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近平關于制度治黨重要論述為新時代管黨治黨指明了方向,不僅是解決腐敗存量之需,而且是管黨治黨戰略部署之本,更是完善黨內法規體系之要。其基本特征在于將制度治黨擺在更突出的位置以突出根本性,將黨章作為全黨行動的總規矩以突出方向性,強調完善黨內法規體系以突出有效性,強調制度約束推進腐敗懲治以突出實踐性,強調保障黨內法規獎懲分明以突出科學性,強調抓住管黨治黨中的“關鍵少數”以突出針對性。其價值意蘊體現為健全新時代黨的建設的新體系,完善新時代制度治黨的新理論,推動新時代國家治理效能新提升。
關鍵詞:制度治黨;黨內法規體系;管黨治黨
中圖分類號:D262.6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4-9170(2022)01-0023-06
制度體系是否完備是衡量政黨執政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依據。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直面“四大考驗”“四大危險”,將全面從嚴治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黨內政治生活不斷規范,制度反腐威力不斷彰顯。實踐證明,健全黨內法規體系,夯實全體黨員制度意識,推動各項制度落地執行,是我們黨提升自身建設質量,實現系統化、科學化管黨治黨的關鍵一招。習近平關于制度治黨重要論述對于健全新時代黨的建設新體系、完善新時代制度治黨新理論、夯實新時代黨的建設根本立場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
一、習近平關于制度治黨重要論述的生成邏輯
馬克思主義認為,一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理論創新,一定是由那一時代的需要凝練而成。當前,我們正處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起點,必須始終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發揮好制度在管黨治黨中根本性、長遠性的突出特點,才能確保發展任務落到實處。
1.解決腐敗存量之需:全面從嚴治黨形勢依然嚴峻,夯實制度治黨刻不容緩。新時代伊始,習近平總書記就已旗幟鮮明地表達了嚴懲腐敗、從嚴治黨的堅強決心。他在多個場合強調,必須以更大的勇氣和決心抓好黨的建設,并警醒全黨:“要把黨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解決好,要有效化解黨面臨的重大挑戰和危險,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完善規范、健全制度,扎緊制度的籠子。”[1]449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近些年來查辦的大案要案,“其犯罪情節之惡劣、涉案金額之巨大,都是觸目驚心的”,“之所以會弄到這個地步,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一些領域的體制機制不健全”[2]124。在河北調研群眾路線實踐活動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指出:“沒有健全的制度,權力沒有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腐敗現象就又控制不住。”[2]1252014年5月9日,在河南蘭考參加縣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會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制度不少,可以說基本形成,但不要讓它們形同虛設,成為‘稻草人,形成‘破窗效應。”[2]1282018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黨內一些高級干部走上犯罪的道路,“根本原因在于理想信念動搖了,但對黨紀國法沒有敬畏之心也是一個重要原因”[1]451。2021年2月,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仍有一些黨員、干部“對政治要求、政治規矩、政治紀律不上心”,要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引導全黨從黨史中汲取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3]。實踐表明,抓好制度治黨,既可以使已發生的問題得到更好地解決,又可以防止舊的問題復發、新的問題產生與蔓延。
2.戰略部署之本:管黨治黨認識逐漸清晰,將制度建設貫穿自身建設始終。從“四個全面”的提出,將全面從嚴治黨上升為戰略布局,到系統謀劃各項制度與黨內法規的宏觀布局,制定切實可行的管黨治黨頂層設計方案,再到逐漸完善以黨章為核心的黨內法規體系,強調管黨治黨的長效機制,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通過一系列管黨治黨的科學理念與具體舉措,豐富和發展了新時代制度治黨理論,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政黨建設理論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一方面,突出制度體系“全覆蓋”。黨的十九大突出強調黨的制度建設,將制度建設單列開來,形成制度建設貫穿始終的黨建新布局。在實踐中,通過完善制度制定、制度執行、制度監督、制度追責等一系列具體制度,實現了管黨治黨的制度化。近年來多項準則、條例的修訂都是由管黨治黨的實踐總結而來,進一步強化了黨的紀律的要求,實現了制度建設的全時覆蓋、全程覆蓋、全面覆蓋,體現了制度治黨與時俱進的特征。另一方面,強調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的“動平衡”。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系統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制度治黨的經驗,強調堅持思想和制度同向發力,既要讓良好的黨內政治文化成為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實現人人自律的軟約束,同時必須通過嚴格的政治紀律管黨治黨,形成剛性約束。思想是創新制度的前提,制度是規范思想的保障。只有將紀律挺在前面,不斷加強制度供給與制度創新,強化思想與制度兩個層面的相互補充,才能有效凈化黨內政治生態,使腐敗無處遁形,實現管黨治黨的新突破。
3.體系完善之要:黨內法規體系逐步完善,制度治黨成為黨全面領導的堅強保障。1990年7月,中共中央頒布《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正式提出了“黨內法規”這一概念。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制度治黨,不斷明晰黨內法規的內涵和外延。2013年,在制定黨內法規五年規劃中,第一次明確了黨內法規體系建設的路線圖,標志著黨內法規體系建設逐步走向系統化、科學化。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快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建設,凸顯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的緊迫性。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強調要“健全黨和國家監督制度”“完善權力配置和運行制約機制”“構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4],以制度約束權力,實現對組織和黨員的更加嚴格管理與監督。制度治黨的基礎在制度,完善黨內法規體系、健全制度運行程序是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的有力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法規體系不斷完善,黨內立法法、備案程序以及黨內法規編制規劃的出臺均是歷史首次。建立科學有效的黨內法規體系,就是要把黨員干部從“不敢腐、不能腐”轉變為“不想腐”,形成關愛干部、保護干部的重要制度保障。歷史經驗表明,制度體系不健全、制度落實不到位、制度觀念不入腦、不入心都會直接弱化黨的執政能力,導致貪污腐敗、脫離群眾的現象頻頻發生。健全科學有效的黨內法規體系既是加強黨的建設的應有之義,也是實現黨的全面領導的堅強保障。
二、習近平關于制度治黨重要論述的基本特征
習近平關于制度治黨重要論述通過突出制度在管黨治黨具體實踐中的重要地位,形成將制度治黨擺在更突出位置、將黨章作為全黨行動的總規矩、形成更加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以制度約束推進腐敗懲治、切實保障黨內法規獎懲分明和牢牢抓住管黨治黨中的“關鍵少數”六個方面的基本特征。
1.將制度治黨擺在更突出的位置,突出根本性。在管黨治黨的實踐中,制度建設具有根本性、長遠性的特征。習近平總書記將制度治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是基于對歷史與現實的綜合考量而來。回顧黨的建設史,我們黨歷來就十分重視依章依規治黨。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自“三灣改編”就拉開了制度建黨的序幕。隨后,制定全黨統一規范的黨內法規,使之成為全黨上下必須遵守的規章制度,確保全黨行動聽指揮,自覺響應踐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正式開啟制度治黨、依規治黨之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及時總結歷史經驗,將制度治黨、依規治黨擺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了一系列制度理論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的制度建設,強調健全黨內法規體系,實現思想與制度同向發力,凸顯了加快扎緊制度籠子的鮮明態度。從現實情況看,習近平總書記系統分析了當前一個時期大案要案產生的具體特點,明確指出制度體系的不健全是產生這些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針對管黨治黨實踐中出現的“寬、松、軟”等現象,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健全制度體系、規范紀律執行、增強責任擔當,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舉措。在新發展階段,我們黨將面臨著更加復雜的外部環境,必須發揮好制度優勢,突出制度治黨的長遠性、根本性特點。
2.將黨章作為全黨行動的總規矩,突出方向性。“黨章就是黨的根本大法,是全黨必須遵循的總規矩。”[5]黨的十八大閉幕以后,習近平總書記就將學習黨章作為全黨政治學習的第一課,充分彰顯了黨章在整個黨內法規體系中的核心地位。黨章是構建黨內法規體系之根本,即任何制度、條例、規章都必須以黨章為根本遵循。鄧小平同志將黨章稱之為“黨法之根本”,胡錦濤同志將黨章作為管黨的“總章程”,習近平總書記用“根本大法”“總規矩”來形容黨章的根本地位。2017年10月24日,黨的十九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是黨在進入新時代以來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理論創新的集中表現,是對十九大報告中所確立的戰略思想和理論觀點的集中體現,也是對管黨治黨、從嚴治黨成果的集中反映。黨章規定了我們黨的制度、路線、方針的制定方向,這就體現了黨章根本的權威性,黨員干部必須按照黨章規定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學習黨章、嚴格遵守黨章,是加強黨的建設的一項基礎性經常性工作,也是全黨同志的應盡義務和莊嚴責任。”[5]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把學習黨章作為黨員必修課,通過牢固樹立黨章意識,增強黨性觀念,自覺對照黨章來尋找自身存在的問題,提升自身素質。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黨員、干部要經常重溫黨章,重溫自己的入黨誓言,重溫革命烈士的家書”,要經常“拿黨章黨規‘掃描”[6]。開展黨章學習,嚴格遵守黨章,樹牢黨章意識,切實維護黨章的絕對權威,是新時代如何將制度治黨落到實處的關鍵,對于全面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3.形成更加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突出有效性。完善黨內法規體系是落實制度治黨的前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形成以黨章為核心的黨內法規體系,本著于法周延、于事有效的基本原則,及時出臺新的黨內法規,及時廢止不合時宜的舊法規,把制度的籠子扎緊一些,讓制度的漏洞少一些,于根本、長遠處解決問題。一方面,制定黨內法規體系必須因地制宜、實事求是。2015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審議《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以下簡稱《準則》)時,充分肯定了當前制度治黨的成果與創新。他指出:“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把這些從嚴治黨的實踐成果總結提煉出來,轉化為道德和紀律要求,應該說是實現了黨內法規建設的與時俱進。”[1]447中國的制度需要生長于中國的制度土壤,制度治黨的有效性來源于執政黨對實際情況的全面了解和對執政規律的科學把握,盲目照搬別國的制度與治理經驗,往往會遭遇水土不服,使得制度難以實施。另一方面,推進黨內法規的精簡與運行高效。制度是現代政黨治理自身的重要抓手,科學精簡的制度體系可以保障政黨自身建設的高效運行。反之,必然會使管黨治黨因成本過高而陷入不可操作的境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如何進一步推動黨紀國法有效銜接、新舊法規有效銜接等問題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通過規范制度運行,依法依規明確權力邊界,為形成更加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指明了方向。
4.以制度約束推進腐敗懲治,突出實踐性。以制度為約束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是新時代管黨治黨的鮮明特征。從科學判斷反腐敗形勢,制定切實可行的反腐敗頂層設計方案,“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到精心謀劃反腐敗布局,增強反腐敗治理的有效性,“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再到周密設計反腐敗舉措,強調“制度治黨”“重構政治生態”,建立反腐敗治理的長效機制,體現了習近平關于制度治黨重要論述的鮮明性特征。習近平關于制度治黨重要論述豐富和發展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執政黨建設理論,為新時代制度治黨注入了新的內涵與時代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黨堅定不移地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要求以“零容忍”態度對待腐敗問題。這一階段,上百部黨內法規完成制定與更新,這些新準則、新條例成為了制度反腐的“利器”“重器”,通過系統的制度體系形成了強大的反腐效力,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與此同時,國家法律體系、國家監察體系的同向發力以及紀法的有效協調使得制度治黨的質量不斷提高。以制度為約束推進反腐敗斗爭,從根本上遏制了黨內存在的權錢交易、權色交易、懶政墮政等問題,對于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推動黨內政治生活規范化、制度化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5.切實保障黨內法規獎懲分明,突出科學性。黨的干部是黨干事創業的堅實基礎,是黨和人民的寶貴財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把關心愛護干部落到實處”,努力營造嚴肅活潑的政治生態,激勵廣大黨員干部要敢于擔當、敢于作為。同時,鼓勵各地各單位積極探索和完善“三項機制”,旗幟鮮明地保護和鼓勵想干事、能干事的黨員干部奮發有為干成事。一方面,習近平總書記通過扎緊制度的籠子,讓為官不為者無處遁形。黨員干部是否有責任擔當,關乎著一方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前,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讓一些黨員干部滋生了“佛系”的思想,寧愿不做,也不愿做錯;寧愿裝笨,也不愿得罪人,這些現象直接導致部分基層黨組織缺乏戰斗力。針對此類現象,習近平總書記打出“組合拳”,多措并舉懲處這些為官不為者。通過健全初心使命教育制度,夯實黨員干部理想信念;通過強化問責追責,劃定行為紅線,列出負面清單,嚴肅處理失職、瀆職行為;通過強化選人用人導向,完善黨員干部考核標準,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另一方面,通過制定科學有效、權責分明的制度體系,切實保障黨內法規的獎懲科學。科學有效即合理規劃、合理研判分析,對于任何一項黨內法規制度的實施都離不開科學合理的分析研判。權責分明要求權力與責任層次分明、環環相扣,關鍵是不能給某階段、某時期、某方面的制度運行留下交叉地帶或空白地帶。制度、法規的獎懲一旦缺乏科學性,不僅會影響制度的順利運行,同時也會成為管黨治黨的嚴重阻礙。
6.牢牢抓住管黨治黨中的“關鍵少數”,突出針對性。抓好“關鍵少數”是提升黨建質量的重要抓手,也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必要之舉。“關鍵少數”的命題提出于2015年2月,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又在多個講話中強調要把黨建設好,必須抓住“關鍵少數”。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向尊法守法模范學習的講話中指出:“除了要求領導干部提高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以外,還要靠制度保證。”[1]439為從制度上根除“關鍵少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一是要不斷完善領導干部報告制度,要求“關鍵少數”必須如實、及時向黨組織匯報個人事項,以制度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對于整頓“裸官”、震懾腐敗有著顯著效果。二是要嚴肅整治超職數配備干部、清理社會兼職、清查檔案造假,通過印發人事檔案工作條例、造假處理辦法等黨內法規,從嚴從實整頓黨員干部隊伍。三是要嚴格規范干部選拔任用制度,強調干部能上能下、嚴防“帶病提拔”,以此凈化選人用人環境,嚴格把關“關鍵少數”任用導向。當前,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超過9514萬人,人數眾多、規模龐大,管理起來很不容易,因此,更要從嚴管理“關鍵少數”,以此全面提升管黨治黨效能。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共產黨實現長期執政,離不開一支高素質、強有力的干部隊伍。從選賢任能,要求忠誠、干凈、擔當,到塑造形象,要求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再到制度治吏,強調依法、依規管好黨的干部,中國共產黨始終將管好“關鍵少數”作為治黨的重點任務,使其既在政治上靠得住,又在能力上適應新時代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新要求。
三、習近平關于制度治黨重要論述的價值意蘊
科學的理論經得起實踐的檢驗。習近平關于制度治黨重要論述是建立在以問題為導向、回答時代之問基礎之上的,形成了由問題到思想再到實踐的有效閉環,通過思想與實踐的互動碰撞形成了更多的理論結晶,具有豐富的價值意蘊。
1.健全新時代黨的建設的新體系。習近平關于制度治黨重要論述科學揭示了制度建設與黨的其他各項建設之間的辯證關系。在推進偉大工程的過程中,既要求將制度建設貫穿于黨的建設始終,以制度治黨、依規治黨串聯黨的各項建設同向發力[7];同時又要求根據其他各項建設的實際需要,優化制度建設的具體細節,不斷健全新時代黨的建設的新體系。從“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發展為黨的三大建設、四大建設,再到黨的十九大形成黨的建設總要求、新格局,黨的建設總體布局不斷完善。在黨的建設布局中,各項建設都必須依托于制度這一剛性約束去規范行為、劃清紅線。制度建設在管黨治黨中具有獨特屬性,黨的其他各項建設都不能離開于制度建設;同時,黨的制度建設也必須服務于其他各項建設,黨的制度建設的成效必須由其他各項建設的最終成效來檢驗。黨的建設總體布局是一個內在邏輯清晰的有機整體,其要素之間既各自獨立又內在耦合、相互支撐。我們只有堅持把制度建設貫穿黨的建設的始終,將制度治黨貫穿全面從嚴治黨的始終,才能確保黨的執政地位長期穩定,把我們的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2.完善新時代制度治黨的新理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針對新時代黨的建設的具體特點,扎根于中國社會改革與發展的特色實踐,圍繞扎緊制度籠子、健全制度體系、推進制度落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推動了聚焦于具體戰略目標的“靶向治療”與精準施策。一方面,健全了以黨章為核心的黨內法規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凡是黨章規定黨員必須做到的,領導干部要首先做到;凡是黨章規定黨員不能做的,領導干部要帶頭不做。黨員干部只有自覺維護黨章的權威,才能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人民,心中有戒律,才能保證嚴格執行黨的制度,讓黨的各項制度真正落到實處。另一方面,圍繞制度治黨、制度反腐,習近平總書記將全面從嚴治黨的近期目標和遠景目標進行統籌謀劃、合理部署,通過先治標解決存量,再實現標本兼治的合理規劃。實踐表明,只有明確各階段、各時期和各方面的重點目標與任務,只有做到科學有效、權責分明,才能切實有效地提升制度治黨的科學性,以系統科學的制度體系完善規范的制度運行程序,保障制度治黨、依規治黨有效實施。習近平關于制度治黨重要論述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新時代管黨治黨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傳承與發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在當代中國的新發展,指導著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落地生根。
3.推動新時代國家治理效能新提升。治國必先治黨,反映的是黨的建設與國家治理的內在關聯。百年以來,實現民族復興的根本邏輯在于我們始終堅持黨的領導,黨領導國家建設與發展的政治邏輯決定了治黨和治國的高度統一。中國共產黨始終是領導中國發展的核心,毛澤東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致開幕詞時指出:“我們的黨已經成了團結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核心力量。”[8]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領導一切”“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這進一步深化了對執政黨建設與國家治理之間內在邏輯的認識,它表明只有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才能有效提升國家治理效能,實現新發展。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系統分析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與堅持和完善黨的制度建設之間的辯證關系,厘清了制度治黨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之間的內在聯系,為推動國家治理效能新提升提供了行動指南,即以制度建設作為國家治理效能提升的重要保障。在十九屆四中全會報告所提出的十三個制度體系中,黨的全面領導制度居于首位,反映出黨的建設在引領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發展的核心地位。無論在革命、建設還是改革時期、新時代新發展階段,堅持黨的領導從來就不是抽象的,它反映在國家建設的方方面面,體現在國家治理的具體實踐中。我們只有通過不斷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初心使命制度等,以制度治黨推動國家治理效能的提升,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之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步伐才能邁得更穩更實。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關于全面從嚴治黨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2] 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
[3] 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J].奮斗,2021(7):4-17.
[4]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3.
[5] 習近平.認真學習黨章 嚴格遵守黨章[J].求是,2012(23):9-10.
[6] 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0(13):4.
[7] 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47.
[8]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九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29.
責任編校 ? 陳 ? 瑤
Generation Logic,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Implication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f Governing the Party by Systematic Means
ZHOU Nan (School of Marxism,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0, Jiangsu, China)
Abstract: The thought of governing the Party by the system of Xi Jinping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for Party governance in the new era, which is required by the corruption treatment in stock,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trategic administration of the Party that is of vital importance for the perfection of inner-Party regulations. It is featured in its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the Party administration with the system arrangement, in its pointing out the direction in making the Party constitution the overall regulation for the Party actions; in its effectiveness in perfecting inner-Party disciplines and regulations, in its practicality in promoting corruption treatment with the system, in its scientific quality in its awards and punishments with inner-Party regulations, and in its pertinence in focusing on the “key few” in the due process. Its value is reflected in perfecting the new system of Party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perfecting the new theory of Party governance in the new era system and promoting the new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governance ability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governing the Party with system arrangements; inner-Party disciplines and regulations; Party governance
收稿日期: 2021-08-03
基金項目: 江蘇省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項目(KYCX20_2968)
作者簡介: 周楠(1994— ),男,江蘇宜興人,揚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揚州大學基地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