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嘉
一個城市里出現的新事物,往往會產生一種新職業。宋能超就成為合肥市的第一批地鐵司機。“90后”小伙兒宋能超是一名普通的地鐵司機,卻憑借腳踏實地的奮斗,在工作崗位上永攀高峰,綻放著光彩。
機緣巧合,成為合肥市第一批地鐵司機
和很多的高三學子一樣,能上一個夢寐以求的大學是宋能超的理想,而且受到外公的影響(外公當年曾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榮獲二等功),宋能超也渴望成為一名軍人,但因為高考失利,他與這個夢想失之交臂了。
偶然間,宋能超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消息: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正在招收合肥市的第一批地鐵司機,而且是“訂單”式培養—畢業后就能上崗。當時宋能超知道合肥地鐵1號線在修建中,但對地鐵行業幾乎一無所知,不過他認為這份工作離家近,比較穩定,這個新興職業也有發展空間,加上父母的支持,他就去報了名,后來被幸運地錄取了。
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支持孩子報考職業技術學院。宋能超提到當時有一個和他同屆的堂弟,高考成績也不理想,他曾建議堂弟一起報考,但大伯卻不同意,還是希望孩子復讀一年,能上個好大學,而宋能超所上的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只是個專科學歷。
好司機也需要“過五關斬六將”
聽起來地鐵司機是個像汽車司機一樣的熟練工種,但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地鐵司機,也需要“過五關斬六將”。宋能超當時所在的學校采用的是“訂單”式培養方式,也就是學校和就業單位一起進行聯合培養。首先,學生要在學校經過為期2年半的專業學習,包括理論知識、技能知識等,學校學習結束后,還需要在公司內進行為期9個月的專業技能培訓,最后考試合格后,才能獲得上崗資格證。同時還會有相應的體能測試和心理素質測試,所有的考試都合格后,才能正式成為一名地鐵司機。除此以外,地鐵司機每個月都要進行一次集中培訓和考試,不斷地學習故障處理方式和新的規章制度。
除了專業技能的要求以外,地鐵司機也需要具備綜合能力和素質。一輛地鐵載著幾千人高速運行,如果有突發情況,必須要冷靜處理、果斷處置,所以,思考能力、溝通能力都不可或缺。
在宋能超剛剛獨立駕駛列車時,一次在區間運行中,有乘客報警說旁邊的乘客暈倒在地,通過監控,宋能超看到一個年輕女性正躺在地上,渾身抽搐。面對這種情況,宋能超在短時間內做出了判斷并準確地向后臺傳達了信息,確保與后方車輛之間的安全間隔,并且聯系了站臺,通知前方的工作人員做好防護急救的準備,同時對車廂內乘客進行了安撫工作,避免了恐慌的發生……這次緊急事件,宋能超處理得非常順暢,避免了更多意外的發生。
干勁兒十足,樂在其中
雖然地鐵司機只是一份藍領工作,但宋能超干勁兒十足,也樂在其中,他已安全行駛近15萬公里,在崗期間未發生一起有責安全事故。因為當初這個選擇,宋能超還在學校里結識了現在的妻子—一名地鐵一線服務人員,兩人共同守護著地鐵的安全線。
讓宋能超特別驕傲的是,合肥市總工會以宋能超命名了“宋能超藍領創新工作室”,給新手司機進行技能培訓,組織技能競賽、上崗考試,參與制定作業標準,等等。現在,這個工作室已經成為地鐵司機成長、成才的重要平臺。通過工作室名師帶學徒的方式,宋能超把自己在工作中積累的經驗、技能分享給更多的司機,幫助他們提升職業技能水平,更熟練地上崗。每天早上發車前,宋能超和其他司機都會在車庫里拿著手電筒,圍車繞一周,仔細檢查設備情況,比如前一天使用的工器具是否有遺留、列車上的螺母設備有沒有松動等,這些習慣都是他成為地鐵司機后開始形成的,從無一次松懈。
提到自己目前的工作狀態,宋能超感到很滿意,但也并不覺得自己已經達到了“成才”的標準,還在一直為此努力著。他提到讀書的時候看到一句話——任何人都不會隨隨便便地成功,它來自徹底的自我管理與完全的意志,他把這句話當成了自己的座右銘。
當初報考地鐵司機專業的時候,父母對宋能超說,行行出狀元,不要怕苦怕累,不斷去學習提升自己。談及現在對自己兒子的教育,宋能超說:“我會支持孩子的選擇,但無論干什么行業,警察也好,和我一樣是地鐵司機也好,都一定好好干。付出多少努力,生活就會回報你多少美好和快樂。”
受訪人簡介
宋能超,現任合肥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運營分公司電客車日勤隊長、合肥市“宋能超藍領創新工作室”負責人合肥市名師帶高徒導師。先后榮獲“全國交通技術能手”、“全國列車先鋒”、安徽省“職業道德建設標兵”、安徽省“優秀共青團員”、合肥市“最美交通人”等榮譽稱號。作為合肥市“名師”,他在崗位上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先后帶教13位徒弟,專業授課200多次,組織編寫專業教材30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