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 賈曼莉 高鴻雁

摘? 要:“十四五”時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時期。作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內蒙古需要聚焦于自己的優劣勢,在保障能源安全有效供給下,積極調整能源的生產與消費結構,并推動能源相關產業向著綠色、數字、創新等方向轉型,建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在保障能源安全供給中,提升內蒙古能源開發的“現代性”與 “經濟性”,充分發揮保障首都、服務華北、面向全國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的定位和職能。
關鍵詞:內蒙古? ? ?能源基地? ? ? 能源安全
一、內蒙古能源基地建設的資源條件
(一)內蒙古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
內蒙古幅員遼闊,橫跨東北、華北和西北三大地理區域。在內蒙古境內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包括煤、鐵礦石、磷礦石、鉛、銅、鋅等。截至2020年,煤的保有儲量達到5179.13億噸,鐵礦石的保有儲量達到42.15億噸,磷礦石的保有儲量為2.9億噸,銅、鉛、鋅的保有儲量分別為748.18萬噸、1879萬噸、3975.22萬噸。此外,內蒙古還含有豐富的油氣資源,這些油氣資源星羅棋布地從東到西分布在內蒙古的廣大地區。豐富的礦產資源不僅為內蒙古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創造了條件,同時也為打造我國的能源生產基地奠定了物質基礎。
(二)內蒙古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潛力巨大
內蒙古地形以高原為主,全區地勢較高,整體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是我國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全年擁有充足光照,蘊含著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僅以2020年全區主要城市的光照時間來看,全年光照時間總量平均為2900多小時,光照時間最長的包頭市達到了3167小時,光照時間最短的海拉爾也達到了2676小時。同時,內蒙古地域廣袤,所處緯度較高,氣候以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主,大風和多風的天氣大多分布于春、秋、冬季。內蒙古不僅風能的潛力大,此外還兼有風能分布廣、風能開發的歷史早以及風電產業發展迅速的特點。風力發電廠分布廣泛并且具有一定的規模,從巴彥淖爾市到烏蘭察布市、錫林郭勒盟、赤峰市、通遼市和興安盟等蒙東地區風電廠項目較多。在“雙碳”目標的背景下,新能源的開發與使用越來越占有重要地位,內蒙古在清潔能源上具有很大潛力與優勢。
二、內蒙古能源安全現狀分析
(一)能源供給安全
能源安全首當其沖的就是能源的供給安全。保障能源的持續有效供給,是保障社會經濟平穩運行和發展的關鍵。其中,儲采比是衡量能源供給安全的重要指標。
能源的儲采比是能源產量與當年剩余能源儲量的比值,僅以2020年的數據來看,以我國能源消費占比最大的煤來看,2020年全區的原煤產量達到了102550.9萬噸,而2020年煤的保有儲量為5179.13億噸,以此來看,內蒙古煤的儲采比較大,能夠擔負起我國主要能源消費種類中占比最大的煤的消費。因此,從煤炭能源的供應上來說,內蒙古具有很大的優勢,煤炭能源十分充足,煤炭能源安全系數高。
(二)能源需求安全
能源的需求安全包括能源的合理利用情況,也反映能源與經濟在日常生活中滿足人們生活需要的程度。主要的衡量指標有能源強度、能源的消費彈性系數等。
能源強度指的是創造萬元GDP所消耗的能源,內蒙古萬元GDP能源消費量高于同時期國家平均水平,在“十三五”中期,內蒙古的萬元GDP能耗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左右,更是遠遠高于同時期的發達國家平均水平。這反映出內蒙古的經濟發展對能源依賴度相對較高,同時也說明了內蒙古的能源使用效率有待提升。
能源彈性系數指的是能源消費增長速度與GDP的增長速度之比,主要反映的是能源增長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相互關系,同時也能夠反映出經濟增長過程中經濟結構、能源利用效率等相關問題。如果經濟中重工業比重較大,能源的利用效率有限的情況下,能源增長的速度會高于GDP增長的速度,其能源消費彈性系數便會超過1,反之亦然。通過能源的消費彈性系數來看,內蒙古的能源消費彈性系數是不穩定的,在2000年到2019年20年時間中,有6年的能源消費彈性系數超過了1,能源消費彈性系數在2018到2019年分別為3.22和1.9,這種能源消費結構彈性所反映的就是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經濟結構以能源消耗為主,技術水平較低。在這20年中,即使能源消費彈性系數低于1,但很多年份中也是達到了0.8左右。因此,較高的能源消費彈性系數,說明了能源消費的增長相較于經濟的增長也是很高,反映出內蒙古的能源利用效率較低,且不穩定。
(三)能源環境安全
黨的十八大以后特別強調了能源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尤其在2020年9月,中國明確地提出了“雙碳”目標,即“碳達峰”與“碳中和”,這是中國主動承擔應對氣候變化責任的大國擔當。因此,在能源的開發與利用中,必須要注意生態環境的承載力和影響。能源的環境安全主要是能源在開采與使用時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對環境的破壞程度。能源的開發與使用過程中所產生的固體廢棄物與排放出的廢氣等,是生態環境破壞的主要來源之一。
2020年,“雙碳”背景下內蒙古廢氣的排放依然嚴峻,特別是二氧化硫氣體的排放達到了27.39萬噸,居全國之首。在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的產生量上,2020年內蒙古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量達到35117萬噸,在全國僅次于山西省而居第2位。從內蒙古工業固體廢棄物的排放量來看,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的產生量是逐年增加的。此外,從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以及處置能力來看,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量僅為固體廢棄物產生量的35%,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的處置量僅占固體廢棄物產生量的39%,低于同一時間段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第一的山西省的40%和45%。因此,內蒙古的能源環境安全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在今后的能源生產與消費中,必須加快能源的綠色生產,降低能源生產過程中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則要加強對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同時,加大對廢棄物的利用效率提升,使之能夠“變廢為寶”。
三、內蒙古能源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內蒙古的能源生產與消費結構單一
通過內蒙古能源的生產種類占能源的生產總量的比重來看,原煤的生產占比一直是居高不下,持續在90%以上。2019年原煤占能源生產總量的比重達到了95.36%,而其他的能源生產特別是新能源的生產比重十分微小,反映出上述中的太陽能和風能等能源雖然開發早但卻程度有限。在能源的消費上來看,煤品燃料、油品燃料等化石能源所占的比重巨大,這與內蒙古豐富的化石能源儲量和經濟結構有著密切的關聯。而在其他能源消費上有限,反映出內蒙古能源消費結構單一的同時,也反映出內蒙古以重化工業為主要的經濟結構。
(二)內蒙古能源效率低下與產業落后
通過前面的數據來看,內蒙古經濟增長的能源強度大,對資源的依賴性大,經濟的效率低下。這與內蒙古產業結構有著很大的關系。內蒙古承接產業轉移主要是第二產業的高耗能產業,2020年,內蒙古生產總值的構成中,第二產業比重為39.6%,側面反映出地區經濟對能源的依賴程度。在內蒙古區域內對GDP增長貢獻較大的主要是制造業和采礦業,如化學原料制造業、煤炭的開采和洗選業等,同時也是消耗能源最大的行業之一。
內蒙古的經濟發展不僅對資源依賴性較大,同時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所產生的廢物處理有限。能源利用效率有限和廢物的低利用導致了能源消耗高,這不僅容易對環境安全產生挑戰,更反映出了產業結構落后,經濟增長上仍然對能源有著很大的依賴和消耗?!半p碳”目標表面上看是要減少碳的排放強度的問題,實質上是對產業轉型和生態保護提出的新要求。內蒙古也要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時,實現能源相關產業的轉型與升級,降低經濟發展過程中對能源的過度依賴與消耗,向著高效、低碳的方向轉型。
(三)內蒙古的能源環境安全壓力大
內蒙古豐富的自然資源開采,加大了生態環境的壓力,一些煤炭的開采仍然存在著亂采濫挖,為了經濟效益而忽視生態環境的變化,資源的開采與浪費現象嚴重。一方面,一些煤礦、鐵礦等坐落于山區、牧區、林區等生態環境較為脆弱的地區,加上不合理的開采,使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另一方面,在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所產生的廢物利用上,其能源的利用效率還有待提升,能源開采與使用過程中所產生的廢物多,而廢物的綜合利用與處理上能力有限,這一漲一消中,加重了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四、內蒙古能源基地建設的對策建議
把內蒙古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是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于全國發展的大局,精準把握內蒙古產業發展的優勢特色和優先方向,為內蒙古量身定制的發展定位。目前,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打造內蒙古能源基地建設來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是必要的。內蒙古在保障能源的安全發展中,必須向著綠色、低碳、高效的能源基地方向建設。
(一)調整能源生產與消費結構,加大清潔能源的使用與開發
內蒙古打造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的建設,要立足于自身的資源稟賦?!半p碳”目標下內蒙古能源基地的建設首先要調整能源的生產與消費結構。在生產上推動能源生產方式的變革,在化石燃料的開采中,要注意有效供給,降低開采能源的消耗與污染的排放,推動煤電機組的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推進煤炭等化石能源的綠色開發。在清潔能源上,還應該大力開發風能、太陽能等資源,堅持煤、電、油、氣、風、光并舉,形成多種能源協同互補、綜合利用、集約高效的供給能源。在能源的消費上,要在節約能源上下功夫,推動鋼鐵、電力、化工等高耗能產業進行節能管理。在能源消費的結構上,加大對清潔能源的開發和使用力度,推動能源產業的綠色轉型。內蒙古的綠色能源轉型要立足于內蒙古資源稟賦,要在能源生產與消費上共同下功夫,推動能源生產消費結構的同時調整。
(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化產業結構布局
戰略性新興產業以重大的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引領和帶動作用。能源行業實現低碳發展,離不開戰略性新興產業。內蒙古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的建設,則要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力度,發展非煤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實現能源的綠色轉型發展,大力發展風力發電與太陽能發電來補充替代部分的煤炭發電。
內蒙古的能源供給主要是以煤炭為主,煤炭占能源生產的90%左右,這種能源結構的比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首先要以能源的相關產業提升能源產業的裝備制造,打破“一煤獨大”的局面,采用多種能源的生產與消費,促進能源產業的環保。其次,要通過技術和信息,培育現代能源新動能的同時,對產業進行升級與改造,提升能源資源的使用效率,提高能源的循環利用能力。最后,要合理優化產業布局,及時淘汰掉落后的、布局不合理的產業,推動產業的升級與改造。通過技術與創新,提升能源生產與消費過程中的“質量”,建設一批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節能環保效率高的能源密集型產業。
(三)加大科技創新及政府支持的力度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只有在科技的推動下,突破關鍵技術瓶頸,產業才能夠得到高效發展,資源的利用效率才會提升,綠色發展才能夠實現。要順應時代的潮流,對大數據、云計算等相關的信息技術與能源的需求深度融合,培育現代能源發展新動力與構建綜合能源基地建設。通過互聯網的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推動能源產業創新。
此外,財政是內蒙古能源基地建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無論是推動能源產業的技術創新與轉型,還是相關人才的培養和基礎設施建設,都離不開財政的支持。政府通過財政手段,來彌補市場的不足,通過財政的撥付與使用,合理布局能源產業,布局一批國家級重大示范項目,對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給予支持,引導能源產業的發展,推動能源建設向著綠色、高效、低碳領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丹丹,胡生榮.內蒙古風能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現狀分析[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8,32(05).
[2]李民,高蘭根,師立強,熊慶麗,趙琳.內蒙古能源利用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J].前沿,2012,(19).
[3]包思勤.“雙碳”背景下內蒙古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思路探討[J].內蒙古社會科學,2021,42(05).
[4]文風.把內蒙古打造成為國家低碳能源基地[J].北方經濟,2020,(11).
[5]司詠梅.把內蒙古打造成為世界級多種能源綜合利用基地的路徑和建議[J].北方經濟,2019,(01).
[6]楊剛強,余瑞祥,賈鳳珍.內蒙古能源戰略與經濟發展[J].工業技術經濟,2006,(06).
[7]張璞,王歡.能源安全視角下的呼包銀榆能源基地建設[J].開發研究,2014,(06).
(作者單位:1.2.內蒙古師范大學;3.內蒙古自治區宏觀經濟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