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摘? 要:作為小學英語教師,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優化課堂教學策略,以“激趣”為目的,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課堂“活”起來,使學生“動”起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筆者從以下方面入手優化課堂教學策略:巧設情景導入,激發興趣、形式多樣,游戲激趣、用簡筆畫,顯示情景、將教學內容編寫成歌謠、歌曲形式,創設情境、師生表演,直現情景、運用多媒體,提供直觀的言語交際情景。
關鍵詞:情景教學;游戲教學;巧用簡筆畫;師生表演;多媒體
一、巧設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小學英語教材基本上是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單詞和對話為主要教學內容的教材。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具,如投影儀、實物、掛圖、卡片等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快,有利于語言學習的學習氛圍,激發起學生的“興奮點”。譬如在教購物時,筆者利用實物把講臺布置成一間商店,創設一個買東西的情景,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有買有賣的交流。使學生學習起來加倍親切,降低了教學的難度,學生更容易接受。又如在教第二冊(PEP三下)的“Happy birthday!”時,筆者把講臺布置成為一個生日晚會模式,上課時,組織學生為自己的生日學用英語互相祝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英語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英語,在實踐中運用英語,充分調動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學習使學生真正體會到過生日的氣氛,感受到學習的喜悅,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形式多樣,游戲激趣
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將游戲引入課堂,能將枯燥的語言現象轉變為學生樂于接受的生動有趣的課堂形式。根據學生愛玩、好勝心強的天性,將整個課堂設計為不同的競技場,把游戲轉變成比賽,讓他們在這些表現舞臺上盡情施展自己閃光的一面。通過比賽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課堂上來;操練時,比賽能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復習時,比賽使學生不會覺得教師是在“炒舊飯”。素質教育要求我們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把學生從“課桌”上解放出來,大膽讓學生主動自己動起來,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通過讓學生站起來,做一做,摸一摸,仿一仿,說一說等,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英語,感受學習的樂趣;通過幾個人一小組議一議,演一演,練一練,畫一畫等從不同的角度鍛煉學生多方面的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多讓學生體驗成功,激發學生的主體情感,讓學生唱主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比如筆者在外研版英語小學三年級下冊《I have got a bike.》一課中,運用了以下三個游戲進行教學:
(1)采訪
先找三位同學向全班展示,三位同學手中各拿自行車和汽車的單詞卡。其中兩位同學對話,指著第三位同學問:“Has Amy/Tom/Sam got a bike/a car?”
回答:“Amy/Tom/Sam has got a bike/a car?”3位同學可以輪流對話。對話可以再加一組:Dose Amy/Tom/Sam go to school by bike/car/bus?還可以把班級同學分成小組相互對話。
(2)打亂,排序
先準備相關的單詞卡片,如Amy,Sam,got,has,a,bike,car,bus,hasn’t,goes,to,school,work,walks,by等。再把單詞卡片打亂順序,教師大聲讀句子:“Amy has got a bike.”要求學生快速找出單詞卡片并排序。
(3)傳話
教師將語句告訴每一組的第一個學生。如“Amy goes to school by bus.”然后讓學生按順序向后面一個學生傳話,重復自己聽到的語句,最后一個學生向全班說出他或她聽到的話,看是否與教師告訴第一個學生的話一致。
三、用簡筆畫,顯示情景
繪畫是一項眼、手、腦等并用的活動,具有直觀、生動、形象等特點,它可以引起學生興趣,幫助學生記憶,提高學習效率。由于教學資源缺乏,學校沒有現成的教學掛圖,所以筆者都會花大量的時間畫出教學掛圖,并讓學生畫出簡單的圖片,寫出相應的單詞卡片。有時候一幅畫就可以完成一節課的教學。記得有一次上觀摩課,筆者是這樣做的:畫出一個大大的雪球,用What’s this?提問,學生回答“It’a big snowball.”然后我又畫一個小雪球,并說出句子:Then,put the small snowball on the big snowball.在大雪球上畫出兩個樹枝,教授單詞“stick”,畫出胡蘿卜用來做鼻子,教授單詞“carrot”,畫出石頭用來做眼睛和牙齒,教授單詞“rock”,最后畫出帽子和圍巾,教授單詞“scarf”“cap”。筆者在黑板上畫出了一幅漂亮的雪人圖片,學生看到這幅簡筆畫圖就會說出本課所要掌握的句子和單子,并且能像筆者一樣邊畫邊用英語描述。
四、將教學內容編成chant、song,創設情境
學生喜歡讀節奏感強的chant,更喜歡唱好聽的歌曲,他們對chant、song的內容記憶力特別牢固。因此,在教學中,筆者經常把教學內容編成chant、song等形式,讓學生掌握知識。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第十模塊第一單元的方位詞時,筆者把方位介詞編成了:in在里面on在上,under under下面找,in the box在盒中,on the bed在床上,under the desk在桌下,時間前面用at。又如在教三年級有關顏色一課的單詞時,筆者編了以下歌謠:畫片藍天用blue,畫朵白云用white,畫片草地用green,畫串香蕉是banana,畫個茄子是purple,黑板黑板black,我們靠你來學習。當學生學完“I like…”“Do you like…”這兩個句型時,筆者編成了以下形式:fish,fish,I like fish. Do you like fish?Yes,yes,I like fish. 并帶學生有節奏地朗讀一遍,又帶學生以歌曲的節奏唱了一遍,可見學生興趣濃厚,余味未盡。隨后,筆者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將知識內容自編自讀自唱,可以選擇小組合作,雙人合作,單獨創作等不同的方式進行創造性學習。
五、師生表演,直現情境
表演能使學生熟練地掌握所學內容,增強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如在給學生區別Excuse me和Sorry這兩個短語時,如果僅把它們的解釋當作知識傳授給學生,當他們處于交際環境時,仍然不知道到底哪種情況下的“對不起”是Excuse me或Sorry。筆者先讓兩個學生讀書,在他們正在讀的時候,筆者走過去說:Excuse me,what’s the time,please?回答:Sorry,I don’t have a watch。無須多解釋,學生已經能很好地掌握這兩個短語。
六、運用多媒體,提供直觀的言語交際情境
多媒體介入英語課堂教學中,為創設語言環境提供了有利條件,學生可以從被動的信息接受變為語言交際的積極參與者。有一次在教完快餐店里的食品和飲料后,筆者用多媒體給學生創設了下列情境:藍貓開的快餐店開業了,歡迎會講英語的小朋友惠顧。看到可愛的藍貓和誘人的實物,學生個個爭先恐后地舉手說:“I can!I can!”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能把所學知識在實際交際中充分地展示出來。
在新課改的今天,強調學生為中心、學生主動參與,反對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在教學單詞時,我設法根據學生的特性,在真實的語境中,讓學生主動學習。在教實物名詞時,我認為讓學生看圖片讀,不如拿實物讓學生自己問:這是什么?課堂英語化,學生學習英語缺乏英語語言環境,這就要求教師盡量用英語組織和進行教學,給學生提供濃厚的英語語言學習氛圍。在第一節課起,筆者就開始使用英語課堂用語。首先解決急用的幾句: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 Stand up. Sit down,please. Listen to me. Read after me. 以后每節課堅持循環使用,并逐漸增加句數。經過日積月累,學生基本聽得懂簡單的課堂用語,并增強了學習英語的信心,覺得聽說英語并不難,為以后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只要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緊扣教材的特點;以學生為中心,學生自覺、自主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學得有興趣的方法,則是教學英語的最好方法。
(責任編輯:胡甜甜)
參考文獻:
[1] 崔美麗.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 校園英語,2021(16):109-110.
[2] 殷鳳. 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策略分析[J]. 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1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