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鑫

摘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的頒布,明確提出“專遞課堂”一詞。“專遞課堂”,主要利用網絡平臺,以異地同步的教學形式,向農村教學點推送優質教學資源,幫助教學點開齊、開好、開足課程。本文進而詳細闡述了美術專遞課堂的課堂模式,提出了與地域文化資源相結合、完善信息技術設備、加強師師、師生互動三種提升美術專遞課堂模式實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農村教學信息技術美術專遞課堂課堂模式實效性
為了落實《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 2020年3月,《教育部關于加強“三個課堂”應用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推動專遞課堂的普及,激發其活力,增強應用能力,改善應用的技術,從而提升其應用的效能。而早在2012年,我國就提出了“專遞課堂”一詞。專遞課堂是針對農村教學開不齊、開不足音體美課程的問題上應運而生的。八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專遞課堂”的應用早已從文件里的文字逐漸應用到實際課堂中來。針對美術學科而言,農村學校美術師資短缺早已是司空見慣,這不僅加重了城鄉教育的不均衡發展,還使農村孩子的美術素養得不到提升。美術專遞課堂教學模式為農村學校和孩子帶來了希望,農村孩子也可以坐在教室里享受優質的美術教學資源。然而,由于涉及到不同的教學環境和信息技術的運用,美術專遞課堂的實施過程相對于傳統課堂而言,困難重重。因此,筆者將在下文中,通過如何提升農村美術專遞課堂模式的實效性的問題,來實現美術專遞課堂本土化與現代化的共生,使美術專遞課堂真正走向常態化教學。
一、農村美術教育現狀
(一)美術師資短缺
農村條件相對于城鎮而言,較為惡劣,且政府發放的美術教師編制又少之又少,許多年輕的美術教師不愿到農村學校教學,大部分任職美術學科的教師都不是專業美術教師。而一些愿意到農村教學的專業美術教師,也會在學校的支配下,負責語數外的教學。筆者曾經對一名專業的農村美術教師進行過深入交流。該教師坦言到,“沒有美術老師是專門帶美術的,不知不覺都會把精力轉移到主科上。”“我不僅帶美術,還要擔任體育老師、英語老師。”甚至通過交流,筆者驚訝于,該美術教師居然連美術課程標準里的學習領域里的教學目標、內容都不熟悉,更驚訝于該教師連欣賞課該做些什么,怎么上都不會,等教研員視察時也只會挑設計應用這樣的簡單課型上。通過與這位美術教師的聊天,發現,大部分農村學校會出現,一名主科教師不僅帶一個班的主科,同時可能還會帶一門美術、音樂或是體育課。事實上,能上好語文、數學、英語課的教師未必能上好美術、音樂和體育課。因為,音美體學科專業性較強,所有擔任音美體學科的教師,前期都要接受專業的訓練,才能上崗教學。而語數外學科的教師,如果沒有接受專業的培訓的話,很難勝任音美體學科的教學。就美術學科而言,語數外學科的教師只會一味讓學生臨摹,很少變通。這樣就難以實現《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要求的:“為國家培養具有人文精神、創新能力、審美品位和美術素養的現代公民。”的課程目標。
(二)學生缺乏美術學習的興趣
在應試、升學壓力下,在學校教師、家長的教導下,農村中小學學生堅信,要想走出這片土地,走出農村,必須要學好語數外學科,而美術學習是沒有任何效果的。“農村孩子從小就缺失美術教育,因此長久以來,他們對于美術學習根本就不感興趣。”“他們沒有任何基礎技能,對畫畫毫無興趣。”“上美術課最開心的環節就是看電影。”筆者在對淮安市某中學進行調研時,該校的美術教師如是說。而即使當中考加入美術考試,試圖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時,很多農村學校還是依舊我行我素,甚至會砍掉美術課。只會在中考前,提供給學生一張美術必考提綱,給學生考前惡補,拔苗助長。此外,由于農村教師年齡大、文化水平不高,教學方法老套,一味的傳授知識,而不懂得變通,缺乏創新精神,不愿意去學習新鮮事物。甚至有些教師仗著自己的教齡長,連最基礎的課前備課環節都懶得去做。這也會導致學生失去美術學習興趣。
(三)農村美術教學資源匱乏
由于城市就業機會廣泛,越來越多的農村務工人員不斷向城市遷移。在遷移的過程中,為了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他們會將孩子一并帶到城市發展。這種結果,不僅給城鎮學校的教育帶來了無比的壓力,每個班學生高達六七十名也早已是普遍的現象,同時也使農村學校的生源急劇減少,導致農村學校教育資源浪費。這就會出現,農村學校在教學資源的分配上,會優先提供給所謂的主科,即:語數外學科,從而導致音美體資源短缺。此外,農村對于城鎮來說,大自然是他們最好的資源。農村學校有城鎮學校所沒有的地域文化的本土資源,這些資源急需開發和利用。它不僅僅可以是一種文化資源,也可以是一些獨特的植物。然而,現如今的農村學校卻沒有這樣的意識,將學生“禁錮”在教室之上,不僅抑制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還導致了本土資源的浪費。
二、專遞課堂的提出
2012年11月,教育部在“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中指出,要組織農村教學點開展教學,利用信息技術對教學點進行幫助,從而更好地服務農村偏遠地區的兒童,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此時,“數字化資源”開始走進大眾的視野。《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十三五”規劃)中指出:要積極推動“專遞課堂”建設……推廣“中心學校帶教學點”、“一校帶多點、一校帶多校”的教學和教研組織模式①。“專遞課堂”一詞應運而生。“專遞課堂”,強調專門性,重點針對音美體學科的實施。主要利用網絡平臺,以異地同步的教學形式,以城鎮學校為主,向農村教學點推送優質教學資源,幫助教學點開齊、開好、開足課程,提高農村教育質量,逐步實現教育均衡發展。2019年,2月《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印發。它立足于中國當前教育發展,著眼中國未來教育走向,提出了十大戰略性任務。其中,就明確表示要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加快形成現代化的教育管理與監測體系②。文件中,用三個“加快”,體現了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已經勢不可擋,著眼未來,教育須更注重全面發展,更注重融合與共建共享。“專遞課堂”、“名師空中課堂”、“名校網絡課堂”等互聯網+教育形式不斷被大眾熟知。
三、農村美術專遞課堂教學模式
針對美術學科而言,美術專遞課堂的實施,使邊遠地區和農村地區孩子的美術素養得到提升。美術專遞課堂主要由中心校區主講教師、教學點輔助教師、教學點學生、設備管理人員四部分有機組成“1+N”(N≥1)教學模式結構③,即一個中心主校區通過專遞課堂的形式,將實時美術課堂傳遞給 N 個農村教學點,補齊農村教學點教學資源的短缺。(見下圖)
在美術專遞課堂中,主要采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師互動形式,從而不斷實現教學互動的多元化。
(一)師生互動
中心主校區教師在主校區教室上課過程中,通過實時視頻的形式,與農村教學點學生進行跨課堂師生互動。中心主校區教師可以通過教師示范、學生問答、教師點評等環節,構建良好的美術課堂氛圍。由于授課對象不僅僅局限于主講教師面前的學生,主講教師無法親臨現場指導農村教學點的學生,因此,教學點教師在課堂中協助主講教師的同時,還需要組織管理教學點學生,輔助學生完成美術課堂,使美術專遞課完整而又順利進行下去。
(二)生生互動
新課程目標提倡要“合作學習”。生生互動正是“合作學習”的最佳形式。美術專遞課堂中的生生互動不再僅僅局限于同一教室學生之間的互動,還體現在主校區學生與農村中心學校或教學點學生之間跨校區的互動。本地學生可以通過生生互動進行小組合作、面對面討論交流等;農村學生則可以通過分享成果、合作競賽、自主互評等方式體現生生互動。生生互動一改教師主導課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參與課堂,不斷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這種形式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在互動過程中,讓學生養成“合作學習”的意識,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
(三)師師互動
美術專遞課堂的獨特性便在于它不僅僅由中心校區主講教師一人完成。關于課堂紀律、作業布置、課程設計等問題,還需要農村教學點教師輔助主講教師配合進行。因此,教師之間的緊密溝通與交流,是提高美術專遞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對于教師而言,師師互動,不僅可以給中心校區主講教師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投入更專業化的教學中,還能促進教師之間的教學資源共享,使城鄉教師共同發展。
四、如何提升農村美術專遞課堂模式的實效性
(一)與地域文化特色結合
“地域文化”一詞,很多學者以為,它是一種我們華夏民族特定區域積厚流光、獨具特色,從古至今一直發揮作用的文化傳統。弘揚地域文化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自強不息的強大精神力量。地域文化不僅是民族發展的需要,還是教育本質的體現。隨著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多媒體技術不斷沖擊人們的思維方式,越來越多的人們在追求信息技術給他們帶來便捷與快感的同時,逐漸忘卻了賴以生存的地域資源。因此,在教育現代化發展的當今,地域文化的開發和利用逐漸受到高度重視。從美術專遞課堂開展的現狀來看,中心校區主講教師主要還是以國家統一課程資源作為授課內容。但是,我國國土遼闊,不同地區擁有不同豐富的鄉土資源,僅靠國家統一課程資源作為上課內容,過于局限和缺乏靈活性。而美術教育需要順應當下發展,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攝入人文性和傳承性。在這一迫切需求下,將地域文化資源融入美術教育資源,實現美術教育的本土化與現代化的共生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教師要善于挖掘地域文化資源。每個地區都有渾天獨厚的文化資源,這些資源亟需我們開發和利用,但是同時也需要有個度。
美術教師應適量將地域文化資源加入美術課堂中,引導學生從審美的視角出發,對自己當地的文化資源有更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教師要帶領學生開展美術課外活動。由于專遞課堂只能在教室進行,因此,開展美術活動只能放在課外進行。不同地區的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去尋找身邊的地域文化資源。
(二)完善信息技術設備
美術專遞課堂之所以能成功開展,必須依附于信息技術,對信息技術的設備極其嚴格。然而,筆者通過研究發現,很多地區在信息技術設備上沒有完全達到要求。首先,一堂優質的美術課需要教師提供大量精美、高清的圖片,很多地區由于設備問題導致美術圖片畫質模糊,色彩不飽和,主講美術教師聲音不清晰,這些因素導致一堂優質課變成“劣質”課。其次,由于信息技術設備的不先進,很多主輔教師反映,課前啟動設備需要很長時間的等待。在啟動過程中還需要與其他教學點的啟動時間達成共識,浪費了教師和學生寶貴的上課時間。最后,由于寬帶網速的問題,在上美術課的過程中會出現網絡卡頓的現象,導致畫面和聲音不在同一頻道上,學生不能實時獲得美術知識,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教師也會在課堂上花費大量的時間整頓網絡,不僅會使課堂處于混亂狀態,還會降低教學效率。因此,完善信息技術設備至關重要。教育部門應該高度重視信息技術在美術課堂的運用,選擇市場上較為成熟的科技產品,根據美術學科特色建立高效專遞課堂。分別建設主講教室、聽課教室兩種教學環境。每個教室需配備齊全的技術設備。主講教室應包括:交互一體機、教師攝像機、學生攝像機、分屏幕、麥克風等。美術專遞課堂對圖片的要求很高,因此,一定要確保畫面的分辨率、色彩還原度達到相關標準,以便實現美術場景教學的真實體驗,給聽課教室的學生帶來視覺享受。聽課教室需要配齊專遞課堂終端、學生攝像機、音頻設備等。通過美術專遞課堂終端接入上級 MCU,將聽課教室學生的音頻傳送至主講教室,以便主講美術教師對聽課教室的學生進行及時指導。同時,通過平臺調度,教學資源實時上傳到云端,既實現互動課堂的同步在線直播,也可以實現互動課堂的同步錄制,使學生在課后能通過云端點播觀看。建立遠程靜音設備,主講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對聽課教室實行自動靜音,維持良好的課堂教學紀律。另外,還需要保證主講課堂的網絡應不少于10M 的上下行穩定帶寬,聽課教室應不少于5M 的上下行穩定寬帶,互動延時不能超過500ms。支持輸出標準的rtmp直播流,無縫對接直播云平臺。
(三)加強師師、師生互動
課前,主輔教師可通過微信或者qq的形式進行溝通交流。主講教師需及時了解農村教學點網絡設備問題,在課堂上,是否能流暢順通的進行下去。針對網絡及操作問題,中心校區教師還需與專業的網絡設備人員聯系,確保在上課的過程中網絡流暢、順通。同時,主講教師需要向農村教學點教師了解該地區的鄉土文化、校園特色、學生美術學習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選取適合學生美育發展的教材內容。主輔教師在選擇好教材之后,需要共同打磨教材,設計出完好、可實行的課程設計方案。主講教師還需將自己的需求告知農村教學點教師,提前讓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在課堂上,教學點輔助教師應配合主講教師組織管理好班級秩序,幫助主講教師檢查學生美術課堂的成果、課后作業。課后,農村學校或教學點教師需及時向中心校區教師反饋課堂情況,反思教學過程,從而不斷改進教學策略,保證教學質量。
在“一校帶多校”的美術專遞課堂模式下,師生之間的互動性過于單一,甚至缺乏互動。由于主講教師面對的是多個教學點的學生,這些學生和主講教室素不相識,處于一種陌生狀態。這對于主講教師而言,和學生建立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巨大的挑戰。在教學過程中,主講教師應調動美術課堂氛圍,增加美術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生建立相互信任感,讓多個教學點的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狀態下接受美術教育。同時,教師在課堂上還要進行有效提問,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方法。這就需要主講教師在課前對每位學生進行深入了解,在了解的基礎上,提出針對性的問題,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此外,還需要控制美術專遞課堂每個班的學生人數。倘若每個班學生人數過多,則會導致主講教師顧及不到每個學生,長時間將學生晾在一遍,使學生情感上形成落差,師生間的互動也會越來越少。因此,控制每班人數,對于加強師生互動,提高教學質量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五、結語
本文通過分析農村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美術專遞課堂模式,接而結合農村美術教育的現狀和專遞課堂的模式結構,又提出了三種提升農村美術專遞課堂模式實效性的策略。這三種策略不僅使農村學生享受到了優質的美術教育資源,加強師師、師生互動,提高美術課堂效率,還使城鎮學校的學生了解不同的地域文化資源,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總之,美術專遞課堂正以專門性、獨特性,成為新時代美術教學的新模式。它有效打破城鄉之間的差距,讓城鄉的教師、學生跨越時
空的間隙,能夠直接交流,促進美術教育均衡發展。參考文獻:
[1]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6(7).
[2]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J].現代教育技術,2019(2).
[3]徐占吉.縣域專遞課堂建設與應用模式的探索[J].文教資料,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