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詩照
(咸陽師范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故宮博物院館藏文物甚多,其中的織繡類文物,反映了明清時期的著裝規(guī)制以及文化背景。除明黃外,石青在清代是非常貴重的一種顏色,故宮博物院館藏名稱中帶有“青”或“青色”的織繡文物共四千多件,包括石青、元青、青、紅青、玄青、豆青、雪青、湖色等,其中石青、青色、湖色與元青最多。清代的小說《紅樓夢》也多次描寫青色服飾,與故宮館藏的服飾相互呼應,為我們提供了一套清代的服風俗和審美系統(tǒng)。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卑拙右桩斈瓯毁H官,到江州當司馬,著青衫。青色衣衫是作者出于個人審美的選擇,還是基于青色代表的階級內涵呢?自古以來,青色被賦予諸多含義,不同的時空,不同的場所,青色也具有不同的內涵。
青色的顏色含義是曖昧不清的,具體要根據語境來區(qū)分?!扒唷痹谥袊鴤鹘y(tǒng)的五色系統(tǒng)里指深藍色,它同時還有綠色、黑色的含義。當用來形容植物時,比如“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紅樓夢》里形容齡官“眉蹙春山,眼顰秋水”,園中“土潤苔青”,均指綠色。當用來形容眼睛、頭發(fā)時,比如“青目”“青睞”,《紅樓夢》里賈寶玉“靛青的頭”,專指黑色。形容天色、煙、燈、火苗時,也指藍色。例如四十八回香菱學詩時說:“我們那年上京來,那日下晚便灣住船,岸上又沒有人,只有幾棵樹,遠遠的幾家人家作晚飯,那個煙竟是碧青,連云直上?!盵1]形容煙之藍。凹晶館聯(lián)詩一回“龕焰猶青,爐香未燼”,形容火焰之藍。寶釵行酒令時引李白的詩句“三山半落青天外”,形容天之藍。除此之外,一些情況下用青色來形容的服飾,視覺上接近黑色,比如故宮館藏的多件青色織緞,均呈現淺黑色。但有時青色來形容服飾以及其他織物的色彩時,亦指藍色。
中國人用色,往往賦予色彩尊卑、吉兇、四時等審美以外的象征含義。青色服飾的象征含義根據時代的不同也有所區(qū)別??偟膩碚f,青色衣飾自古以來處于較為卑賤的地位,為底層百姓的日常服飾。當貴族或者皇室著青色時,首先會在布料上和底層人民穿的青色有所區(qū)別。例如《紅樓夢》中用不適合做衣料,更適合糊窗戶的霞影紗給丫頭做背心穿,而賈母的青色褂子則采用縐綢和一斗珠的羊皮制成。另外,在顏色上有所區(qū)分,貴族所著之青多為莊重的石青色。賈寶玉和王熙鳳的服飾里多次出現石青色,且多用于褂子、披風等外穿的服飾上。
青色也象征春天,古代天子在春季著青衣,夏、秋、冬分別穿赤色、白色和黑色的服飾。根據彭德的《中華五色》,傳說少昊用五色鳥作一年五時的官名,其中青鳥負責管理立春到立夏之間的事務[2]。從此以后,凡和春天、春耕有關的活動均用青色,例如禮服、馬、儀仗旗幟等。
在世情小說《金瓶梅詞話中》,讀者可以看到青色服飾在明朝時已經是市民百姓、販夫走卒皆常穿著的日常服飾?!缎咽酪鼍墏鳌放c《紅樓夢》反映了青色在清朝的流行,具體來說,在清代,青色的流行地位又與明朝不同。明尚赤,青色低賤。然而到了清代,青色成為皇室與貴族都喜愛的色彩之一,且有史料、文學作品、繪畫作品和流傳下來的織物佐證。
滿族人入關以前,青藍色就是其最廣泛使用的顏色。溫州大學的王業(yè)宏教授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應該是地理和經濟原因,與藍的種植、靛青的規(guī)模化生產和染坊的穩(wěn)定運行有關[3]。關于染坊的情況,清代的《木棉譜》有所記載,染坊根據顏色的不同分為三類:藍坊、紅坊和雜色坊。其中,藍坊專染天青、淡青、月下白等藍青色[4]。由此可見,青色在清代是十分流行的。至于是因為技術原因導致青色流行,還是因為青色的流行促進了技術發(fā)展,這就是另外的課題了。那么,皇室御用的青色又是如何規(guī)定的呢?《大清會典》曾規(guī)定了皇帝的袞服、皇后的朝褂等用石青色,王公百官的朝服也用石青。石青在制度上獲得了統(tǒng)治階級的肯定,象征了莊重與嚴肅,同時也象征了社會的階級地位。另外,清代的青色在顏色名稱上數量眾多,而且還出現了一種“三藍繡”,即用不同深淺的藍色搭配的繡品[3]。青色在民間以及統(tǒng)治者階層皆受到青睞,青色的流行可見一斑。
清朝畫家繪制的《康熙南巡圖卷》《乾隆南巡圖卷》等繪畫作品中,宮廷官員以及侍從,凡戴頂戴者,皆穿青色朝服;侍衛(wèi)著紅色;出現次數很少的皇帝本人著石青色。細看手卷中的百姓,無論男女老幼,著青色者眾多。其中有飽和度較高的深藍色,也有飽和度較低,色相偏黑色的青色。如圖1所示,清代孫溫繪著的《全本紅樓夢》[5]中,貴族階級有賈寶玉、賈母、眾夫人奶奶等,底層人民有眾丫頭,皆頻繁穿著青色。但是在畫面中,未對這兩個階級所著青色的色相進行區(qū)分,只是在形制上有所不同。貴族階級穿的是排穗褂和長襖,丫頭的青色服飾為背心,這也和小說中描繪的服飾一致。
故宮博物院、沈陽故宮博物院的館藏中,有很多青色織品。前文提到故宮博物院館藏的青色服飾多件,其中包括織緞、服裝、帽子等,例如常服有石青紗綴繡八團夔鳳紋女單褂、石青色團鶴暗花綢常服褂等,朝服有石青色綢繡彩云金龍夾朝褂、元青綢綴納紗二方補繡鷺鷥補服等,其他禮服有石青色緞綴四團緝米珠云龍銀鼠皮袞服等。這些文物皆是清代統(tǒng)治階層崇尚青色的例證。
色彩自古以來就有等級的象征義,同時也是統(tǒng)治階級鞏固自身統(tǒng)治的手段。用顏色來區(qū)分貴賤,使臣民歸服。在清代,即使青色十分流行,也是有等級區(qū)分的。表現在《紅樓夢》中,主要是侍者和主人所穿的青色服飾的不同。
首先是服裝形制上的不同?!都t樓夢》中的服飾描寫集中在賈寶玉與王熙鳳,此二人外,眾小姐和賈母的服飾偶爾點染。至于丫頭的服飾,只略交代過幾回。除襲人探母一節(jié)外,凡出現丫頭的服飾描寫,皆是青色的背心,小襖及襯裙。區(qū)別于主人穿的各種外褂、披風以及大襖等。所以,賈府的丫頭大多著青色的背心。
那么,丫鬟的青色服飾具體是黑、藍中的哪一種呢?有兩種說法以及筆者在繪畫作品中找到的一些例子可以幫助我們分析這個問題。第一種說法,在《紅樓夢大辭典》中,有詞條“青緞掐牙背心”,并將“青緞”解釋為“黑色緞子”。作者引用了兩部古籍,一是《書·禹貢》:“厥土青黎。”指土的青黑色。二是孔穎達《疏》引王肅曰:“青,黑色?!贝送猓t樓夢顏色詞計量研究也將除石青以外的用來形容服飾和織物的“青”定義為黑色。第二種說法,《中華五色》中對青色服飾做了說明:“平素穿青衣的人,大都是宮中的低級女官和女仆……青衣有時也表示黑色的衣服,多指年少的男仆?!盵2]因為作者的論證是在中國傳統(tǒng)的五色系統(tǒng)之內,所以提到青色時指正五色之青,即深藍色。《金瓶梅詞話》的服飾詞計量研究作者也將書中百姓所穿的青色服飾定義為深藍色[6]。
從清代流傳下來的人物畫中,清代孫溫繪著的《全本紅樓夢》在服飾上在一定程度貼合了原著,這組繪畫可以為我們探討青緞背心的顏色提供一個側面的佐證??梢钥吹剑嬛醒诀呓酝獯┍承?,里面穿小襖和襯裙,與文本描寫一致。且以深藍色的數量最多,伴有少量的淺黑色和綠色。最后,回歸到《紅樓夢》的文本。第四十回賈母向眾人介紹軟煙羅,那軟煙羅只有四種顏色:雨過天晴、秋香色、松綠、銀紅。后文賈母又說“再找一找,只怕還有青的。若有時都拿出來,送這劉親家兩匹,做一個帳子我掛,下剩的添上里子,做些夾背心子給丫頭們穿。”[1]根據前后文關系,可知賈母要找的青紗就是前文所說“軟煙羅”。軟煙羅里沒有黑色,那么,此時賈母口中用來給丫鬟做背心的青色只能是“雨過天晴”這樣藍色了。
青色很復雜,如果不放到語境里,意義是不明確的。色彩在人眼中的變化也是十分微妙的,光線、時間、個人的色彩感受等都會影響人對色相的判斷。油畫顏料里面的普魯士藍、群青等深藍色,如果不加油以稀釋,看起來也是發(fā)黑的。筆者通過對比故宮館藏的青色與黑色服飾發(fā)現,青色和黑色相比,在明度上比較淺,色調偏冷。所以,《紅樓夢》中出現的青色服飾應該是一種接近于黑色的深藍色,有時指藍色。
貴族所著之青色,從數量來看以石青為主。除石青外,第二十回出現過賈寶玉的青肷披風,賈母在第四十二回穿過“青縐綢一斗珠的羊皮褂子”,孀居的李紈四十九回在一眾大紅色鶴氅中穿過青哆啰呢對襟褂子,鳳姐在六十八回因為服孝,穿過青緞披風。僅從這四例來看,貴族穿青色時,多有素凈之義。與之相反地,石青色代表了高貴與莊嚴。賈寶玉的服飾中出現過4 次石青色,其中兩次為外出所穿的正式褂子;王熙鳳的石青外褂出現3 次,皆表現其尊貴地位;另外王夫人的正房中出現過石青色的抱枕?!都t樓夢》的描寫呼應了前文所寫清代青色的流行,與青色復雜的文化內涵。
《紅樓夢》所寫石青色,均與大紅并置。除王夫人正房中的石青色抱枕外,共有8 次著色于具體實物的石青色。其中除了王熙鳳送給襲人的石青外褂單獨出現外,其他7 次石青服飾描寫,均與大紅色服飾搭配。例如王熙鳳的出場服飾“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褃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1]。賈寶玉第十九回“穿著大紅金蟒狐腋箭袖,外罩石青貂裘排穗褂”[1]等。
從《紅樓夢》描寫的青色服飾出場次數來看,青色多與紅色搭配。只是紅色因為社會地位有所區(qū)別:主人多為大紅,丫頭所穿紅襖多為水紅等不純正的紅色。例如林黛玉進賈府時欲拜見賈政,出來迎接她的人是一個“穿紅綾襖、青緞掐牙背心的丫鬟”,第二十四回鴛鴦穿“水紅綾子襖兒,青緞子背心”,第二十六回襲人穿“銀紅襖子,青緞背心,白綾細折裙”,第四十六回鴛鴦穿“藕合色的綾襖,青緞掐牙背心,下面水綠裙子?!庇晌谋灸軌虻玫揭韵滦畔ⅲ貉诀叩闹b色彩往往為飽和度較低的顏色,且多為青背心,紅襖。
第三十五回寶釵的丫頭鶯兒給寶玉織絡子,有一段三人關于色彩美學的討論,鶯兒認為:“大紅的須是黑絡子才好看的,或是石青的才壓得住顏色。”[1]從角色口中傳達出的色彩審美觀念來看,青與紅的搭配是極為流行的。
在《紅樓夢》中,作者善于將二色并置,營造一種獨特的審美效果。清代其他文學作品中,用青色與紅色搭配的案例也很多。例如《后紅樓夢》第二十回一女子身穿“深藍滿菊芝麻地滾羊皮金的紗衫、杏紅牡丹花羅裙”[7]?!痘ㄔ潞邸返诙幕兀慌印俺鲣h真珠毛的蟹青線縐襖,桃紅巴緞的宮裙”[7]。故宮博物院的織繡文物也為這種固定的色彩搭配模式提供了佐證:幾件女性的朝裙,都是用大紅與石青拼接,比如“大紅色暗花紗接石青色寸蟒妝花鍛夾朝裙”,朝褂用大紅緞子做內里。
前文提到,清朝的染坊中,紅坊和藍坊是最主要的染色作坊,清青、紅色各自都是主流色彩。同時,根據清代滿族服裝色彩研究,努爾哈赤受中國傳統(tǒng)的“五色學說”影響,繼承了周朝色彩禮儀制度。對于赤(紅)、黃、青(藍)這種色彩定為統(tǒng)治階層的色彩[1]?;诮洕鷹l件、政治因素等背景,紅、青兩色自然成為了清朝的主流色彩。
根據西方現代色彩學理論,紅色與藍色在約翰·伊頓的色環(huán)中處于對立位置,為對比色。對比色并置時,每一種顏色會使對方看起來更加鮮明。清代流行的青色,比色環(huán)中的藍色要更深沉,除了能夠讓紅色顯得更加鮮明外,還能使之不過分耀眼,也就是鶯兒所謂“壓得住”顏色。約翰·伊頓將色彩對比分為了七種類型色相對比、明暗對比、冷暖對比、補色對比、同時對比、色度對比、面積對比[3]。青色與紅色構成了冷暖對比與明暗對比關系,視覺上鮮明又沉穩(wěn),大氣莊嚴。
一種色彩或者色彩搭配模式的流行,其中具有色彩心理學的因素,但是更多的還是受到經濟、文化、政治等因素的影響。尤其是中國古代社會,色彩不僅是禮儀的一部分,也是統(tǒng)治階層用來證明身份、使百姓臣服的工具,是一種鮮明的、不用訴諸語言的符號系統(tǒng)。今日的社會,色彩的使用要更加地自由,但是所謂的流行,也是被一些心理與宣傳因素所左右的,色彩不僅包羅萬象,也是社會文化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