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于舒,李秀萍,章麗姣,胡天天,呂婷婷,朱麗萍,周小永,胡貝貝,潘紅英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浙江杭州 310016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又稱急性腦梗死,約占全部腦卒中的70%,是較常見的腦卒中類型,其治療關鍵在于盡早開通阻塞血管、搶救缺血半暗帶[1]。發病4.5 h內靜脈溶栓是治療AIS的首選方法之一[2]。因此,腦卒中急救的有效性,多部門合作的流暢性,診治的及時性,對降低患者的致殘率和病死率較為重要。目前,普通病房護士對腦卒中專科知識掌握程度較低、多部門合作模式不熟悉、溶栓藥物的使用及注意事項掌握不足等,均可導致靜脈溶栓治療延遲。因此,加強對普通病房護士腦卒中急救的培訓,對及早治療、改善預后效果、減輕患者負擔有重要意義。與傳統培訓方式相比,翻轉式課堂更重視互動交流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培訓,能提高學員學習的積極性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多領域取得了較好的培訓效果[3]。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在建立快速急診評估和啟動腦卒中應急流程后,采用基于微視頻的翻轉式課堂和傳統課堂兩種模式對非專科護士進行應急流程的培訓,比較其培訓效果,現報告如下。
本研究選取2020年5月12日至6月12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普通病房的護士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在崗超過半年;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既往在神經內科或神經外科工作超過3個月。本研究納入護士179人,均為女性,其中2人未完成全部培訓課程,最終納入177人。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87人,平均年齡(26.35±3.25)歲,學歷均為本科;對照組90人,平均年齡(27.19±2.98)歲,學歷均為本科。兩組護士在年齡和學歷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得了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編號20210325-31。
1.2.1觀察組
基于微視頻進行翻轉式課堂教學。每次培訓的護士為22人左右,分4批完成培訓。第一步:護士課前利用教師分發的教學資源自主學習腦卒中概述、救治流程、靜脈溶栓、并發癥處理的相關理論知識,并通過微信掃碼觀看微視頻,學習腦卒中的急救流程。第二步:集中培訓。培訓時間為半天,培訓時先以問卷星的形式完成理論知識測評;測評結束后,老師答疑,梳理并解析重點難點;然后護士兩人一組依次進行操作演練考核,由護士長及教育護士進行考核評分;全員考核完成后,觀看回顧考核視頻,總結分析錯誤點并進行課后滿意度測評。本課堂所使用的微視頻約5 min,所有場景和環節均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拍攝完成。由腦卒中專科護士根據腦卒中應急流程制作演練腳本。視頻中涉及神經內科醫生及檢驗科、實驗室、藥劑科、發送部等多個部門,視頻中應急流程中的角色均由對應科室專業人員扮演;患者由標準化病人扮演。視頻拍攝時,遠景以環境、護士分工及場景轉變為主,遠景鏡頭以表現流程的時間先后順序及各部門人員職責內容為主;近景鏡頭以細節部分為主,如標準化病人的神經系統體征表現、留置針型號及腦卒中加急紅色標簽等。剪輯視頻時通過字體顏色標注、文字閃動、字幕解說等提示重點內容。視頻完成后由腦卒中高級專科護士及各部門專科負責人審閱,根據問題改進,最后完成腦卒中應急演練視頻。
1.2.2對照組
采用小班化培訓的方式,每次培訓的學員為30人,分3批完成培訓。由副主任護師進行理論教學,培訓時間為1 d,上午進行理論授課,下午進行應急流程操作模擬演練。理論授課時,由授課老師采用PPT授課的形式講解腦卒中相關理論知識;操作演練的方法及考核標準均與觀察組的方法一致。
教學結束后,采用統一的試卷對研究對象進行測試,并進行培訓滿意度測評。
1.3.1理論考試
理論考試分為單選題和多選題的形式,考試范圍主要為腦卒中的臨床表現、如何快速識別、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救治流程、靜脈溶栓、溶栓后并發癥的識別等,滿分為100分。
1.3.2操作演練考試
考核評分表根據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腦卒中急救流程制定,包括對腦卒中的快速識別并啟動卒中應急流程(10分)、10 min內雙人配合下完成顱腦CT檢查前準備(30分)、正確進行溶栓藥物的配置及使用(30分)、說出靜脈溶栓后注意事項及識別溶栓后并發癥(20分)、操作過程流暢并注意患者及家屬的人文關懷(10分)。
1.3.3滿意度調查
滿意度調查的內容:培訓主題有意義;培訓達到預期目標;對培訓方式滿意;培訓時間適宜;對老師的授課技巧滿意。每項內容均采用Likert 5級計分法,5分為非常贊同、4分為贊同、3分為一般、2分為不贊同、1分為非常不贊同。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描述性統計方法分析研究對象的年齡、學歷等人口學情況、試卷得分情況和培訓滿意度情況。正態性檢驗后采用t檢驗進行不同組別之間理論及操作演練成績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進行滿意度調查結果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護士培訓后的理論考試成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士理論考試成績
兩組護士的操作演練成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士操作演練成績
兩組護士在培訓主題有意義方面的滿意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培訓達到預期目標等4個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士滿意度調查結果 例(%)

表3(續)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翻轉式課堂教學可提高護士的理論和操作考試成績,與郭艷俠等[4]的研究結果相似。梁美燕等[5]對實習護生的研究結果顯示,翻轉課堂模式能提高護生的理論考試和實踐技能考試成績。但高玲玲等[6]在高校學生中采用翻轉課堂結合微信平臺的教學模式,結果顯示,兩組的理論成績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翻轉式課堂可提高護理教育中學員的實踐操作成績,但在理論考試成績方面各研究結果有所不同,原因可能是授課內容不同。學員對新教授的課程和繼續教育課程的學習掌握程度有差異,對理論知識學習與理論結合實踐的學習掌握程度也存在差異。在考核中若試題內容偏向考核基本知識,兩組學員都易于應答,可能會出現成績無差異的情況。目前研究中的研究對象多為醫院的護士、實習生或在校學生,不同年齡和文化程度的研究對象對新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也會導致不同研究之間出現不同的研究結果。另外,翻轉式課堂的理論知識學習部分為學員自學,非集中授課,可能會存在部分學員未及時學習或學習不充分的情況,也會影響理論考試的成績。
本研究結果顯示,基于微視頻的翻轉式課堂在培訓效果、方式、時間和老師的授課技巧等方面的培訓滿意度優于對照組,與國內外的其他研究結果相似[4-7]。一方面,與傳統的授課方式相比,翻轉式課堂形式新穎,更注重互動交流,同時更具有個性化,有助于激發學員的興趣;另一方面,傳統的培訓方式多是利用學員的休息時間進行集中培訓,而翻轉式課堂的理論學習部分為自主學習,學員可以利用自己的零散時間進行自學,減少了集中培訓的時間,這也有利于提高學員的滿意度。另外,本研究中采用微視頻的形式,可以把復雜的多部門合作、人員時間分配與特定場所形成形象化的圖片記憶和視覺記憶。同時,本研究中熟悉的場地和貼近于臨床真實的視頻拍攝,更能把學員代入流程中,更有利于學習和記憶,因此也能提高滿意度。本研究中培訓主題有意義方面的滿意度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其原因可能是該項內容評價的是培訓的主題內容和目標,而不是培訓的方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