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濕疹反反復復,該如何應對?中醫由內而外的治療,可以幫助孩子緩解癥狀,改善體質。
小兒濕疹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皮膚病,古稱癬病、奶癬,中醫認為病因與風、濕、熱三者有關,其中又以濕、熱為要因。
孩子為什么容易長濕疹?
中醫體質理論認為,小兒濕疹以特稟質為多見,這是由小兒生理特點、地理環境、衣食、醫藥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果孩子先天稟賦不足,脾失健運,容易導致濕熱內生,郁于腠理而發病。還會因飲食失節或過食辛辣刺激之物而傷及脾胃,致濕熱內蘊而發病。濕疹反復發作,纏綿不愈,會導致脾虛血燥,肌膚失養。嬰幼兒正在發育變化之中,易虛易實,易寒易熱,體質易變化,因此越早調治效果越好。
抓住主因,針對治療
中醫認為,濕疹的主要原因是濕熱所致,宜早期治療,一般以清熱、解毒、化濕為主。在辨證中要分清濕和熱孰輕孰重,以便于掌握用藥的側重。
急性發作期? 臟氣未傷,宜清瀉三焦之火,宜選用梔子、黃芩、黃連、黃檗等清熱解毒的中藥治療為主。
濕邪偏重? 可加用苡米、赤小豆、土茯苓、地膚子等。
熱邪偏重? 可適當加用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等。
皮膚瘙癢? 可加入白鮮皮、蟬蛻等。
根據部位,配合治療
如果濕疹好發于面頰部,中醫理論認為,人的面部左頰屬肝,右頰屬肺,可見此部位濕疹與肝肺之火密切相關,而中藥羚羊角粉味咸、性寒,色白入肺,歸經于肝,為清肺肝火熱之要藥,可用羚羊角粉1~1.5克加水調勻,每日1劑分2次服用。需要注意的是,脾虛、大便稀溏且次數多的孩子慎用。
如果孩子患濕疹的同時,臀部還有皮炎,對全身濕疹的病情會有一定影響,所以要及時治療。這種皮炎多為霉菌性,單用內服藥物見效較緩,外用抗真菌藥物、激素類藥物則停藥后易復發。這種情況可選用青黛15克、黃檗15克、煅石膏30克,共研細末后,以麻油調拌外涂臀部,每日2~3次,用藥前可先用野菊花適量煎湯代水洗凈患處。
患病日久,顧護胃氣
濕熱之邪,如油入面,病情纏綿,日久易耗傷元氣,導致脾胃受損,正氣不足以抗邪氣外出,所以平時用藥要注意兼顧養護脾胃,消補兼施。可選用麥芽、淮山、茯苓、苡米、扁豆、山楂等性平甘淡的藥材,以健運脾胃,促進氣化,穩妥合宜。
預防與調理
● 在濕疹急性發作期,洗臉、洗澡時水溫不能過熱,也不要用肥皂等刺激物。
● 避免搔抓,并忌食辛辣、牛羊肉、海鮮等食物。
● 濕疹急性發作期不宜進行疫苗接種。
● 平時應注重孩子體質的調理,預防濕疹復發或減少發作次數。
● 中藥使用須經過中醫醫師的辨證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