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錕 吳穎



未來時代,藝術和科技將是推動社會前進的一對車輪,藝術是前輪,科技是后輪,審美的提升可以激發人類的創造力,從而推動科技去實現這樣的創造。引導孩子學會審美,習慣帶著發現美的眼睛看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這是一家很特別的兒童攝影機構,這里的拍攝場景搭建、拍攝方式和成片展現都有著一種和其他兒童攝影機構完全不同的氣質—沒有矯揉造作,展現的就是孩子的真實美、自然美,而且這種美的呈現還不是單一的,是千變萬化的。這樣美的感受是怎樣“煉”成的呢?通過這樣的拍攝,想傳達給萬千家庭美的理念又是怎樣的呢?作為人像攝影藝術家,他認為家庭美育又該怎么做呢?帶著這樣的疑問和思考,我們采訪了27°攝影集團董事長,同時也是天空之城兒童攝影機構的掌門人王海濤老師。
美,沒有固定的模式
“有一次,我們開研發會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問題,有位設計師建議,以后這個場景的服裝都不要選用黑色。我在一旁聽著他們的討論,有些坐不住了。其實,任何顏色,任何元素,都是美的,但是要用到合適的地方,才能凸顯它的美。武斷地說再也不用黑色或者覺得黑色不美,是不對的。”這就是王海濤老師的美學觀點,他一向認為,萬事萬物皆是美,只不過需要應對“合適”二字。
所以,王海濤老師在兒童攝影這個領域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完全不認同“故作姿態”的兒童攝影方式,他說,如果布景生拼硬湊,孩子的動作夸張失去真實感,整張照片在情節邏輯上“不合適”,那就是不美。與很多兒童攝影機構只拍攝孩子開心表情的千篇一律不同,王海濤也認為,孩子在生活中的所有時刻都值得記錄,尤其是那些沉思、好奇、探索以及在逆境中表現出的勇敢,都是孩子的美。王海濤老師和他的團隊開發了一套叫《酸甜苦辣》的片子,就是想通過這樣的拍攝氛圍告訴孩子,世間的事物是由酸甜苦辣各種味道組成的,沒有好與壞之分,每一種味道都是上天給予的美好體驗。“當時拍攝這套樣片時,我們小有分歧。拍苦的時候,有的設計師認為要表現出孩子吃到了苦的東西的面目猙獰感,但我認為,應該展現小模特真的舔了一口苦瓜后,雖然面露難色,但又欣然接受了這種味道的包容感。最后,我們設計成把苦瓜切成片,讓小模特透過苦瓜切片的圓心向外看世界,展現出一個孩子終于知道了什么是苦的味道之后的從容、坦然的表情?!本拖裢鹾蠋熣J為黑色也很美一樣,他也希望通過這樣的拍攝,讓孩子理解吃苦是人生必然的經歷和體驗。在王海濤老師看來,美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認知,而并非是簡單地通過視覺而看到的物體。
美育的重點,是感受美
談及美育,很多人認為這是教育的一種,但王海濤老師認為,如果讓孩子感受了美,育的效果其實也就自然實現了。
當我們善于觀察的時候,所有的細節都可以拼湊成非常完美的世界?!蓖鹾蠋熑缡钦f。他反復和我們強調,未來時代,藝術和科技將是推動社會前進的一對車輪,藝術是前輪,科技是后輪,審美的提升可以激發人類的創造力,從而推動科技去實現這樣的創造。引導孩子學會審美,習慣帶著發現美的眼睛看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其實說起家庭美育,或者是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提升審美這個話題,王海濤老師也很想分享自己當爸爸的一點經驗:“當時我在帶兒子去看各種藝術展時,孩子好像也不是對什么都感興趣,對我的講解也不理解,經常你想給他好好講點什么的時候,他就跑開了。當時我也挺郁悶的。但是現在我知道了,只要不停地把他帶到這樣美的環境中,不用多做什么,他就會受到美的熏陶。審美就是先從加法開始的,最后才做減法。當積累足夠時,才能形成對世界足夠的認知,再去尋找相應的和諧和平衡。所以帶孩子多感受、多看是非常重要的?!蓖鹾蠋?5歲的兒子也確實是一個審美情趣非常高的少年,有時候他對藝術的一些看法和表達,已經讓藝術家老爸刮目相看了。
培養積極心態,也是美育的一部分
王海濤老師也認為,這世界上最美的,就是孩子純潔的心靈,所以能夠讓孩子保持積極、陽光的心態,保持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好奇心和探索欲,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美好,也是非常重要的美育。
王海濤老師觀察到,現在的很多孩子無法做到“身心合一”,簡而言之,就是表現出來的并不是真實的自己,有很多被壓抑的成分。所以他建議父母要幫助孩子釋放出真實的自己,比如讓孩子多與大自然連接,找到內心原始的真善美,這樣才能讓孩子達到自信的狀態,也是最美的狀態。這里也有一個“秘密”想分享給大家:王海濤老師這樣一個在物品擺放上“多一樣嫌多,少一樣嫌少”的極度追求完美主義者,卻在家里留給孩子一面“亂畫墻”,孩子在那個空間里,可以搞破壞,發泄自己的情緒,但其實也能自由揮灑自己的創造力、想象力,和自己對話,找到真實的自己。
不斷審視自己,學會獨立思考,也是王海濤老師在美育問題上的思考,他將這樣的思考嘗試性地放進了為孩子進行攝影的過程中,所以設計出很多激發孩子發現自我、嘗試探索的拍攝場景,在選片、制作相冊時也下了很大功夫,比如他要求孩子參與選片,相冊里的文字要非??季抠N切,相冊要有故事感,不僅僅是一本照片集,等等。王海濤老師的工作團隊里,不僅有諸多畢業于著名藝術院校的年輕人,更有不少有著兒童心理學、教育學背景的員工。記錄下孩子成長的重要時刻,并且讓孩子能在相冊中看到成長的自己,向往更好的自己,并且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是他想通過兒童攝影傳遞的能量和意義,也是他對兒童攝影中美學表達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