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君,李軍好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習慣、價值觀養成的重要階段,需要有正確的引導。在班級工作中,會遇到一系列的問題:班級凝聚力不強、部分學生行為習慣差、評價機制不能很好地發揮激勵作用、小學生自律性不夠……作為班主任,應該研究日常遇到的各種教育現象,探究教育規律,利用活動、閱讀、科學的評價,積極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養成好的習慣、形成好的班風,讓班級成為學生自我成長的陣地。
關鍵詞:凝聚力;經典讀物;合理的評價;自我管理;班級管理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他的學習品質、行為習慣需要學校、家庭的通力引導。相信每一位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都有很多的感悟、都有適合自己的方法。除了家庭,這個小小的班級就是自己揮灑青春的地方,這里有我們和學生的歡笑、淚水,當然,它也見證了師生的共同成長。做班主任的經歷也許是每位教師最寶貴的人生財富,它讓我們遇見了童心,更清楚地認識了自己。
學校的班級管理水平是評價一所學校的切入點,班級的精神風貌、學習狀態代表著這個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班級管理是一門藝術,多年的一線班主任經歷,讓我對班級管理工作深有體會。當我們接手一個新的班級,怎樣讓學生快速熟識?怎樣增強班級凝聚力?在班級管理中如何進行有效的、富有激勵的小組評價?班級雖是學校最小的單位,但它就像一個小社會,需要班主任用心地去經營。
一、好的班級應該有共同的價值取向
(一)以活動為載體 增強班級凝聚力
“生動有趣的活動,是讓新班迅速形成凝聚力的途徑。它不僅讓孩子們彼此熟悉,而且會盡快愛上新的集體。”
——《做最好的班主任》
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孩子們從陌生到熟識,嘗試與新同學交流、溝通,這是孩子們成長必須經歷的過程。這些年,我校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在每個學期都安排相應的活動。每學年的第一學期有“締造完美教室”“路隊比賽”“國慶節朗誦比賽”“元旦文藝匯演”等活動,它們是我和孩子們深度交流的平臺。
在貫穿整個9月的“締造完美教室”活動中,孩子們獻言獻策:擬定什么樣的班名?班級口號怎樣既響亮又有意義?班級文化墻怎么設計?我們的圖書柜需要什么款式?這個既漫長又短暫的開學月,我和班級的孩子從陌生到互相欣賞,為下一步班級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基礎。
路隊比賽準備階段我提醒孩子們:為什么儀仗隊出行能贏得大家的稱贊與掌聲?因為他們動作標準劃一,沒有人搞特殊;我們班的孩子也應該這樣,個人活動彰顯個性,集體活動服從命令。面對開學的第一張獎狀,孩子們激動無比。我告訴孩子們:珍惜得到的榮譽,每個成員都應該為這個集體貢獻自己的能量。
班集體的形成,需要一系列的教育活動,而集體活動的有效開展,增強了集體凝聚力,調動著每個成員的積極性,可促使集體目標的實現、集體紀律的增強、同學友誼的發展。沒有經常的集體活動,集體的生命是孱弱的,整個班級沒有生氣。每學年開學初的一系列活動,我會帶領學生全力以赴,因為我要告訴大家:這個班集體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家,需要我們共同努力,為她爭得榮譽。
(二)借鑒經典讀物,滲透品德教育
經典讀物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積淀厚重的國學底蘊有著積極、巨大的作用,中華經典對童蒙的滋養有目共睹。小學階段是習慣養成、人格形成最重要的階段,也是學生大量閱讀經典的寶貴時光,古為今用顯得尤為重要。
如何擺放物品、如何尊敬師長、如何與小朋友相處、如何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如何正視自己的錯誤……這些問題看似和學習沒有多大關系,但在孩子成人之后對他人生的影響卻是不可估量的。如何利用這寶貴的資源,是我們教育工作者不斷探討的課題。
《弟子規》《三字經》《論語》這些都是我們學校必讀的經典內容,而且根據不同的年齡段精選相應的內容。低年級正是立規矩的時候,但孩子語言能力處于較低的水平,就以誦讀朗朗上口的《弟子規》為主;高年級有了一定的思辨能力,就逐步增加有一定難度的經典內容,如《論語》。
孩子們從中學到了很多:“物有位 也有序”告訴大家物品擺放要有固定位置和一定的順序;“寬轉彎 勿觸棱”讓孩子們不再橫沖直撞,也讓我們的校園更加安全;“勿畏難 勿輕略”培養了孩子們面對困難要敢于面對的勇氣,同時做事要穩重,不能毛手毛腳;“言必信 行必果”告訴孩子做人要誠信、言行要一致。
同時,結合小學生年齡特點設計適合他們的經典誦讀活動。有些人一聽到“經典”,就片面認為這是枯燥、呆板的東西,對經典的認識停留在消極的層面。這就需要我們結合學情舉行形式多樣的經典誦讀活動:低年級的“師生同臺誦經典”、 中年級的“講美德故事比賽”、高年級的“中華魂”演講比賽等,讓學生深入感受經典文化的魅力,汲取千年積淀的精神力量。
教學過程中需要創建良好的經典誦讀平臺,讓學生通過經典誦讀平臺,領略到更多的中華文化經典,從而增強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會行為禮儀的重要。
學生在反復吟誦中感悟經典中的禮儀、規范、行為準則,并在誦讀中將這些禮儀規范內化為自己的所得。
以中年級“講美德故事比賽”為例。該活動涉及我校二十多個班級、一千多名孩子。全員參與,從班內選拔到校內比賽,持續將近三周,孩子們在這項活動中接觸到至少幾十個美德故事。正面滲透與熏染對他們人格的影響是巨大的,什么是善、什么是美,孩子們自己在活動中就有了判斷。
二、好的班級應該有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
只要是一個群體,就存在競爭。班集體中各小組、每個組員之間既有合作、也有競爭,如何讓小組之間的競爭積極而有序呢?這就依賴班級科學而合理的評價機制。
(一)班規要簡潔明了
對于十歲左右的小學生來說,平時的作業、文具還會忘記,過于煩瑣、細致的規則他很難記住,這就需要我們制定簡潔的規則,越簡單越有效。
我們可以結合學生平時的發言、作業、保潔(教室、清潔區)、路隊、集會、領巾、校服、活動、表冊、班級貢獻(家長參與學校活動等)這些方面制定,要涵蓋學生平時的學習、品質、勞動、活動等,分值的設置要在班會上和同學們共同商定,達到學生好記、班干部好評價、好操作的目的。
班規的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應該是機動靈活的。開學初,學生的各項養成教育需要加強,我們的班級規則上可以向這些內容傾斜;而到了期末考試復習階段,我們鼓勵學生勤奮、自主地去學習,借以調動所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班規就可以進行簡單的調整,補充學習品質、小測試成績的評價類別。
規則的制定是班級評價的基礎,公平、公正的班級評價會讓我們的班級管理進入良性循環。
(二)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
前幾年我在小組評價上側重于自己的口頭表揚,評價的標準也一貫沿用以前的模式,孩子們的得分與扣分在黑板一角展示出來,有時講著課會忘記記錄、有時各項的分值又忘了、有時值日生不小心把得分擦掉了……評價顯得隨意、無效,不能很好地起到激勵作用。
接觸到班級優化大師這款軟件后,我發現它的功能非常強大。當把班級的規則及各項分值設定后,再由值日干部分管各自的一項內容,由他們課間進行點評,各科課代表協助完成。當班會上評選上周明星學生、明星小組的時候,一目了然。一周一總結,既公平、又能讓所有孩子信服。而且,班級每個學生整個學期的整體表現它都能進行數據的保存,方便家長隨時了解孩子學習、思想、活動上的表現。借助先進的技術,讓評價變得機動靈活,讓我們的班級管理顯得科學、輕松。
(三)評價要充滿智慧、要有人文關懷
對學生的評價多數可以借助班規來完成,可有時候是不能僅憑這簡單的1分、2分來給學生定性的,它需要我們有更多的教育智慧。
案例一:午讀期間王林在偷偷地吃泡泡糖,被值日班長發現后報告給我,他立馬委屈地說:“教師,棒棒糖是同桌小明給我的。不是我帶的。”因為,班規里有:在教室吃零食-2分,王林害怕扣他的分數,所以他要為自己辯解。
班級中經常有這樣類似的現象:正在玩玩具的學生說這個玩具是其他同學帶的,上課偷看課外書被老師發現時說這是借別人的……類似王林的孩子很多。
這時,班主任怎么來評價事件中的王林和小明呢?多數情況下我會當著全班同學的面來討論這件事:王林錯在哪里?小明該不該受到批評?大家討論后會得出:小明帶泡泡糖給了王林,但他沒有讓王林在學校吃,小明自己也沒有在午讀時吃;王林不僅違反了班規——在教室吃泡泡糖,他竟然在受到批評的時候把送給自己泡泡糖的小明也給牽扯了進來,他錯得更多,以后誰還敢給他分享自己的東西呢?
在這次討論中,我只是提醒小明今后不要帶零食到學校,要遵守學校的規則。對于王林,值日班長按規則扣分,同時我告訴王林:小明給你分享他的零食,應該感謝他,怎么能把他給“供”出來呢?錯在你自己在教室吃泡泡糖,沒有分清楚場合;同時,做錯了要勇于承擔責任,及時糾錯,會更值得大家尊敬。
三、好的班級應鼓勵學生自我管理
好的班級學生時時、處處知道自己該怎么做。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一)要給學生明確、清楚的要求
身為班主任我知道:自我教育才是真生的教育。學生如果具備自我管理的能力,那么這個班級會具有大的潛力,因為學生知道自己怎么規劃時間、怎么做自己的事:早讀前值日生是否到位?其他孩子是否參與誦讀?午讀前的時間孩子們是否靜心閱讀?陽光活動能否排好隊、有序下樓?我不斷告訴學生:教師在的時候,你各項任務做得很棒,很正常;最了不起的是教師不在的時候,你照樣能做得很棒。
一個學年的訓練,四年級的學生已經養成了初步管理自己的能力。早上到校大家各司其職:值日生10分鐘內打掃好衛生,領誦員帶領大家誦讀古詩文,小組長輕聲檢查作業、并做好記錄,多數同學集體誦讀……
當一種行為不斷強化后,就能成為一種習慣。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具備一定的自我約束能力,達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二)培養負責班級各類事務的“小助手”
小學是養成習慣、打基礎的階段,學習難度不是很大。班級里優秀的孩子智力好、學習習慣好,學有余力,那么就培養他們班級管理的能力,學生會做的教師堅決不要替他做。
班級文化墻的布置、班級優化大師中各項內容的點評、早讀前的領誦、課間衛生的檢查、班隊會黑板的設計、各項表冊的收繳等都由我的小助手來完成。這是對孩子們能力的信任和肯定,既鼓勵更多的孩子參與班級管理,也讓這些優秀的孩子得到更全面的鍛煉。
案例二:2021年6月28日,我外出培訓,臨近期末班級要收繳3份表冊:防溺水安全承諾書、消防小測試、防電信詐騙回執單。第二天我到校的時候,收繳表冊的小助手已經將一百多張表單按類分好、一張不漏地放在我的辦公桌上。
學生的潛能是不可估量的:班會前短短的5分鐘,3個板報負責人已經根據班會主題設計好了黑板報;每個大課間鈴聲一響,小組長已提醒組員收拾好了桌凳;各位班規負責的同學會利用課間,在優化大師上進行本項工作的點評……
班級各項日常工作有序、高效,進入良性循環,學生會越來越自律,相應的班級內壞習氣就慢慢消減了,因為大家都擁有了共同的價值取向:愛集體、珍惜榮譽、積極、自律、及時糾錯。當有了不當的做法、錯誤的言論,很多時候不需要教師站出來進行評判,學生自己就能說出個所以然。
四、總結和反思
社會在不斷變化,新的教育問題也會向我們發出挑戰:如何走進離異家庭孩子的內心?怎樣讓孩子們遠離電子產品的誘惑?怎樣讓每個孩子都敢于在班級活動中展示自己?這是我們作為教育者今后要思考面對的問題。
工作中的學習與積累不是一蹴而就的,當我們在工作中遇到困惑或瓶頸時,就是我們思考與成長的最佳時機。班主任工作是充滿挑戰性的工作,它始終與學生零距離接觸,需要我們不斷地實踐、不斷地反思,今后,我會繼續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在實踐中前行!
(責任編輯:羅? 欣)
參考文獻:
[1] 李鎮西. 做最好的班主任[M].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84-85.
[2] 蘇霍姆林斯基.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347-358.