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在全社會引起了巨大反響。作為外語專業畢業生求職的主要行業之一,一些教培機構面對“雙減”政策難以做到迅速轉型,部分從業人員面臨失業風險,這使得外語類畢業生面臨著就業挑戰。本文通過對“雙減”政策的分析和對未來外語專業畢業生就業新方向的預測,為解決外語人才就業這一較為迫在眉睫的問題尋找新的突破口。
關鍵詞:“雙減”政策;外語人才;就業問題
作者簡介:石兆嵐(1996.09-),女,漢族,廣東廣州人,廣州軟件學院外語系,大學教師,研究方向:語言教育。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的人數逐年增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教育培訓機構大幅度裁員甚至是倒閉,各種線下國際會議、論壇等外事活動大幅度縮減,上述因素使得外語專業人才的就業形勢嚴峻。
一、“雙減”政策教培機構及其從業人員的影響
近年來,學生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不少家長為了不讓孩子掉隊,給他們報了各式各樣的補習班。因此,各種教育培訓機構應運而生并迅速擴張,同時也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然而資本過度涌入導致培訓費用水漲船高,逐漸脫離了教育的初心,使孩子的學習和家長的經濟負擔過重。如今,“雙減”政策落地,規定不再審批新的學科類培訓機構,現有機構登記為非營利性,將收費納入政府指導價,并要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不少教培機構在短時間內難以轉型,為了降低損失,進行大量裁員甚至關閉。
值得關注的是,大多數教培行業的從業人員都比較年輕,高校畢業生居多。“雙減”政策出臺,使不少突然失業的年輕畢業生對自己的下一步規劃感到迷茫。這部分人群在我國的就業市場上是寶貴的人力資源。只有進行及時、有效的就業幫扶,讓他們盡快實現再就業,才能避免造成人力資源浪費。在新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是深刻復雜重要的社會問題,需要高度重視和深入探討研究。
二、“雙減”政策對外語專業畢業生產生的影響
智聯招聘發布的《2021大學生就業力報告》顯示,在參與調研的2021年應屆畢業生中,56.9%的應屆畢業生選擇畢業后加入就業大軍,較2020年收縮18.9 個百分點;同時有15.8%的應屆畢業生選擇自由職業,同比上升8.1 個百分點。隨著就業市場競爭加劇及對人才要求提高,大學生群體需要根據形勢調整發展路徑,拓寬自己的就業選擇范圍。筆者對廣州軟件學院2022年畢業的英語翻譯專業學生就業意向調查,結果顯示“雙減”政策實施后關閉了大量的輔導機構,68%的學生表示對自己以后的就業有影響。教育行業是大部分外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的首選,有76%的學生表示如果沒有“雙減”政策,會想要從事英語教師這一職業。而“雙減”政策出臺后,外語專業畢業生就業方向的選擇,靠前的行業分別是外貿行業和英語教育,其次是翻譯和電商行業。
“雙減”政策的落地,也會影響部分在校大學生的就業選擇。之前,教培行業的高薪和好前景,讓不少外語專業學生將進入教培機構視為不錯的就業選擇?,F在正值外語專業應屆畢業生開始實習的時段,但是很多學生表示和專業對口的實習單位并不好找,很多工作對于外語之外的技能都有要求,如商科方面的知識和外貿行業的經驗,還有計算機技能等。經過走訪調查,一些大一的外語專業新生在開學前得知“雙減”政策后感到焦慮、迷?!,F在正規學校的教師招聘門檻越來越高,不少學校都要求應聘者有研究生學歷,教師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很多剛入學的新生想要為自己未來的四年大學提前做規劃而又無從下手。也有部分學生因擔心就業問題而考慮轉到更加熱門、好就業的專業,如網絡與新媒體、國際貿易等。隨著“互聯網+教育”的興起,在線培訓行業吸引了不少互聯網相關專業的學生,其中不少學生的外語水平很不錯。這些學生憑借過硬的計算機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外語技能,在求職中受到很多企業的青睞,這無疑使外語專業畢業生在求職中更加艱難。
推行“雙減”政策,難免讓一些外語專業的學生重新考慮自己的求職選擇和職業發展方向。要對這部分學生加強引導,幫助他們盡早做好職業規劃,在畢業季時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為了防止報考外語專業的學生越來越少和轉專業的人數越來越多,作為教師,也要為外語人才樹立就業信心,充分挖掘有發展潛力的可以考慮擇業的方向,從而改善外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問題。
三、外語專業畢業生所作就業方向分析
從筆者所作“雙減”背景下就業意向調查的結果來看,行業發展前景好、收入較高、工作穩定、個人發展機會多依次成為外語專業畢業生在擇業時會考慮到的四個方面。有86%的學生把北上廣深作為工作的首選地。這幾個一線城市憑借較多的發展機會和相對較高的工資待遇,每年都會吸引了大量畢業生。結合外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需求和調查研究,以下幾個方向可以作為外語專業人才就業的新出路。
(一)雅思、托福以及成人英語培訓
“雙減”政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英語培訓的需求,但是不少教育機構能夠靈活轉型,把目光投向了出國教育,如雅思、托福培訓,還有成人英語培訓、證書考級培訓等。對于想要從事教師行業的外語專業畢業生來說,這些教育崗位也是可以考慮的。近年來,我國出國留學人員呈現低齡化趨勢,而雅思和托福等語言考試作為入學申請的門檻,使很多學生都加入了備考大軍,這讓語言考試培訓服務蓬勃發展。作為外語專業出身的學生,有著扎實的語言功底,相對其他專業畢業生會有不少優勢。畢業后想要進入雅思、托福培訓行業的學生,在大學學習時就要把此類考試盡量考一個不錯的分數,特別要注意口語等方面的提升??谡Z是英語專業四級和專業八級考試未涉及的,所以要引導學生不要“唯證書論”,要注重語言技能本身。另外,成人英語教育并沒有受到“雙減”政策的影響,所以針對成人教育的英語培訓行業依然是就業的選擇之一。一些線上教育平臺也在做針對大學生的四六級、專四專八考級培訓課程,外語專業畢業生在尋找教育類職位是也可以把目光投向這些領域。
(二)對外漢語教師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學習中文,而對外漢語教師的需求也相應增長。特別是在一些東南亞國家,漢語教師的缺口一直存在。國家漢辦每年都在招聘赴海外孔子學院工作的漢語志愿者,這既能夠使外語專業畢業生把各項語言技能用到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又能夠為宣傳中華文化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還能夠開闊眼界,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可謂是一舉多得。不過每年申報孔子學院漢語志愿者的人數很多,競爭也較為激烈,特別是對于比較熱門的國家,志愿者招聘都要經過層層選拔,競聘者最好掌握一項體現中國特色的才藝,比如二胡、古箏、剪紙、書法等,而且會小語種的申請者會優先考慮。英語專業的學生相對于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英語知識一般會更加扎實,但是在對外漢語教學法和漢語言文化方面,英語專業學生需要多花一些時間去研究學習,并且最好考取國際漢語教師資格證。一般來說,赴海外當漢語老師,對其口語水平要求比較高,而且適應能力要強,性格較為開朗。不過,受新冠疫情影響,赴海外的教職縮減了不少,并且很多人因擔心疫情不考慮海外的工作機會,而國內的對外漢語教學職位不是很多,因此,成為一名線上對外漢語教師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一些語言學習網站都在招聘對外漢語教師,還沒找到工作的畢業生可以考慮應聘這類職位。
(三)翻譯
收疫情的影響,很多線下的國際會議和外事活動取消了,但是翻譯的需求并沒有減少。除了外貿公司和外企會招聘外語專業人才,很多互聯網公司也發布了翻譯相關的招聘崗位,如游戲本地化翻譯、漫畫本地化翻譯、HR系統翻譯等等。這類工作不僅薪酬待遇不錯,對就業者能力的提升也是很有幫助的。對翻譯這一職業感興趣的學生,在大學期間要多參加各級各類翻譯大賽和翻譯類的兼職,這對積累實戰經驗是十分有好處的。一些學生對翻譯時總是有一些畏難情緒,特別是口譯,覺得以自己的能力無法勝任這一職位,對自己的知識儲備也沒有信心。作為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參加與翻譯相關的實踐活動,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書本上。另外,要引導學生在大學期間去參加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這是面向全社會的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認證考試,是踏入翻譯行業的一塊“敲門磚”。如果學生能夠在求職時拿出一張含金量很高的翻譯專業資格證書,這無疑大大增加了被聘用的幾率。
(四)新媒體博主和英語直播帶貨主播
這類職業相對于外語專業傳統的就業途徑顯得較為新潮。隨著網絡經濟時代的到來,不少年輕人在上學期間就開始做自媒體,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心得。這讓他們吸引了不少粉絲關注,廣告、合作帶來的收益也是可觀的。電子商務在我國發展已經較為成熟,也有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把目標投向海外市場,很多公司開始招聘英語口語流利的主播以視頻直播的方式把產品介紹給國外的買家。一些用英語直播帶貨的主播因飛快的語速、標準的發音以及良好的互動在網上走紅。雖然這個方向目前還不是外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的主流方向,但是給他們又指明了一條新的就業路徑。
四、結語
“雙減”政策的出臺使得許多沒有做好準備的外語專業畢業生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充滿擔憂,這也要引發教育工作者思考高等教育如何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為他們更好地踏入社會提供幫助。外語專業的學生學習內容廣度不夠,行業知識知道得太少,精力放在語言的聽說讀寫訓練上,但是與行業結合得太少。這導致了很多學生的知識面不夠,在涉及商科、醫學、法律等領域的專業術語時常常一頭霧水。高校和教師需要一起努力,幫助外語專業學生更好地樹立就業信心,找到有發展潛力的可以考慮擇業的方向。同時,在課程設置上也要多加入與實踐相結合的內容,比如成立翻譯工作坊和開展海外電商平臺模擬活動等。除此之外,也可以鼓勵學生選擇其他專業的課旁聽或者選修,擴大知識面,讓外語專業學生能夠在大學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提前規劃未來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1(22):14-19.
[2]穆雨瑩,李英天.“互聯網+”背景下外語專業人才的就業方向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1(20):60-61.
[3]李丹.疫情背景下高校外語類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的影響因素及路徑創新研究——以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為例[J].時代人物,2021(3):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