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征信報告修復價格,一條1000-2000元。如果修復不成功,可以退款。”當你因征信記錄上有逾期信息而發愁時,恰好有人打出這樣的廣告宣傳,你會相信嗎?
編撰理由博取同情
征信報告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出具的記載個人信用信息的記錄,包括個人基本信息、信貸交易信息、其他信息等。征信報告可以反映個人及企業社會信用的基本情況,由此廣泛應用于商業銀行貸款、申請信用卡、升學就業、高消費等多個領域。由于征信報告由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出具,其結果具有不可篡改和權威性。
而征信的重要性,也讓一些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機”。
記者在搜索平臺輸入“征信修復”“信用修復”等關鍵詞,都能搜到一批號稱能幫助個人和企業修復征信的征信公司。
記者致電多家征信公司,這些公司一致表示,征信修復并非通過簡單篡改征信報告,而是通過向銀行申請異議,通過審核后,銀行內部會進行修改。因此,所謂的“征信修復”其實就是征信異議申請。
江西贛州某征信修復公司客服人員介紹,該公司是通過找律師向銀行申訴的方法來撤銷報告中的逾期記錄,顧客也可以自己找律師進行申訴,但只有一次機會。
該客服人員稱,只要沒有連續3次逾期,總數沒有超過6次,其實可以不用修復,不會影響后續貸款。在確認記者表示2021年出現連續3個月信用卡逾期時,該客服人員則表示要先看征信報告,交給公司相關人員進行評估;如果審核通過,則可以交錢進行后續操作;如果初審通過,才可以進行修復。有的銀行撤銷一條逾期記錄要1800元,有的則只要1000元;而如果是企業信用逾期修復,一條需要10000元。
“根據銀行的操作難易程度來定價格,而企業的申訴過程更加復雜,律師需要在客戶公司掛職并駐扎3個月,全權代表公司與銀行進行對接,所以價格比較高。”上述客服人員解釋道,征信修復就像打官司,我們有律師幫客戶與銀行申訴,找各種理由與銀行說明客戶逾期還款的原因,盡可能說得慘一些,再看銀行是否會同意撤銷。
值得注意的是,贛州某征信公司客服人員反復向記者確認,此前逾期接到銀行催款電話或短信時,是否存在辱罵銀行客服人員或拒不還款等惡意欠款的情況;還稱,以前就遇到過一個案例,有客戶罵了銀行客服,等到提交申訴申請時,銀行直接拿出電話錄音佐證,直接拒絕申訴申請,這種情況下就無法撤銷。
關于修復流程,客服稱只需要把存在逾期還款的銀行卡所綁定的電話卡給他們,公司就會根據客戶性別找律師替客戶與銀行對接,整個過程由他們負責,客戶只需提供相應的材料證明,需要簽字的時候去銀行辦理即可。具體如何編撰理由?記者了解到,想方設法博取銀行的同情是“關鍵”。“比如,你是因為失業導致信用卡還款逾期時,就可以說是因為疫情導致公司倒閉,失業后沒有工資,還不上錢了。”客服說。
據贛州某征信公司客服人員介紹,只要客戶沒有罵過銀行客服,沒有表示過惡意逾期,基本上都可以修復成功;只有初審通過確定需要修復征信時,才會與客戶簽訂合同;如果修復不成功,則可以全額退款;并且,如果客戶“拉來人頭”,還可以獲得10%的回扣。
征信修復都是騙局
為進一步驗證信貸公司所介紹的流程是否可以成功撤銷征信報告記錄,記者又聯系了一家銀行的信用卡客服。
“是否可以以失業為理由進行申訴?”記者問。
“除特殊情況外,因個人原因導致逾期的都不能通過申請。”該銀行信用卡客服回復稱,比如,之前有一個客戶是因為疫情期間生病了,這屬于不可抗力,最終該客戶被撤銷了逾期記錄。
而據吉林長春某銀行職員楊先生介紹,如果銀行要撤銷征信逾期記錄,肯定會全方位調查客戶的實際情況,至于客戶所提交的原因及證明材料,銀行也會反復核查;如果發現材料造假,后果會更加嚴重。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占領說,如果征信修復公司通過非法方式,比如,與銀行內部人員串通,提出假的異議,銀行進行修復,則屬于違法行為。
“若以合法民事代理方式,依照《征信業管理條例》規定提出異議申訴并不違法,但如受托主體不具備征信業務資質,打著修復征信、征信洗白、逾期鏟單等幌子進行虛假宣傳,并通過偽造銀行流水、篡改資料信息、編造不可抗力事件等理由進行違法申訴,則不僅面臨民事責任及行政處罰,亦可能觸及刑法中‘詐騙罪’等對應罪名,承擔刑事責任。”趙占領說。
近期,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征信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征信業管理條例》規定,征信機構應當采取合理措施,保障其提供信息的準確性,無論是征信機構還是商業銀行等信息提供者,都無權隨意更改、刪除信用報告中正確展示的信用信息。征信領域不存在“征信修復”這一說法,所有聲稱是合法的、商業的、收費的“征信修復”都是騙局。
(摘自《法治日報》趙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