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煥芝
長期以來,小學和幼兒園存在教育內容分離、銜接階段過度重視知識準備、銜接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對此,鄭州市中原區要求各小學創新課程設置,從思維方式、學習習慣、社會技能等方面開展幼小銜接工作。為了讓幼兒園大班孩子順利、平穩過渡到小學一年級,鄭州市中原區錦藝小學自主開發設計了幼小銜接“ 童蒙課程”。
“童蒙課程”為一年級學生的必修課,課程設計以學校“一起編織兒童幸福多彩的童年”的教育愿景為依托,以“織錦造藝、以藝化人,錦藝自天成”的辦學理念為引領,融合學校“童年課程”中的部分課程資源,以主題式課程的形式呈現,分為“入學儀式”“小e啟蒙周課程”“童年特色課程”“少先隊教育”“家校共育”五大版塊,貫穿一年級上學期。
其中,“小e啟蒙周課程”是錦藝小學“童年課程”體系下的成長課程,圍繞孩子們進入小學所需的關鍵素質,從身心適應、生活適應、社會適應和學習適應四個方面幫助其適應并以積極愉悅的情緒投入小學生活。課程在新生開學第一周實施,包括“小e愛上學”“小e愛生活”“小e愛交友”“小e愛學習”四大主題。教學方式上,采用游戲化教學模式,并與區域游戲活動相結合,引導孩子們個性化學習,提高動腦、動手能力,從知識體系、學習方法、學習方式、學習能力、學習品質等多個角度實現幼小過渡,努力達到多元、開放、創新的課程文化形態,實現家、園、校三方合作模式下的科學銜接。
在學習內容方面,“童蒙課程”打破了學科界限,以兒童發展為導向,尊重兒童年齡特點,順應兒童身心發展規律,主動加強與幼兒園教育的銜接,積極探索、實施入學適應教育,幫助兒童逐步適應小學生活。
在課程實施方面,“童蒙課程”通過游戲、日常生活、專題活動等途徑,幫助孩子們更好地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逐步適應從“游戲活動”為主向“課堂教學”為主的轉變,為其身心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課程評價方面,“童蒙課程”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面向全體一年級學生,將《小學入學適應教育指導要點》中的16個發展目標有機融入“學生素質評價體系”,每個目標都分別給出詳細的評價要點,依據評價要點對孩子們在課程學習活動中的參與度、目標達成度進行評價。孩子們根據課程完成情況獲得小印章,取得“課程履歷證”。同時采用“章證一體化”的方式,通過自評、互評和師評,關注孩子們的表現和學習過程,充分體現對孩子們點滴成長的賞識和激勵;關注孩子們多元認知的發展,充分給予他們自評的權利,幫助其通過多元渠道了解自己的成長與進步。
接下來,錦藝小學幼小銜接“童蒙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將進一步致力于——
改變幼小銜接意識薄弱、小學和幼兒園教育分離的狀況,建立幼小協同合作機制,為兒童搭建從幼兒園到小學過渡的階梯,推動雙向銜接。
改變過度重視知識準備、超標教學、超前學習的狀況,嚴格執行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調整一年級課程安排,合理安排品德養成、遵紀守法、安全防護、心理健康、自理能力、學習習慣、人際交往等教育內容,做好學生入學準備,做到科學銜接。
改變銜接機制不健全的狀況,建立行政推動、教科研支持、教育機構和家長共同參與的機制,整合多方資源,結合地方課程、學校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組織開展入學適應活動,實現有效銜接。通過完善系統、科學、具有幼小銜接特色的課程內容,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幫助孩子們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平穩過渡,并為其終身成長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