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紅
口語和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提升小學生作文質量,可以通過“以說促寫”的方式實現小學生口語和寫作能力的互補。本文從“以說促寫”在小學起步作文教學中運用的角度出發,旨在通過口語訓練來提升學生寫作能力,找出二者存在的聯系,并利用這種聯系全面提高小學生的作文能力。
一、自主說題,激發寫作興趣
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源動力,在小學起步作文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首要的任務是構建學生對于小學作文的學習興趣,這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前提條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古人的名言表明了興趣對于學生個人成長和學習的重要性。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擬定或者開展學生感興趣的教學主題和教學活動,使學生主動投入到作文學習當中,實現學生“要我寫”到“我要寫”的轉變。
整個小學作文教學當中,作文主題的內容非常重要。若是作文本身命題的方向存在錯誤,那么這種作文也將失去教學的意義。一個好的作文主題是開啟學生心靈的一扇窗戶,是開啟學生視野的一把鑰匙。學生在對作文學習產生興趣之后,才會主動運用自己所學習到的知識,結合自身的親身經歷,并寫成一篇完整的文章。為此在擬定作文題目時,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從學生學習情況去考慮問題,考慮設置的作文題目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能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
在新一輪的教學改革當中,小學作文教學還可倡導學生通過自擬題目的方式進行作文寫作。一直以來由教師決定作文題目的教學方式抑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做到有話可說和有話可寫,教師應當轉變作文教學思路,從學生當中征集寫作話題。其步驟可以分為自主薦題、小組討論、反饋投票、教師總結等。遵循以上步驟開展“學生自主說題”的教學活動。在活動過程當中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身的觀點,學生觀點表達越明確,說得越多,寫作思路也就越多,越有利于學生主動投入到作文學習當中。
二、說寫結合,積累寫作素材
寫作的前提是需要學生有大量的素材積累。如果不經過積累素材的環節直接學習寫作,那么學生作文的同質性就會非常強,并且有的學生容易出現套模板或者無話可寫的情況發生。在小學起步作文教學階段,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作文寫作學習和練習,需要從兩方面幫助學生積累作文素材:一方面主要來源于學生實際的生活經驗。這種經驗是作文寫作當中不可或缺的,實際的生活經驗更具有說服力,其中攜帶的情感也更加真摯。教師可以采取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談談個人最難忘的事情,以此來喚醒學生大腦中潛在的記憶。另一方面則是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所獲得的間接經驗。如果學生們平時很少進行課外閱讀,就很難長時間保持高度集中的閱讀注意力;很多學生本身活潑好動,又不善于觀察身邊事物的細節,很容易出現無話可寫的局面。為此,在作文課前五分鐘教師可以開展敘說點滴活動,鼓勵學生說出近期觀察到生活的點滴,將自己所見所聞所感以及故事當中的人物、地點、時間以及起因全部講出來。在這個活動當中,學生會逐漸養成觀察外部世界,不斷積累寫作素材的學習習慣。
三、以說代寫,優化教學方式
在積累了大量寫作素材之后,學生依然面臨一個重要的寫作難題,不知道如何成文和描寫細節。針對學生出現的這兩個問題。教師一方面需要帶領學生搭建作文框架,讓學生明確主題內容和結構,做到詳略得當和思路清晰。在以“我的媽媽”為作文主題時,先帶領學生初步建立框架,從學生口述當中提取關鍵信息如媽媽的特點、外貌,記憶最深的一件事等等。在寫這些內容時要略寫特點和外貌,著重寫母親對自己影響最深的一件事,最后在末尾處可以寫這件事帶給自己的感受。細節描寫方面可以按照時間線的發展順序,讓學生圍繞人物、地點、事件、起因等要素進行描寫。
總的來說,小學起步作文教學需要結合學生的個性、興趣以及年齡特征,通過“以說促寫”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優化寫作方式,帶領學生積累寫作,從而提高作文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