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信息技術也成為了各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一種新型技術,且已經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信息技術的應用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大推動力。而教學也是一樣,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需要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進行充分的掌握,從而將課堂教學效果進行顯著的提升。本文就初中歷史課堂中信息技術的實際使用進行分析和探討,旨在提升當前初中歷史的教學水平。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歷史;教學策略
引言:
在目前新課改實施和不斷深入的時間背景下,教師要將教學質量進行提升,并不斷改善當前的教學模式,因此信息技術的利用就是非常關鍵的教學質量改善方法。在當前信息化的時代中,信息技術的運用也成為了現代化教學的重要趨勢,而初中教學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信息化教學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將教學變得更具直觀性和生動性,同時也可以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提升。在講解歷史時很多部分都是比較枯燥的,而采用信息技術就可以將學生的精力集中,從而提升當前課堂的教學效率,這一模式相較傳統的教學方式具有明顯的優勢。
一、信息化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優勢
1.有利于提升教學直觀性
歷史課程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因此教師需要對這一點有充分的認知,并在課堂中針對這一劣勢進行改善,提升歷史教學的生動和直觀性,采用信息化教學可以更加直觀的將國內外歷史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等內容進行更加直觀的展示,學生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快速的記憶。信息化教學的優勢就是具有直觀性和生動性,可以將傳統教學的乏味進行摒棄,從而設計更具體驗感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就學習到了歷史知識,提升教學的效率。
2.有利于拓寬學生知識面
歷史教學一般都是在歷史課堂中學習有限的一些歷史知識,而有限的歷史知識也很難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將其知識面進行拓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在多媒體平臺上播放這一時代同期發生的其他歷史故事,不僅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知識面,在學生進行記憶時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進行聯想,增加學生的記憶點。
3.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歷史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是通過對課本中的知識點進行灌輸性的講解,這種教學方式不僅非常的單調,還比較乏味,部分學生在講解過程中會逐漸的失去興趣,從而走神開小差,難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而利用信息化教學可以有效地通過多媒體平臺的教學方式將“二維教學”轉變為“三維教學”,通過多媒體的音畫和聲像資料的結合,加入教師的講解,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學的生動性,從而提升學生對歷史的興趣,非常的適合初中年齡段比較好動的學生。
二、信息化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運用要點
1.為學生設置有效教學情境
歷史科目和其他科目具有一定的差異,主要是由于歷史科目中的教學內容基本都是我國或其他國家在歷史中的一些事件和人物等,難以和現階段的日常生活進行聯系,同時,部分教學內容已經難以在當前的生活中找到類似的事物或相關的事物,這也會導致學生對歷史科目缺乏興趣,非常容易給學生留下枯燥和單調的印象。
因此教師針對這一問題就需要充分的將信息化教學進行利用,使用信息化教學根據當前的實際教學內容來設計更具針對性的教學情境,將歷史課本中比較枯燥的內容進行生動化,改善課堂中的教學氛圍。
例如在學習《金與南宋的對峙》課文中,教師可以將這一時間中同期發生的其他歷史故事以及當時歷史的背景通過PPT 的方式向學生進行展示和講解,在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和學生進行適當的互動,讓學生在看課件的同時,探討其中的一些史實重點,比如“金是怎么將北宋滅掉的?”“金與南宋又是什么關系?”等,這種方式不僅將課堂生動性進行有效的提升,還可以讓學生對課程內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2.對教材的教學內容進行拓展
素質教育提倡教學中不僅需要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僅依靠課文中的內容是很難實現這一教學目標的,這就需要將課文的內容進行拓展。這就運用到了信息技術,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將有關于教學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的其他事件向學生進行介紹,讓學生對歷史有更加開闊的認知。
例如在學習《兩漢的科技與文化》一節中,教師可以在講解的過程中,根據課本中的內容進行拓展,課本中所記錄的并不是全部,可以就這一時期的重要人物和發明進行補充,比如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張衡發明了地動儀等等,并在多媒體上給學生進行課件的展示,讓學生通過課件了解更多關于這一時期中重要人物的故事和事跡。同時也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下去搜集資料,進一步對歷史進行掌握和了解,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但是教師在設計課件時需要注意的是將圖片簡潔化,避免圖片和視頻太過花哨導致學生將精美的圖片和動畫進行重點關注,忽略了學習的重點。
3.進行師生課后互動
課后互動也是在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互動可以使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更充分的掌握,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互動來對教師進行請教,詢問自己在課堂中不理解的部分,進行再次的學習和鞏固。這一步驟可以利用微信小程序或一些交流軟件進行,如果學生在當天的教學中存在疑問,可以對教師進行課下留言,教師看到后和學生進行溝通,并再次講解學生不理解的重難點,并在講解后對學生進行測評。在教學過程中,很容易出現一些比較常見的難點,教師可以就這一難點對所有學生進行統一的再次鞏固,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初中歷史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將信息技術和初中歷史進行良好的融合,利用信息技術將初中歷史的優勢進行充分的發揮,給學生打造一個優質的教學課堂,提升歷史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黃國宏.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歷史教學優化思路[J]. 華夏教師,2019(19):25-26.
[2]鄭林,劉微娜,王小瓊,黃蕊. “智慧學伴”促進初中歷史精準教學的探索[J]. 中國電化教育,2019(01):65-69.
作者簡介:黃秀瓊,(1971-),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四川成都,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