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忠
摘要:為在義務教育階段的關鍵時期,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增強體育教學效果。本文以“雙減”政策為導向,對如何在初中體育課堂上實現“減負增效”目標展開討論。旨在緩解學生學習壓力,改善學生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夯實我國體育教育事業基礎。
關鍵詞:“雙減”政策;初中體育;“減負增效”
引言:
體育課程是增強學生身體素質,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學科。但在“雙減”政策影響下,教師在初中體育教學活動中,還應在“減負”基礎上,確保體育教學的有效性,針對性的培養學生體育素養,增強體育課程的育人功能。高效率的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有序的完成初中體育教學任務。
一、初中體育“減負增效”的實施目標
根據2021年國家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文件可知。在義務教育階段中,教師在學科教學中需要為學生設計豐富多彩、利于學生興趣培養的團體活動,針對性的培養學生藝術素養、文體能力、勞動意識。在此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理念不斷更新,受“雙減”政策影響,現階段,體育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課余時間,科學為學生安排體育活動,帶領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用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改善初中生身體素質。但是為實現“體育育人”的根本目標,教師在落實“雙減政策”的同時,還應不斷增強體育教學的“實效性”,達成“減負增效”的教學目標,保障初中體育教學質量。
二、“雙減”背景下初中體育“減負增效”的基本思路
(一)合理安排體育課程時間
為創新初中體育教學模式,實現“減負增效”的教育目標,教師應合理安排初中體育課程,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強化體育育人功能。體育教師應以體育課堂為“主陣地”,關注體育教學效果,嚴把體育教學的“質量關”,保證學生每天鍛煉時間的充足。
在此期間,為落實“雙減”政策,教師可根據初中生身心健康水平、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課程教學目標,將“陽光體育”活動落實在體育課堂內,合理的規劃體育課程實踐過程,培養學生體育鍛煉意識。讓學生能夠自覺的參與體育項目,在體育課堂內外主動進行體育鍛煉。例如,對于初中院校而言,初一初二年級的學生,其體育課程主要目標在于培養學生體育興趣、體育習慣,潛移默化的改善學生身體素質,而對于初三年級學生,教師需借助體育課程緩解學生學習壓力,增強學生體質。所以教師在設計體育活動時,應保證體育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以及體育課程時間與學生需求的匹配度[1]。
例如在初中體育教材中“籃球”的這節課中,教師可根據初二年級學生的體育教學目標,合理的規劃體育課堂時間。教師可采用“理論+實踐”的教學方法,重點培養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興趣,所以在講解籃球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用名人事跡、籃球相關的趣味游戲,集中學生在體育課堂的注意力。正式授課時,教師可結合男女生對籃球的興趣偏好,設計花樣籃球、競賽籃球活動,組織學生按照自身興趣,有序的參與籃球活動,體會籃球運動的過程。
(二)打造特色體育課程
體育作為課外實踐活動,對減輕學生學習壓力,幫助學生放松心情、放松身體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所以在“雙減”政策影響下,教師應充分利用校內外體育教學資源,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打造特色化的體育課程。用特色的體育活動,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使學生產生較強的體育意識,能夠形成積極向上、健康的精神面貌。除此之外,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雙減”政策,其本質是讓教師將運動時間歸還給學生,即采用內容多樣的體育課程,調動學生在體育課堂的積極性,激發學生體育鍛煉興趣,使教師能夠利用體育課程鍛煉學生意志力,增強初中生的體力、抗壓能力。使初中生在享受體育課程樂趣的同時,其體質得以改善,逐步實現體育課程減負增效的基本目標[2]。
比如某中學在雙減政策的影響下,堅持因“校”制宜的基本原則,設計特色化的體育課程,精準的在大課間進行特色體育活動,全面的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該校在體育活動中,用啦啦操、跑操的方式,同步增強“鍛煉效果”、“學校體育特色化”,同時持續的挖掘社會體育教育資源,聘請高素質體育教師,用個性化的體育教學服務,滿足初中各年級學生的體育鍛煉需求,打造“活力校園”氛圍。實施特色體育活動期間,學校鼓勵師生齊參與,用教師帶動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育課程的實效性。
(三)豐富體育課程內容
在“雙減”政策影響下,學生體育活動時間明顯增加,但為避免體育課程對學生造成心理負擔。教師仍需將“減負增效”理念融入體育課堂中,而興趣是學生有效學習的關鍵。對此,教師應豐富體育課程內容,將校園足球、武術、健美操、籃球等體育項目滲透在體育課程內,用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體會體育課堂的趣味性。以人教版八年級體育教材中“體操”這節課為例。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創設互動情境,用奧運會中體操運動員的表現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學生正式學習這節課前,教師組織學生觀看奧運會中體操項目的精彩瞬間。使學生體會體操精神,對體操產生興趣,從而樂于主動的學習體操技能。之后,教師為學生用科普游戲的方式,為學生宣傳體操運動的相關知識,使學生初步的認知體操,有效的內化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三、結語
綜上所述,為貫徹落實新時期的體育教育理念,響應國家“雙減”政策,培養健康的社會人才。教師應結合初中生的健康需求,關注學生身心健康,針對性的優化體育課堂設計,在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緩解學生課程壓力的基礎上,有效的培養學生體育素養,提升初中體育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鄭春蓉.讓初中體育課堂再現光彩[J].考試周刊,2019(01):16-18.
[2]俞海東.用體育游戲創建初中快樂體育課堂[J].新智慧,2018(03):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