說,往往會落實到課后作業的布置上。孔子學院的課程屬于興趣班,部分班級的作業反饋情況不盡人意。所以在課堂上對新詞匯學習淺嘗輒止,課下又束之高閣,詞匯量的匱乏難以避免。寫作與閱讀的基礎是詞匯,詞匯不豐富,加之學習者對于漢語初級語法的掌握不扎實,因而造成了俄羅斯漢語學習者讀、寫“兩大難”的局面。
針對學生在動機與情感因素中產生的問題,作為教師,首先應當對傳統課堂與對外漢語課堂有所區分。國內語文課堂,以教師講授為主。對外漢語課堂更強調師生的互動與課堂氣氛。俄羅斯學生遇到新知識點會異常興奮,并且由之產生很多問題。課堂氛圍會比較活躍。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學會做課堂的“主持人”,將這種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引導好。既不能為了課堂秩序而影響學生積極性,又不能讓教學氣氛任意發展,導致課堂紀律混亂。我們可以采用任務型教學法,將知識點與課堂氛圍相融合,在“做”中學,在“玩”中學,以合理引導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對于一些枯燥的語法知識,學習時要多結合語境。要做到每一個新語法都有可造的句子、可依傍的語境,提高學生的學習成就感,讓他們領略到漢語學習的魅力與樂趣,從而打破漢語難、漢字難在學生心中的刻板印象。此外,了解到很多不具備近景動機的學習者是因為熱愛中國文化來到孔子學院,根據這個動機,漢語教師可以隨之調整自己的授課方式,從文化相關的話題入手進行教學設計。在初中級課堂上,注重提升學生的語言技能,在漢語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后,適當增加中國文化知識,不僅可以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而且能夠促進他們的漢語學習。

而對于另一難題——言語技能的提升,可根據聽說讀寫四種言語技能設置相應的漢語技能課,如漢語聽說課、漢語讀寫課等。這樣能使具有近景目標的學生補齊短板和不足。更具針對性的課程設置也符合不同人群對于漢語學習的需求。教師可以在綜合課的基礎之上,根據不同班級的情況,側重于學生薄弱的言語技能,增添一部分練習課。漢語教師對于綜合課的課程安排,應酌情兼顧四種言語技能,讓學生全面發展,不能讓學生做只會聽和說的“白字先生”,同時也不能讓學生只顧讀寫,學成“啞巴漢語”。
2022年是《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21周年,中俄兩國保持高水平的政治互信和戰略協作,中俄關系不斷發展,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習近平主席指出“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俄羅斯孔子學院在增進兩國人民友誼、促進民心相通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伏師大孔子學院的漢語學習環境、學習者情況、存在問題是俄羅斯大部分孔子學院漢語學習現狀的縮影,俄羅斯孔子學院在未來發展中機遇與挑戰并存。“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傳播中華文化,建設文化強國,孔子學院重任在肩,任重道遠,其必將為努力助推中外交流掀開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