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愛民 崔富蓉
摘 ? 要:習近平關于黨內法規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圍繞黨內法規及其制度建設與執行的一套邏輯嚴密、論述深刻的理論體系,是全面深入推進新時代黨內法規及其制度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領和根本遵循。這一理論體系明確了黨內法規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指出了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根本之策,指明了黨內法規要與國家法律統籌推進、高質量建設的發展方向,解答了如何強化黨內法規制度執行的重大問題——構建責任機制、抓牢領導干部“關鍵少數”、健全問責機制等,進一步提出了加強黨內法規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以保障黨內法規及其制度建設的長期發展。
關鍵詞:習近平;黨內法規;黨內法規制度建設;重要論述
中圖分類號:D262.6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4-9170(2022)01-0029-09
“凡將立國,制度不可不察也。”進入新時代,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習近平同志堅持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從嚴必依法度,提出“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長遠之策、根本之策”[1],并以此為中心,發表了系列關于黨內法規及其制度建設的重要論述,形成了一套邏輯嚴密、論述深刻的理論體系,為新時期全面深入推進黨內法規及其制度建設提供了發展方向和根本遵循。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化、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實現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新起點,對習近平關于黨內法規重要論述的基本內容進行解讀,充分認識和把握習近平同志關于黨內法規地位的論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的發展方向、黨內法規制度的貫徹執行等重要論述,是開展新時期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的必然要求。
一、黨內法規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重要組成部分
“法治體系”是習近平同志匯聚全黨智慧而凝練出的,具有原創性和標志性的時代命題之一,是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最具代表性、統領性的核心概念。[2]將黨內法規體系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范疇更是習近平同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獨有創造,是對黨內法規在中國法治建設中重要地位的戰略判斷,深刻體現出習近平同志深厚的法理底蘊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第一,明確黨內法規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社會各界都將“法治”之“法”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國家法律,法學界的研究內容也基本框定在國家法律體系之內,對黨內法規的相關研究則集中于黨建學、政治學等學科領域。就黨內法規的性質而言,“黨內法規是中國共產黨管黨治黨、治國理政的規章制度的總稱”[3],是中國共產黨以法治思維、法治方式管黨治黨、執政治國的制度依據,其“本質上是一類特殊的法現象”[4],將其納入“法”之范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應有之義,但較為遺憾的是,法學界對此一直不予認可。然而,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是,隨著黨的領導不斷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不斷發展,僅將國家法律視為“法治”之“法”已經無法滿足法治中國建設的需求,并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開拓與建設。面對這一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在其第四次全體會議上做出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其中就包括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中共中央這一重大決定打破了傳統法治的一元格局,將黨內法規納入 “中國法治”之“法”,為黨內法規正了名,定了性。習近平同志更是堅持將黨內法規體系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全面依法治國戰略布局中來統籌和部署,多次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抓手。要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5]
第二,強調以系統完備的黨內法規體系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我們要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律表現形式。”[5]這是習近平同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內涵的深刻解讀與總結。他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僅僅是指由傳統西方法律體系演變而來的國家法律體系,還包括其他以法律形式所表現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其中,以黨內法規為核心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就是中國共產黨從革命黨到執政黨,從管黨治黨到治國理政的發展歷程中,逐步探索、逐步演進形成的,獨具中國特色和中國經驗的制度體系,理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黨內法規建設,形成系統完備的黨內法規及其制度體系,就是建設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過程。因此,習近平同志以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為導向,要求“構建以黨章為根本、若干配套黨內法規為支撐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6]。2021年,中共中央印發的《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就明確提出要堅持構建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運行有效的黨內法規體系,充分體現了中共中央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中對黨內法規體系的高度重視。當前,中國共產黨已經基本形成了以“1+4”為基本框架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為規范黨的各級各類組織產生和運作,加強和改進黨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完善黨的自身建設,確保各級黨組織、黨員同志正確行使權力提供了系統完備的制度依據,極大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內容,為中國法治建設的事業藍圖增添了獨有的中國色彩。
第三,強調以黨內法規體系建設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黨內法規作為黨管黨治黨的根本依據,其建設目標就在于增強黨依法執政本領,提高管黨治黨水平,確保黨發揮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總的領導核心作用。當前,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領導全面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因此,中共中央在習近平同志的領導下,以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治國七十余載的成功經驗為基礎,不斷完善黨內法規體系,以持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的發展。2018年,中共中央以法治中國建設為藍圖,在《中央黨內法規制定工作五年規劃綱要(2013—2017年)》基礎上,發布《中央黨內法規制定工作第二個五年規劃(2018—2022年)》,對近5年黨內法規建設進行了頂層設計,指明了黨內法規建設的方向和目標,以確保黨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中共中央還先后制定了《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黨政領導干部考核工作條例》等黨內法規,通過科學嚴密的法規條文,對各級黨組織及黨員干部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建設法治中國、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決策部署作出了要求,對地方黨組織領導地方法治建設進行了規定,通過系統完備的黨內法規體系構建了黨政領導干部推進法治建設的責任機制、監督問責機制,全方位打造了提升黨領導法治中國建設本領的制度基礎。
二、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根本之策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堅持從嚴治黨,高度重視黨的制度建設。毛澤東同志在1938年召開的中央委員會擴大會議上就提出“須制定一種較詳細的黨內法規,以統一各級領導機關的行動”[7],鄧小平同志也指出,“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8]。習近平同志在凝練歷史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從新時代發展需求和治國理政的現實要求出發,將管黨治黨、全面從嚴治黨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提出“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長遠之策、根本之策”[1],明確了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在全面從嚴治黨戰略中的定位與功能,凸顯了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的重大意義與價值。
第一,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之“全面”的基礎。全面從嚴治黨,基礎在全面。就制度規則的調整范圍而言,國家法律制度只調整外部行為,對人的思想并不作強制規范。然而,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人民的先鋒隊,也是國家發展前進的領向標,僅依靠國家法律制度或社會規范對黨組織及其成員進行約束,難以保證其先進性和純潔性。黨內法規制度除調整黨員的外部行為外,還可對其思想作風、理想信念提出要求,為更為全面地管黨治黨提供制度支撐。因此,習近平同志堅持將全面從嚴治黨納入戰略布局,強調 “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快補齊黨建方面的法規制度短板”[1],并分別針對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制度化提出了具體要求。2016年,中共中央審議通過《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以應對新形勢下黨內政治思想作風建設中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此外,自2018年黨內法規制定第二個五年規劃出臺以來,中共中央每年都會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修訂一批黨的組織法規、領導法規、自身建設法規、監督保障法規,全方位、全覆蓋地為黨內治理提供制度基礎。
第二,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之“嚴”的有力保障。全面從嚴治黨,關鍵在嚴。面對少數黨組織在思想政治、組織生活、政策執行以及干部任用等方面出現的不良風氣問題,習近平同志指出,“破除潛規則,根本之策是強化明規則,以正壓邪,讓潛規則在黨內以及社會上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場”[9]54,并強調“從嚴治黨,最根本就是要使全黨各級組織和黨員、干部都按照黨內政治生活準則和黨的各項規定辦事”[10]。由此可見,對于治黨管黨、全面從嚴治黨,習近平同志堅持不給潛規則留空間,不為違規行為留余地,堅持以“嚴”為關鍵促進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對中國共產黨治理的監督主體而言,黨內法規制度規定就是最明確、最根本的辦事準則,是管黨治黨最嚴格的制度依據;對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而言,黨內法規制度規定就是不可破的規距,不可踩的底線,是從嚴治黨“嚴”之來源。為進一步發揮黨內法規制度對全面從嚴治黨之“嚴”的有力保障作用,中共中央于2018年修訂印發《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并于2021年制定印發《中國共產黨組織處理規定(試行)》,為管黨治黨提供了嚴格的執紀問責依據,為從嚴治黨提供了嚴密且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第三,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之“治”的效能保障。全面從嚴治黨,要害在治。從從嚴治黨與制度治黨相結合的角度而言,制度治黨是指“運用規章制度來引領和保障中國共產黨管黨治黨、執政治國”[11]。習近平同志強調,“法規制度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9]61,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成功的治理經驗充分證明了這一論證的正確性。從嚴治黨的最終目的在于提升治黨的效能,即從根本上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和水平。健全的黨內法規制度為保證黨員思想的先進純潔提出了底線要求,為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行為活動提供了依據和指引,為黨的自身建設和領導行為提供了明確的制度導向,為快速有效地處理黨內違規違紀現象提供了權威根據。為進一步彰顯黨內法規制度對全面從嚴治黨的效能保障作用,中共中央持續強化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于2019年制定修訂了《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黨政領導干部考核工作條例》,推動了各級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勇于擔當、積極作為的執政能力建設,切實提升了全面從嚴治黨的實效。
三、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建設統籌推進
自將黨內法規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范疇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國家治理現代化、法治化的高度,統籌推進國家法律與黨內法規的建設與發展,“創造性地開辟了建設‘大法治的戰略格局”[12],擘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宏偉藍圖。近年來,在習近平同志關于黨內法規的重要理念的指導下,全國全黨上下堅持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統籌推進,以國家法律建設和黨內法規建設的一體雙軌為支撐,同向發力,為國家治理提供了雙重驅動力,用國家法律和黨內法規共同為公職人員劃定雙紅線,彰顯了國家公權力約束的雙“籠”優勢。
第一,堅持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一體建設,擘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宏偉藍圖。在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新階段,推進中國法治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及全國人民工作的主旋律、大事件。對此,習近平同志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心懷“國之大者”,始終堅持系統思維,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為總抓手,要求“必須努力形成國家法律法規和黨內法規制度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保障的格局”[13],“完善黨內法規制定體制機制,注重黨內法規同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6]。在習近平同志的相關重要論述的指導下,我國法學界開展了大量的相關研究,優秀成果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黨內法規制定機關結合理論研究與實踐需求,持續推進黨內法規建設工作。自黨的十八大召開至2019年,中共中央先后制定修訂190多部中央黨內法規,出臺了一批標志性、關鍵性、基礎性法規制度。[14]2020年至今,中共中央堅持以出臺主干黨內法規為牽引,持續推進黨內法規“立柱架梁”工作,出臺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工作條例》《黨委(黨組)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規定》《中國共產黨組織處理規定(試行)》《紀檢監察機關處理檢舉控告工作規則》等多部事關黨長期執政、治國理政的重要中央法規。同時,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每年亦會根據實際需要制定修定一批國家法律,以應對法治中國的發展需求。通過近年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的制定情況來看,黨的立規機關和國家的立法機關始終堅持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統籌推進、一體建設,基本構建了國家法律與黨內法規“相輔相成,共襄法治”的“大法治”格局,擘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宏偉藍圖。
第二,堅持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統籌推進,凸顯治國理政雙“輪”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需要“雙輪驅動”,一個輪子是依法治國,一個輪子是依規治黨。”[15]以憲法為核心的國家法律體系規定了國家治理的主體及其權能,明確了治理事項與內容,明晰了治理程序與責任;以黨章為核心的黨內法規體系規定了黨領導國家治理的任務與責任,明確了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范圍與方式,明晰了管黨治黨的程序與要求。兩大體系都從立法立規、執法執規、守法守規、監督保障等方面立體式地為治國治黨制定了精細成熟的制度依據,二者并駕齊驅,共同為黨和國家執政興國的歷史使命提供了制度動力。為進一步提升國家治理水平和效能,凸顯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制度優勢,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依規治黨深入黨心,依法治國才能深入民心”“要發揮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互補性作用,確保黨既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又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從嚴治黨。”[16]近年來,為貫徹中央關于依規治黨和依法治國統籌推進的戰略部署及習近平同志的相關重要講話精神,黨在制定事關黨執政治國的黨內法規時,均強調各級黨組織、黨員要在法律范圍內活動,依據法律程序開展活動,以制度化的方式保障黨依法執政、依法治國,如《中國共產黨黨組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公務員辭退規定》等。同時,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建設規劃中也均強調要求推進黨內法規建設,以堅定不移地推進依規治黨,以保證黨和國家在執政治國進程中始終保持雙重驅動力,凸顯雙“輪”優勢,體現中國治理效能。
第三,堅持黨規國法協同發力,彰顯權力約束雙“籠”優勢。權力是最大的腐化劑,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對此有清醒、深刻的認識,始終高度重視權力監督的問題。習近平同志指出,“公權力姓公,也必須為公。只要公權力存在,就必須有制約和監督。不關進籠子,公權力就會被濫用”[17]。進而提出紀嚴于法、紀在法前的命題。相較于國家法律,黨內法規更強調義務優先理念,對黨員的行為作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并制定了相應的紀律處分與組織處理規范,從而針對黨員的外在行為打造了不敢腐、不能腐的制度藩籬。其次,黨內法規還對黨內政治生活、黨員理想信念提出要求,旨在“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思想溝通,凝聚共識,通過政治動員和平等的政治參與獲得情感上的政治認同”[18],從黨員思想上營造了不想腐的純潔氛圍。在中國特有的法治體制下,黨內法規對黨組織與黨員的具體行為、政治思想劃定了“雷區邊線”,國家法律則對國家公職人員的履職行為勾勒了“制度底線 ”,二者相輔相成、協同發力,共同打造了我國公權力約束的雙“鐵籠”、雙“紅線”。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我國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韌,不斷完善國家法律監督體系和黨內法規監督體系。2016年,中共中央決定在北京、山西等地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組建各級監察委員會,與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合署辦公,探索實現對所有公職人員的監察全覆蓋,取得良好成效。2018年,全國人大通過《憲法修正案》,在國家機構中增加監察委員會,同年,全國人大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為加強紀法銜接,優化反腐敗資源配置,實現黨內監督同國家監察的有機統一提供了法律支撐。與西方法治單一的反腐制度體系不同,我國通過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的一體雙軌反腐體系,凝聚了反腐敗斗爭的強大合力,充分彰顯了我國公權力約束的雙“籠”優勢。
四、堅持高質量建設黨內法規制度
所謂“良規善治”,“良規”在前,“善治”在后。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對黨領導依法治國,踐行依規治黨都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長期性的深遠意義,牢牢抓住質量建設是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的戰略核心。因此,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黨內法規制度的高質量建設與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新時期黨內法規制度的建設提供了綱領性指引。
第一,不忘初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今最深厚的基礎和最大的底氣,是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習近平同志就此強調:“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既是我們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19]黨的初心始于人民,使命亦落于人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踐行黨的初心的歷史,黨長期執政的歷程,就是踐行黨的使命的歷程。進入新時代,“堅持使命引領是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內在動力,也是中國共產黨促進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的責任擔當”[20]。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以人民為中心”這一核心,加強黨的自身建設與黨內法規制度建設。2016年,中共中央修訂《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明確要求“全黨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必須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作為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確保全黨將“以人民為中心”這一理念落到黨內生活的實處細處。同時,中共中央持續制定修訂了《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和國家機關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等事關黨執政治國的黨內法規,以深化正風肅紀、反腐倡廉,打造全黨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的制度基礎。
第二,以史為鑒,堅持歷史經驗與時代創新相結合。“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中國共產黨自成立至今的百年,是歷代革命先驅為革命救國、執政治國、管黨治黨貢獻智慧、奮斗探索的百年,是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成就的百年。面對新時期黨的建設,習近平同志強調:“我們黨抓黨的建設,很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要不斷總結我們黨長期以來形成的歷史經驗和成功做法,并結合新的形勢任務和實踐要求加以創新。”[21]對新時代的制度建設,習近平同志則要求:“要總結70年來我國制度建設的成功經驗,構筑中國制度建設理論的學術體系、理論體系、話語體系,為堅定制度自信提供理論支撐。”[22]黨內法規制度是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逐漸形成的,其體系之完整、底蘊之深厚、內容之豐富、質量要求之嚴格,是其他西方國家從未實現的。因此,以中國歷史實踐為底本,總結其規律,吸收其精華,將可行、成功的經驗成果納入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之中,規避可能存在的風險與挑戰,清理廢止無效的“僵尸”制度,是保證黨內法規制度完善可行、運行有效的重點。2019年上半年,中共中央順利完成了第二次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將納入清理范圍的中央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廢止54件、宣布失效56件、修改8件,在繼承“良法”的同時,摒棄與時代不符的“陳規”,實現了黨內法規制度的良好傳承。與此同時,此次清理對14件涉及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中央黨內法規作出一攬子修改,以應對新時期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時代需求。
第三,立足實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十八大以來,黨先后制定修訂了190多部中央黨內法規,出臺了一批標志性、關鍵性、基礎性法規制度,有規可依的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14]但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并不只是一時之需,而是黨要堅持的長期事業,必須一以貫之,馳而不息。因此,習近平同志站在歷史新起點上,堅持系統思維,要求黨內法規制度建設要立足實際,搞好制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改革創新精神補齊制度短板。要搞好黨內法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要做到“五個統籌推進”,即統籌推進各位階、各領域、各層面、各類型、各環節的黨內法規制度建設。2019年,中共中央審議通過修訂的《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進一步明確了黨的中央組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以及中共中央工作機關、省級黨委等制定主體各自的制定權限,并規定“經中共中央批準,有關中央國家機關部門黨委可以就特定事項制定黨內法規”,為黨內法規補齊制度短板解決了制定主體不足不清的問題。同時,中共中央修訂了《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規定》,將政治標準作為備案審查的首要標準,以督促和保障黨內法規制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始終堅持“兩個維護”這一根本政治原則,切實維護黨內法規和黨的政策的統一性、權威性。當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當下,結合實際需求,打造了以黨章為根本,以準則、條例為主干,以規定、辦法、規則、細則為配套的黨內法規制度群,搭建了以黨章為核心,以黨的組織法規、領導法規、自身建設法規和監督保障法規為板塊的“1+4”的基本制度框架,構建了上下貫通、一體推進的黨內法規制度制定體制,形成了“制定、備案、執行、評估、清理等于一體的黨內法規制度建設鏈條,環環相扣、同向發力,有條不紊推進黨內法規制度建設”[23]。
五、強化黨內法規制度執行
制度的生命與活力需執行來維護,制度的權威需執行來鞏固,制度的效能亦需執行來實現。目前,我們總體上已經進入有規可依的階段,為了防止制度成為“橡皮筋”,出現“稻草人”現象與“破窗效應”,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黨內法規制度的執行問題,堅持以黨內法規制度執行為戰略抓手,要求加大力氣抓好新時期黨內法規制度的執行與落實,推動黨內法規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第一,構建黨內法規制度執行責任機制。在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視下,中國共產黨執政治國、管黨治黨有規可依的問題已經基本得到了解決,但由于黨規執行的嚴格性程度不足,出現了黨內法規制度執行淡化、軟化、虛化的現象。[24]對此,習近平同志強調黨內法規制度執行要從制度嚴起,要求“健全權威高效的制度執行機制,加強對制度執行的監督,堅決杜絕做選擇、搞變通、打折扣的現象,防止硬約束變成‘橡皮筋、‘長效變成‘無效”[25]。2019年,在習近平同志的主持下,中共中央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執行責任制規定(試行)》(以下簡稱《執行責任制規定(試行)》),出臺了首部專門規定黨內法規制度執行的黨內法規,明確了在中共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各級黨委統一領導、黨委辦公廳(室)統籌協調、主管部門牽頭負責、相關單位協助配合、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嚴格監督的黨規執規責任機制,要求相關責任主體將黨內法規制度的學習培訓、宣傳教育以及實施評估作為履行執規責任的重要方面。《執行責任制規定(試行)》從根本上為黨實現有規必依、執規必嚴提供了制度依據,確保真正讓鐵規發力,讓禁令生威,對于推動黨內法規制度執行具有里程碑意義。隨后,中共中央又于2020年制定了《黨委(黨組)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規定》,明確各級黨委(黨組)、黨的基層組織作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責任主體,要求其嚴格落實黨內法規制度執行責任制,確保黨內法規制度落地見效。以上兩部規定的出臺為黨內法規制度執行構建了較為完善的責任體制,形成了“以嚴律推動制度執行,以鐵規保障制度落實”的制度格局。
第二,牢牢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為政之要,莫先乎人;成事之要,關鍵在人。無論是治國理政還是管黨治黨,習近平同志都高度重視對領導干部的培養與要求,強調要提高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黨內法規制度執行的主體是人,關鍵是領導干部。為嚴格落實黨內法規制度執行,習近平同志指出,“‘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帶頭沖在前、干在先,是我們黨走向成功的關鍵”[25],要求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切實強化制度意識,做好制度執行的表率。為抓好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中共中央在習近平同志的領導下制定了《黨政領導干部考核工作條例》《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以推動和激勵廣大領導干部,尤其是黨政主要負責人積極擔當作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及黨內法規制度執行;制定出臺了《執行責任制規定(試行)》,明確要求將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履行執規責任的情況,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內容;發布《中國共產黨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規則》,將黨章黨規黨紀等列為黨委(黨組)領導班子的重點學習內容,并明確黨委(黨組)書記為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第一責任人,以強化領導干部的制度意識、責任意識。此外,為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領導干部責任意識的決策部署,中共中央組織部于2019年制定《黨委(黨組)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辦法(試行)》,以落實黨委(黨組)書記的政治責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以上黨內法規制度的出臺,為督促新時期各級領導干部強化責任意識,發揮好其以上率下切實抓好黨內法規制度執行、維護制度權威的作用提供了制度動力與壓力。
第三,健全黨內法規制度執行的監督問責保障機制。要突破黨內法規制度執行中的困境,提升黨內法規制度執行實效,確保黨規時時生威、處處有效,必須做好黨內法規制度執行的監督保障工作,通過體系化的制度設計解決執行虛化的問題。[26]因此,習近平同志將狠抓監督執紀問責作為落實黨內法規制度執行、防止破窗效應的著力點,以真抓嚴管為關鍵,要求“健全問責機制,堅持有責必問、問責必嚴,把監督檢查、目標考核、責任追究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法規制度執行強大推動力”[27]。為貫徹這一要求,近年來,中共中央修訂制定了一系列黨內法規,以提升黨內法規制度執行力。2016年,《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出臺,明確將確保黨章黨規黨紀在全黨有效執行列為黨內監督的任務之一;2018年,修訂后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出臺,將維護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嚴肅黨的紀律明確為其立規目的;2019年,中共中央修訂《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要求對違反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的黨組織、黨的領導干部予以問責;2019年,《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出臺,明確黨委(黨組)在黨內監督中履行主體責任,紀檢監察機關履行監督責任,要求重點檢查各級黨組織及黨員遵守、執行黨章黨規黨紀和憲法法律法規,堅定理想信念等情況;同年,《執行責任制規定(試行)》出臺,規定對存在不貫徹執規決策部署的、履行執規責任不力的,執行黨規打折扣、搞變通或選擇性執行的,執規出現重大問題或造成嚴重后果等情況的,依規依紀追究責任;2021年,《中國共產黨組織處理規定(試行)》出臺,要求對違規違紀違法、失職失責失范的領導干部進行嚴肅處理。中共中央通過以上互聯互通的黨內法規,形成了嚴密的監督問責體系,建立健全了常態長效的黨內法規制度執行保障機制,擺脫了黨內法規制度被束之高閣,成為“沒有牙齒的老虎”的困境。
六、加強黨內法規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
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發展與法治隊伍建設。黨內法規及其制度建設是管黨治黨的長遠之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與法治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加強黨內法規學科建設,構建理論知識體系,加強黨內法規人才隊伍培養,是習近平法治思想與習近平關于黨內法規重要論述的題中之義。
第一,優化學科結構,構建黨內法規理論知識體系。“沒有正確的法治理論引領,就不可能有正確的法治實踐。”[28]黨內法規及其制度建設包括黨內法規的制定、執行、解釋、評估、清理等全過程,以上各環節的實施都離不開對黨內法規的概念、性質、原則、分類、與其他制度體系的關系等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因此,構建一套科學完整的黨內法規理論知識體系,是保證黨內法規及其制度建設規范合理、科學嚴謹的基礎。無庸贅述,黨內法規及其制度體系是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風雨后的獨有創造,是我國法治建設中舉足輕重的組成部分,是當前我國法治研究應當關注的重點與熱點。因此,以我國國情為出發點,堅持習近平同志關于學科建設所強調的“以我為主、兼收并蓄、突出特色”[28]原則,以充足的底氣和自信,優化學科體系建設,建立黨內法規學,并將其納入法學學科的范疇,研究其與政治學、哲學等學科的關系,構建中國特色的黨內法規理論知識體系,是豐富和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應有之義。
第二,長遠謀劃,強化黨內法規專業人才培養。習近平同志強調,“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29],黨內法規及其制度建設的事業也離不開專業人才隊伍的支撐,其中包括專門從事黨內法規工作的人才、黨內法規理論研究人才和正在接受專業教育的高校后備人才。因此,為應對新時期黨內法規制度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需求,中共中央始終堅持人才強國原則,在印發的《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指出要以人才培養強化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保障,并提出了具體措施,包括:充實各級黨內法規工作機構人員力量,加強黨內法規專門工作隊伍建設;建設黨內法規研究高端智庫和研究教育基地,引領和聚集黨內法規研究人才;推進在高校開展黨內法規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教育,健全后備人才培養機制。為貫徹中共中央部署,各地方黨委也將黨內法規專業人才培養納入了地方法治建設規劃。如中共河南省委印發《法治河南建設規劃(2021—2025年)》,要求地方發揮黨校(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法學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等智庫和研究教育基地作用,推動黨內法規理論研究成果的形成;支持有條件的高等院校開展黨內法規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教育;探索實施教學科研機構與黨內法規工作機構人員互聘計劃。浙江省委在其制定的《法治浙江建設規劃(2021—2025年)》中提出,要加強黨內法規工作專門隊伍建設、研究教育基地建設,加強黨校、高校黨內法規學科建設;探索地方與高校聯合培養黨內法規人才。
七、結 ? 語
習近平法治思想被奉為中國之治之圭臬,在黨長期執政和治國理政實踐中應運而生,并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日趨完善。黨內法規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習近平同志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中國本土出發,形成的“在概念上系統集成、在話語上自成一體、在邏輯上有機銜接”[30]的重要思想。在中國共產黨持續發展和不斷建設的新時代背景下,習近平關于黨內法規的重要論述被視為管黨治黨之軌范,其理論淵源包括對馬列主義政黨理論的深化,對中國共產黨以往管黨治黨基本理念的承繼和發展,以及習近平同志本人深厚的經驗積累和深邃的理論思考,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創造,獨具中國特色,是黨治國理政的一場深刻變革。以習近平關于黨內法規重要論述為綱要,開展新時期黨內法規理論研究與制度建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構建都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和時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姜潔.習近平就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堅持依法治國與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統籌推進、一體建設[N]. 人民日報,2016-12-26(001).
[2] 張文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中國特色法學體系構建[J].中國社會科學,2019(10):23-42,204-205.
[3] 歐愛民.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總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5.
[4] 肖金明.法學視野下的黨規學學科建設[J].法學論壇,2017,32(02):74-86.
[5] 習近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J].求是,2021(05):4-15.
[6]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188.
[7] 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8.
[8] 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7.
[9]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
[10] 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10-09(002).
[11] 宋功德,張文顯.黨內法規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48.
[12] 周葉中.新時代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的根本遵循[N].湖北日報,2019-10-30(015).
[1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11.
[14] 姜潔,江琳.濃墨重彩書寫依規治黨新篇章[N].人民日報,2020-03-18(001).
[15] 歐愛民.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關系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41.
[16] 習近平.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J].求是,2019(04):4-11.
[17] 習近平.在新的起點上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04):8-10.
[18] 強世功.從行政法治國到政黨法治國——黨法和國法關系的法理學思考[J].中國法律評論,2016(03):35-41.
[19] 習近平.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J].求是,2021(09):4-18.
[20] 陳忠禹.習近平關于黨內法規制度建設論述的科學內涵與理論價值[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8(10):127-134.
[21] 習近平.關于《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的說明[N].人民日報,2016-
11-03(002).
[22] 習近平.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與法律制度[J].求是,2019(23):4-8.
[23] 中共中央辦公廳法規局.推進黨內法規制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J].求是,2020(02):45-50.
[24] 李斌雄,廖明.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度實施探討[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9(10):95-106,168.
[25] 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0(13):4-15.
[26] 劉先春,葛英儒.全面構建黨內法規執行的監督保障體系[J].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20,24(04):54-60.
[27] 加強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 讓法規制度的力量充分釋放[N].人民日報,2015-06-28(001).
[28] 立德樹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養 勵志勤學刻苦磨煉促進青年成長進步[N]. 人民日報,2017-05-04(001).
[29] 加大改革落實工作力度 讓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N]. 人民日報,2016-05-07(001).
[30] 張文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論體系[J].法制與社會發展,2021,27(01):5-54.
責任編校 ? 王學青
Outline of Xi Jinpings Major Arguments on Inner-Party
Disciplines and Regulations
OU Aiming, CUI Furong (Law School,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411105, Hunan, China)
Abstract: Xi Jinpings major arguments on the Party rules are a set of logically rigorous and profound theoretical system which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rty rules and their systems, an important guide and fundamental route to push forward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ir system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This theoretical system not only makes it clear that the inner-Party legal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rule of law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points out that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ner-Party legal system is the fundamental policy of exercising strict administration of the Party in an all-round way; it also points ou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Party rules and regulations to be promoted in coordination with the national laws and high-quality construction, and answers the vital questions of how to strength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rty rules and regulations; it also puts forward a further plan to strengthen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to ensur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Party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ir system construction.
Key words: Xi Jinping; inner-Party rules and regulations; Party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struction; key arguments
收稿日期: 2021-11-05
基金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7AFX008)
作者簡介: 歐愛民(1969— ),男,湖南邵陽人,湘潭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湘潭大學黨內法規研究中心主任;崔富蓉(1994— ),女,甘肅武威人,湘潭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