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運清 張超

【摘要】? ? 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已經漸漸成為大中專院校的常規化教學方式,本文從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內涵開始講起,對現狀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對存在的問題和形成問題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結合目前的形勢和技術,給出了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模式的學習評價方法。
【關鍵字】? ? 混合式教學? ? 翻轉課堂? ? 學習評價
混合式教學最初是由國外的培訓機構提出的,目的在于通過引入面對面教學來改善網絡教學中的不足。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5G 等新興技術的崛起,混合式教學具備更多的技術支持,已經成為高校教育改革的趨勢。而且近兩年,新冠疫情肆虐,給人們的工作和學習帶來很大的影響,使得線上教學、混合式教學成為常態。面對眾多學校、眾多門課程,這種混合式教學水平也參差不齊,方式也五花八門。如何評價混合式教學的優劣,達到教學目標與否,也是混合式教學實施以來比較難解決的問題,也是當前教育研究的一大課題。
一、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模式的內涵
國內最早正式倡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是北京師范大學的何克抗教授,他認為,混合式教學模式是把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化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既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近年來,混合式教學又有了新的內涵。翻轉課堂被作為加強學習效果的有力手段,將線上學習與線下討論相結合,即學生先在網上學習老師預先錄制或指定的視頻資料,獲得初步知識,再在課堂上與老師就不懂的問題或有疑惑的地方進行研究學習,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簡單地說,混合式教學模式就是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的疊加。目前混合式教學發展到現在,主流的混合式教學不單指兩種及以上的教學形式的混合,如講授式、討論式、研究式、案例式、在線學習、翻轉課堂等,還應包括各種教學策略等的深層次交互,在此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主導學生學習,為的是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模式的現狀分析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本質在于重新思考和重新設計教與學的關系”,而教與學的問題一直是教育改革涉及最多的領域,也是非常需要與時俱進的領域。混合式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將線下教學與網絡教學結合起來,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是時代發展和教育改革的趨勢的所在,目前,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廣泛應用在職業教學和培訓領域,而且受到“國際研究機構的重視”,并且應用到高等教育中。
混合式教學模式主要以建構主義和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綜合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多種教學方法,先自學再討論的模式更加符合人類的認知規律,對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有效提問和主動學習,以及對學生知識的建構等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一些高校或聯盟機構如上海市共享中心、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等專注于優質教育資源的開發。清華大學等高校團隊也開發了多門混合式教學課程,這些教學模式課程放在學堂在線、愛課程等平臺上,獲得了較高的評價。超星平臺、Moodle 平臺、雨課堂、云課堂、藍墨云班課等教學平臺逐漸問世,為混合式教學的研究提供了實現平臺,以這些平臺為基礎,國內各類院校陸續建立了一些以大學為主體的區域聯盟,以專業為主體的資源庫等。有關混合式教學的相關課題研究在近年來更多地側重于應用領域,如:學科教學、教學模式、教學平臺和教學評價等方面。縱觀國內外的教學評價基本上是系統而全面的,涉及了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等要素的評價,并且也不只局限于總結性評價和考試,過程性評價的比重越來越多。
三、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形成原因
教學評價是對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有關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學習進行相關價值性的評定和探索研究的全過程,包括了對師生、教學內容、方法和教學環境等諸多主要要素的全面評估,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對于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以及對于教師在課堂上的整個教學過程所做的評估。通過對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實施的以及學生參與的所有教學活動做出客觀判斷,以反映教與學的質量,促進教學的調節、反思及改進。
對于混合式教學的評價要系統地、全面地把握線上線下兩個方面。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影響,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在評價時不僅要包含這兩部分,還要考慮對這兩部分學習相互作用的評價,切忌以偏概全。通過對常州及周邊地區職業院校的走訪,發現混合式教學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較多的限制和問題,最主要問題如下 :
(一)線上教學的效果差
面對這種技術要求性比較高而靈活的教學模式,大部分老師滿足于能完成教學目標即可。特別是學生對被迫線上教學模式還存在著一些心理上的抵觸,一部分學生基本上是上課簽個到,然后心思就用到手機上的其他方向,或者是邊手機上上課邊忙活別的,認真聽課的一個班上很是少見,從頭聽到尾的更是難得,從而到期末的時候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造成這種效果的原因從客觀上來說,手機對學生的影響是深刻的,很多沒有自制力的同學沉迷于手機的世界,受手機的控制;另一方面,因為各院校招生的素質有所差異,有差異的學生對自己的要求和學習目標也有差異,也會導致某些不如人意的方面往往更加不如人意的方向發展。從主觀來說,線上教學的這種教學模式的任務一旦含糊不清,或者是約束力稍微弱一點,學生就不會重視,學習目標就不能明確,學生就不會獲得學習的動力,處于怠懶的狀態。
(二) 線上資源不能滿足課程需要
由于牽涉到各種專業的各個科目,對于一些難以實施的科目或者是比較不重要的沒有前途的課程,并沒有配備相應的線上資源。也就是說并不是每門課程都有現成的線上課程資源,也或者是某些課程還在建設或更新當中,并不能滿足當前課程的需要。
從客觀上來講,很多學校從制度方面來說,也是鼓勵老師們開展線上課程,但細節實施不夠給力,如重點的課程有,非重點的就沒有;當然也有一些經濟上的原因和師資的原因,不管原因如何,現實就是,線上資源并不能完全滿足課程需要,面面俱到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三) 線上評價指標體系不完善
對上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是否實現了相關的教學目標,各個教學平臺各個網站給出的措施各不相同,評價的方法也因課程的不同差異較大。特別是線上測試這方面,因為涉及到、很多技術問題,有些功能還有待完善。從實際的效果來說,線上測試并不能完整的評價一門課的學習效果。大部分課程基本上做到的就是上課簽到,能夠實現線上直播,有的還能記錄學生的學習軌跡,但對于評價學習的效果并沒有完善的措施。線上課程質量難以評價有環境的原因,也有技術支持欠缺的原因,還有師資方面的因素,更主要是沒有線上評價的詳細指標體系。
四、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模式的學習評價方法
針對混合式教學的這種情況,通過對各學校有經驗的老師的訪談和調查,深入分析混合式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問題形成的原因,提煉出混合式教學的一套評價系統。混合式教學評價的教學要素眾多,涉及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環境、教學資源等等。雖然不同學校不同老師對其要素的界定稍有不同,但無疑都包含著教師和學生這兩個至關重要、不可或缺的要素。為了提升研究效率、簡化煩瑣的評價指標,將相關教學要素進行整合,擴大教師要素的外延,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劃入教師要素中,同時,將教學資源與教學環境兩項支持學習的外部要素進行合并。因此,本研究共涉及對的三個維度的評價,即:學生、教師、教學資源與環境。
針對指標維度確定一級指標,遵循客觀性、可操作等原則,將每個指標維度根據不同的性質劃分成兩個互相獨立一級指標。教師評價維度針對教師所面對對象(課程、學生)的不同,分為在課程設計上評價以及教師在教學中的表現;學生評價維度一級指標是基于學生當前具體課程的知識學習和后續能力、素養的發展與提高兩方面劃分的;資源與環境評價維度則需要分別考慮教學資源與環境是否能夠滿足并促進教學的進行和學生的學習。因此,擬定五個一級指標依次為:課程設計、教學表現、知識學習、能力和素養發展、教學資源和環境。
在二三級指標擬定時,要注意目標的分解,且盡量避免同層次指標的重復。同時,知識的學習要符合學習者的認知能力;教學表現指標下教師要重視知識的重構和強化,并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互,引導學生進行與其他學生、與資源和環境的交互,以促進學習行為的發生;此外,除了評價學習更要評價獲得知識能力的水平;在能力和素養發展指標下,要重點評價信息時代學習者基本能力和素養的培養,以適應時代對除知識以外的其他方面的要求。因此,在教學資源指標下,二三級指標的擬定要考慮資源是否開放的、豐富的,教學環境指標下二三級指標要考慮環境的交互性。具體評定方法見表格1。老師們在上課過程中也可以根據需要設置這些評價指標的重要度,并給出相應的評價效果。
五、結束語
根據多元智能理論評價觀,評價主體要多元化、評價方式要多元化和評價內容也要多元化,同時讓評價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并起到激發學生學習的作用。此外,指標的擬定還結合了成果導向理論,即:明確了學生從相關課程的學習中獲取到的成果是相關的知識和具有普適性的能力和素養,這不但符合自身學業和職業發展的需求,更順應了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為了使學生獲取到這些學習成果,需要制定完善的教學計劃、需要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可以通過考試、課堂交流活動、評價等形式了解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并通過豐富的教學資源和良好的教學環境保障學生獲得成果。
參? 考? 文? 獻
[1]賴靜,曾文婕.我們需要怎樣的學生自評:基于國外學生自評類型研究的整體性范式建構[J]外國教育研究,2019,46(11):114-128.
[2]李宏宇.基于關聯主義的混合式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D],河北師范大學.2020.
[3]王永綦,李君.基于過程性評價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山東高等教育.2021,(5):50-57.
[4]丁華.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大學生學業評價改革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21,(5):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