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物質水平越高,人民對上好學的期盼就越強。目前,鄭州市中原區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已逐步由“有學上”轉變為“上好學”,集團化辦學成為推進區域優質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和擴容增量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互助路小學教育集團圍繞“不一樣的學校,一樣的精彩”組團發展理念,本著“共生共進、共建共贏”的目標,以“名校辦新校、強校帶弱校”為運作模式,制定實施方案,研創集團文化,追求內涵建設,打造了“三維五聯三共享六同步”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三維”,即教育資源、教師發展、學生發展;“五聯”,即聯研、聯教、聯培、聯評、聯建;“三共享”,即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優質師資隊伍、共享優質教科研成果;“六同步”即同步教學教研、同步備課研課、同步師資培訓、同步教學進度、同步評價測試、同步質量分析。通過互助共生、攜手共進、謀發展、創特色,促進集團內教師專業成長,整體推進集團內教育均衡、優質、高位發展,共育中原“品質教育”之花。
互助路小學教育集團共有10所學校,其中,核心校為中原區互助路小學,緊密型成員校為互助路小學北校區,協作型成員校為建設路第三小學、錦藝小學、陽光小學、瀾景小學等。在集團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構建過程中,“五聯”是重要載體。具體做法如下——
聯研。集團校之間的教研不是簡單做加法,而是基于集團內各成員校遇到的教學重點、難點組織聯合式的專題教研,致力于達成“1+1=N”的教研效果。為此,集團開展了多種多樣的學科專題教研聯合共享活動,包括:新學期教研會、期末復習教研會、基于標準教學設計研討活動、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研討活動、整本書閱讀教研活動,等等。聯合式的專題教研共享,促進了校際相互交流、互相學習,讓教師的思考更成熟,眼界更開闊、思想更深邃,實現了深度教研,整體提升了集團內教師的專業素養,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
聯教。課堂是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互助路小學教育集團校采取“同課異構”的模式,送教下校“點”對“點”,分享課堂經驗。僅2021年,集團核心校互助路小學共有語、數、英、心理4門學科近20位教師下沉到集團內各成員校,送教超20節課,加上集團其他成員校的送教,將近40節課,活動輻射力度大、覆蓋面廣,送課節數及參與研討教師人數多,真正實現了集團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保證了集團優秀教育資源的共享。同時,借助線上同步課堂以“點”帶“面”,增強了優質輻射。資源共享、信息化助教、現代化手段的運用,已經越來越多地活躍在日常集團教學中。
聯培。2021年,集團內共進行了近40次聯合式教師培訓,其中,基于標準教學設計系列培訓3次,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系列培訓5次,單元整體備課系列培訓6次,課題研究及研究性學習系列培訓4次,各學科復習計劃系列培訓4次,語文想象作文專題研討3次,期中測試學業質量分析研討8次,家庭教育心理沙龍6次。這樣的聯合式培訓,開闊了集團內教師的理論視野,發展了他們的專業技能。
聯評。在構建教師發展共同體的過程中,集團不僅注重聯合式教研、教學和培訓,也重視學校評價體系的建設。集團各成員校共享教學資源,初步嘗試從教學進度、質量監測、分析評價等方面,立足本校校情及特色,分學科分工合作完成學業水平學情調研,集團內進行統一質量分析;對于學生和教師的評價和考核同樣基于集團內容統一商定,再凸顯各學校特色。
聯建。集團內各成員校聯合開展統一而又各具特色的課程整體規劃、課程建設,力求“每所學校都優秀,每所學校都不同”。如錦江小學的“錦生華”課程、西悅城一小的“HAPPY課程”、新街坊小學的“新生活教育PDC項目”課程、西悅城二小的“悅生活”課程、瀾景小學的“五慧”課程等。集團成員校在構建課程的過程中生長、融合、創生,在吸收互助教育集團優秀教育文化的同時,成就更加精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